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华饮食讲究味道正宗,何谓正宗?一道菜,真正的味道,一是入口让你尝到的个中滋味,二是入心留就给你记忆的余味。一道菜,入口能尝出它的与众不同,入心能忆起它的前世今生,谓之正宗。
一部湘菜史,半部湘潭写,湘潭有道驰名天下的代表菜“剁椒鱼头”,鲁花《千城千味》带大家一同“游”湘潭,尝“剁椒鱼头”,寻背后故事,品湘潭味道。
——鲁花《千城千味》
到了谈爱桥,才发现这是一座铁路的跨线小桥。正当我四处瞧时,听到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嘿,小鲁兄弟,这里!”我闻声回头,看见三毛陀穿着一身浅灰色休闲衣,坐在一个茶摊旁的小桌边向我招手,我连忙走过去。他示意在他对面小椅子坐下,又朝里面喊:“谭嗲,加一杯绿茶!”
三毛陀像一眼洞悉我的心事般说:“莫急,我们坐几分钟,就会有人来。”果然,他话刚说完,就有两个像饭后出来散步的老爷爷向他打招呼:“嘿,三毛陀伢子,一向冒看见你……”听他们用方言聊了几句,两位爷爷就在我们这桌坐下。
三毛陀用方言给爷爷们说了几句,又对我说:“小鲁兄弟,这是张嗲,这是王嗲,这两位嗲嗲可是老口子,湘潭通。”闻言我连忙打招呼:“爷爷们好!我是小鲁。”
三毛陀极擅沟通,三言两语不仅让爷爷们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又哄得爷爷们开心笑哈哈,话题两下就打开了,从老湘潭历史聊到窑湾,从窑湾聊到十八总。我不由问道:“窑湾、十八总有什么故事吗?”
张嗲笑说:“窑湾,湘江的一次蜿蜒,孕育了民国时期湘潭‘金湘潭’‘白银王国’的财富神话。全国商帮云集于此,千艘货船齐聚岸边,热闹繁华至极。
“关于‘十八总’呐,我们老湘潭有个民谣……‘九总有个大埠桥,又卖勺子又卖瓢;十总到了香花园,婆婆姥姥搞宣传;十一总,泥木工,泥木两行都恰通;十二总,协盛西,黄芪党参是补的;十三总,去环球,男女都剪包菜头;十四总,洞庭春,酒席点菜有馄饨;十五总,真不差,六毛船票到长沙;十六总,仓门前,九如斋,不便宜;十七总,真奇怪,民办厂子办机械;十八总,大码头,乡里鸡蛋兑酱油……’也就是说,每隔一两里用木栅栏隔开划为一个集市,从一总到十八总就是十八个集市,这样以方便客商分辨。”
话匣子打开,两位爷爷均侃侃而谈。从十八总又谈到吃,从吃聊到吃鱼,从吃鱼聊到“剁椒鱼头”。我一边点头一边认真记录:“噢!原来是这样!”又问道:“那你们可知道‘剁椒鱼头’为什么能称为享誉天下的代表菜吗?”
王嗲说:“那时候各大商帮云集,江西会馆势力最大,江西人最多,江西人爱吃辣,是那边口味传来的。”张嗲忽然生气:“乱说!你祖上是江西的,你就这样说。腌辣椒,明明是我们云贵的口味……”
两位爷爷就像两个老小孩一般各执己见,不服输地用湘潭方言舌战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望向三毛陀,三毛陀司空见惯地笑着摆摆手,示意我安静地坐着,又看了看腕表,凑近我耳边说:“快了!”
我没理解三毛陀的意思,见两位爷爷争执有些担心。正打这时,远处两个微胖的奶奶朝这里走了过来,其中一位中气十足的喊:“就晓得你们还在这里!你们晓得十一点了吧,不准备回家了吧?”闻声,两位爷爷默气噤声地连忙站起身来,对视一眼:“正准备回去咯!”就跟着两位奶奶走了。
这时,我才发觉茶摊的谭爷爷已经把周边的茶桌椅收拾好,整齐地摆在一旁,只剩下我们这一桌了。我有些内疚,正打算同三毛陀说是不是该走了的时候,只听到旁边谭爷爷沧桑而浑厚的声音说:“那年月有钱人哪里会吃鱼脑壳,鱼脑壳都是穷人吃的。”
闻言,我睁大眼睛,脑海瞬间响起一首歌:“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意外的意外,他竟在岸边阑珊处!
