母亲差点饿死,床上垫的还是她亲手纺织的老棉布!
李秘书专业写作:这是一篇悼念母亲的悼词及点评,供你参阅
人生中总有一些时刻,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今天的故事,是一位独子在母亲遗体告别仪式上的深情悼词。这不仅仅是一段文字,更是一份真挚的情感,一次对亲情的深刻反思。如果你也曾经历过生离死别,或者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好地珍惜家人,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的世界。
在母亲遗体告别仪式上的悼词
各位长辈、各位乡亲、各位亲戚朋友: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哀伤的心情,向我母亲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母亲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14日十分遗憾地离我们而去,终年74岁。母亲的去世让我们这些晚辈和后生们真正体验到什么叫悲伤惋惜,什么叫生死离别,什么叫天塌地陷!
我的母亲于1934年农历9月初5出生在随州市尚市镇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幼年时起就始终与大地为伴,与乡亲为邻,以农村为家,以种田为生,成人后与我的父亲组成家庭,仅生育我一个独子。母亲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搬到随州与我父亲一起生活,从一而终。一生默默无闻, 忠厚朴实,勤劳而善良,平凡而伟大。
母亲的一生是辛苦的。母亲出生于解放前那种艰难岁月和贫苦年代。作为一贫如洗的农民,更是吃不饱、穿不暖,度日如年,困难重重。在修唐王水库时,母亲差点被饿死。我的母亲为把我养育成人,还吃过野菜,吃过粗糠,即使这样,还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供我上学读书,母亲一直连鸡蛋都舍不得吃,积攒着卖点油盐钱;在穿着方面,母亲更是十分节俭,衣服总是洗了又洗,缝了又缝,补丁挪补丁,从未穿过像样的衣服。直到现在,母亲还珍藏着一件她自己纺线织布做的一件衬衣,床上垫的还是她亲手纺织的老棉布。即使我们为孝敬她老人家偶而为她买件新衣,她也一直舍不得穿;我们偶而给她微薄的零钱她也舍不得花,总是小心地攒着。她把我们对她微不足道的孝心看得如此珍重。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由于父亲在市里工作,作为一名女性,我的母亲承担了许多农村重体力活,砍柴挑水照样干,栽秧割麦样样行,与男人一样拚死拚活地干,在生产队抢工分,在工作中当劳模。不仅如此,繁重的家务活也要她不停地操劳,起早贪黑是经常的事,特别是早年大集体时期,她更是经常熬夜纺线织布,补衣服,纳鞋底。母亲如此辛劳为的就是让家庭好过一些,让我们穿得暖和一些。
母亲为人忠实厚道,性格温柔贤惠。自从我们有了子女后,母亲对待她的孙子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视为掌上明珠,生怕他冻着、饿着、伤着。让我们晚辈们感到无比幸福和温暖。
亲爱的母亲,您不仅生育养育了我,而且给予了我们这些晚辈们无尽的心疼和慈爱,您把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我们,我们虽然偶尔为您敬点孝心,但怎比得上您的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您老人家从不向我们提出要求和麻烦,总是替后人着想。现在想起您老人家对我们晚辈的恩德,我们真是感到羞愧和内疚,想弥补起来已不可能。
敬爱的母亲,我们多想让您老人家长命百岁,安享晚年,好让我们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多尽一些我们做儿子、媳妇的一点孝道。可是正当您的孙子已长大成人,家庭生活好转,正该歇息、享受天伦之乐之时,却匆匆撒手而去,来不及向亲人们告别就悄悄地走了。
我最敬爱的母亲,您安静地睡吧!今生与您告别,来世与您相见。祝您一路走好!
点 评:
这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却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感激。作者通过对母亲一生的回忆,展现了母亲的勤劳、节俭和无私的爱。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母亲舍不得穿新衣、积攒鸡蛋等,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这些细节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艰辛与伟大,也让文章更加真实感人。
文章结构清晰,情感层层递进,从母亲的出生、成长、劳动到对家庭的付出,每一个部分都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爱与怀念。结尾部分的深情告别,更是将情感推向高 潮,令人动容。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悼词,更是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散文,能够引发读者对亲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无论是失去亲人的人,还是希望珍惜现有亲情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和感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