我不由把椅子换了个方向,面朝谭爷爷坐着,尊敬地问:“谭爷爷,您可以给我们说说吗?”
谭爷爷手拿着一个装着干槟榔的盘子,递了一颗给我:“来一个?”我连忙说:“谢谢您,我不要。”谭爷爷又问三毛陀,三毛陀摆摆手:“谢谢谭嗲,最近口里起泡,搞不得。”
谭爷爷把槟榔放回盘子里,慢慢说道:“湘水行船历史悠久,从黄帝南巡、湘君舜帝游离衡永、大禹治水,到清朝修建灵渠开始,湘水就成了重要的水上通道。湘潭得幸于湘水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正好成‘U’形,在湘潭的流域达42公里,这也是湘潭最珍贵的42公里水域。由于它独特的地域性,两岸自古就有商业萌发,到明清时期可以说繁荣至极。
“繁荣到什么程度呢?两岸商铺,百业聚兴,店、庄、行、栈有5400多家,铺铺相连,连续20多公里,江面上的货船更是百舸争流。到了晚上,渔船上的红灯笼把江面染成一片红,把天空映成金红色,好像天空中有烈火在燃烧般的奇景,这就是湘潭又被称为‘金湘潭’的由来。
“那时候全国各大豪商巨贾云集于此,来自各地的客商为了抵御外人的欺负,团结一致抱成一团,形成了各大商帮。在这里做生意的各大商帮为了兼容本土化及特色化,对外又统称为潭商。天下皆知‘潭商’的白银铺在地上可以铺满数十里,所以那时候住着谭商的窑湾被称为‘白银王国’。”
说到这,潭爷爷拿起桌边的瓷杯喝了口茶,接着说:“那时候呢,基本窑湾这边各大码头都由各大商帮控制,很多码头就以他们的祖居地、首领名字这些个来命名,像现在还有的宝庆码头、万寿宫、江西会馆等。
“所以渔业更加由他们控制管理,他们富甲天下,吃穿奢华至极,宴请客商及自用的会馆都是他们自己开的,厨子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带的。做菜极为讲究,有些菜只取鱼腹部一到两寸的地方,其他不要。有些菜只取鱼脊几寸的地方,其他不要。许多菜鱼的大部分都丢弃了。
“鱼头呢,骨头多肉少,基本不要。所以每天丢弃的尤其是鱼头堆积成山。普通渔家自己打的鱼基本要换粮食或者卖钱,于是就把会馆丢弃的鱼头、鱼尾、鱼鳍这些边角余料用民间各种烹饪法子做成菜吃。”
三毛陀意外:“谭嗲,没想到你对窑湾的历史这么清楚,以前没听你讲过啊!”
谭爷爷笑:“你屋里嗲嗲冒跟你讲过啊?我和我婆婆祖上几代都是窑湾渔民,后来拆迁迁来这里的。”
我也不由问道:“谭爷爷,那全国商帮云集,想必做鱼的菜品众多,为什么偏偏剁椒鱼头这道菜会流传下来且闻名天下呢?”
谭爷爷笑着缓缓答:“商业发达,富商云集还有什么多?打工的人多,那些个跑堂、跑腿、挑夫、搬货的这些有二十几万人。打工的人是不能在老板会馆里吃饭的,大都就在周边渔民家吃,渔民家就相当于‘打工人的食堂’。
“那时候呢,窑湾其他物质还是不缺,叶子菜这些蔬菜就很稀缺。为什么呢,一来这里气候温暖潮湿放不得,二来要应季才有,买一趟也不容易,每次去买得最多的除了葱姜蒜外就是辣椒。辣椒也容易坏,怎么办呢,就切碎加点盐放坛子里,长时间放也没问题,所以搞菜都会搞点坛子辣椒来。
“后来,人们发现用坛子辣椒把鱼蒸在灶上,人们既能随来随吃,鱼是热的加上坛子辣椒又鲜香又不腥,尤其是鱼脑壳有的刺都蒸软了,配以坛子辣椒,吃剩的汤既有鱼鲜又有辣椒咸香,拌饭拌面都是‘神酱’。加上剁椒蒸鱼头又便宜,一道菜就可以下饭,成了最受欢迎的菜。
“慢慢地,家家户户都有,大家一来‘窑湾’都要在周边吃‘剁椒蒸鱼头’。只是那时候‘剁椒蒸鱼头’不像现在只用雄鱼头做,那时候的大鱼小鱼什么鱼的头都做,用什么鱼脑壳蒸基本随机。再后来呢,人们发现用雄鱼头做味道最佳,就成了湘潭一道名菜,也是湘菜一道名菜啦!”
三毛陀好奇:“冒想到,谭嗲你对搞菜也这么专业!”
谭嗲哈哈大笑:“你屋里嗲嗲冒告诉你,我们世代渔民迁到这里也是搞排档专门做鱼的?刚走的那两个老头子以前在我这里吃鱼脑壳的时候还是漂亮小伙子,现在都是嗲嗲啦!我是后来,崽女长大了出去了,婆婆子前些年又走了,以前的食客都处成了朋友经常来坐。我就摆茶摊子,他们来就跟他们策策谈打发日子。”
三毛陀忽然想到什么,换了种语调说:“哎哟,谭嗲,听你说得口水流一地。要是你能搞一份,这么好的月色我们一起喝一杯就好,嘿嘿!”
我看了看腕表,晚上十二点了。我扯了扯三毛陀的袖子,挨到他身边小声道:“这个点,会不会影响爷爷休息,太打扰他了?”
没想到谭爷爷耳朵那么好,我这么小的声音他都听到了,他笑道:“那打扰莫子咯,不打扰!这么晚还有你们这样的后生子陪我这老头子聊天喝酒,我开心。正好今天才买了鱼,就给你们去搞,容易搞嘞,很快的。”
三毛陀看了我一眼笑道:“谭嗲,你这做鱼头的大师傅,你做鱼脑壳时带我这山东兄弟去长长见识。”
我满心感激地望着三毛陀,三毛陀朝我挥挥手,让我跟谭爷爷进屋去。谭爷爷也很热情:“来,来,既然你对‘剁椒鱼头’这么感兴趣,来看我做,很容易,以后你回山东也能做。”
说着,谭爷爷就带我进屋,一边动手一边细心讲解:“首先呢,先做好准备,一个呢就是这灯笼泡辣椒,你们那边喊大红椒吧?把辣椒蒂和籽去掉,然后切成小指甲这么大小的辣椒米。第二个呢,就是要准备半饭碗坛子辣椒,也就是你们说的‘剁辣椒’,我用的这坛子辣椒呢,是我自己做的。
“第三个呢就是一点大蒜子切末,两三片老姜切末。接着呢,就是准备鱼脑壳,先把鱼脑壳从鱼头两指处切下来,把鱼脑壳砍开,记得不要砍断了。用刀刮掉它边上的黑膜,然后找个合适大小的盘子,鱼脸朝上摆好。然后呢,给辣椒调味,将蒜末、姜末放到剁辣椒里面,再放一勺盐、两勺老酱油,搅和好就这样均匀点铺在鱼头上,再把大红辣椒米铺最上面。
“好了,接下来就把鱼头放锅里蒸了。我买的这个鱼呢不大,三斤多,我们蒸十来分钟就行了。最后,还有道重要工序,就是准备小半碗鲁花菜籽油,把它烧开冒烟,等鱼头蒸好了放几颗葱花再淋热油,就大功告成了。”
我看着谭嗲拿着手机看时间,不禁问道:“谭爷爷,我还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为什么湘潭这边家家户户从馆子到家里都喜欢用鲁花油呢?”
谭爷爷指了指油瓶上说:“看到没,鲁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我们湘潭是伟人的故乡,很多四面八方的朋友过来都是看伟人的。我们作为当地人,迎接各地朋友用油不能‘拌式样’,用就用好的,是不?而且呢,鲁花油确实纯,香味浓。我们做鱼脑壳泼下去,辣椒葱蒜的香味一下就激发出来融到鱼上,好恰。”
说着,谭爷爷看了看时间:“时间差不多了,关火,准备出锅,油也开了,端出来泼热油,上桌!”
我跟谭爷爷端着剁椒鱼头出来时,瞧见三毛陀跟前已经摆了两瓶酒,谭爷爷说:“三毛陀崽,变魔术的吧,从哪里突然变出来两瓶酒?”三毛陀笑:“谭嗲给我山东兄弟做剁椒鱼头,我当然要请谭嗲吃山东酒咯。简直了,天造地设的搭配。是吧?”
闻言我仔细一瞧,好熟悉啊,竟然是竟然是我们的酒!我差点没惊掉下巴道:“三毛陀,你真是妙人!”三毛陀朝我挤了挤眼睛,悄悄在我耳旁说:“借花献佛罢了,你猜谁寄给我的?”我纳闷:“谁呀?”三毛陀说:“‘鲁鲁寻味小分队’另一个山东兄弟家明,他欢迎我进群,哈哈,我今天收到正好放车尾箱,想着你完成湘潭‘剁椒鱼头’寻味之旅跟你庆祝来着。”
各种感动混合忽然让我有些无言以对,只能感激望着三毛陀。三毛陀撞了撞我的胳膊肘一边倒酒一边说:“别发呆了,赶快趁热吃,能吃谭嗲亲手做的剁椒鱼头,太激动人心了!”谭嗲笑:“趁热吃,我还煮了碗面,等下吃完鱼头把面放进去拌着吃。”
我夹了块放嘴里,辣椒咸辣鲜香既去掉了鱼的腥味又很好地烘托出鱼的原汁原味,很奇妙,很魔性,无法形容,鲜香辣刺激了味蕾和神经,一股气冲上脑门,一股鲜香顺着食道滑下去,顿感额头冒汗,全身细胞就被激活了,充满力量,灵感思绪泉涌……
看着盘子里的“剁椒鱼头”,一幕幕像幻灯片般在我脑海闪过,我看着鱼头仿佛看见望衡亭下的龙王庙,舟形雨湖的一个个神话传说,雨湖之上湖中湖下湖鱼跃龙门……
看着鱼头旁璀璨红椒,仿佛置身万楼之上眺望“白银王国”时代“金湘潭”两岸“心怀天下,敢为人先”的商贾群聚,热闹非凡,满江成千上万排列整齐的货船,货船上星星点点的红灯笼,满江浸染,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照亮的天际如火烧云般,绚烂震撼……
红椒围绕着鱼头,湘江一次蜿蜒,“U”字两岸,人头攒动,团结协作,百业聚兴,货通天下……
湘潭,这块神奇的沃土,我一下找不到言语形容,忽然想起《道德经》的一句话:“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名不就,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我像顿悟般体会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真正含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为何湘潭这曾经湘中的小城仅以54公里水域能吸引黄帝南巡,湘君舜帝游历,大禹治水,天下万商云集,百业聚兴,百舸争流,商贸繁荣,成为富甲天的“千年米都”“药都”“茶城”“白银帝国”,峥嵘岁月,万类霜天竞自由,货通天下,惠及万家,世人称为“天上瑶池,地下窑湾”;
为何这座湘中小城能孕育出数不胜数的名人,从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以及王闿运、杨度等,到近现代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从这里走出,缔造新中国、影响全世界,开国元勋彭德怀、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老一辈革命家功勋卓著、彪炳史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带着信念如磐的红色精神,实现了建党、建国、建军伟业,在中国史册上创下了丰功伟绩。红色基因在这块土地上根植深厚、薪火相传,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我激动万分地放下筷子道:“我终于找到‘剁椒鱼头’的味道了,它就是湘潭味道!”
作者 | 周君君
编辑 | 邹 璇
【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