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当然,这都是小说演义,没有实据。
不过,在人民军队中,却有现实的翻版。我军有一位元帅,手术不打麻药,硬挺了70多刀,没喊一句疼,他就是有着“军神”之称的刘伯承。
刘伯承运筹帷幄,用兵如神,陈毅元帅评价他:“论兵新孙(武)吴(起),守土古范(蠡)韩(信)。”
不过,军神也有“畏惧”和“忌惮”的时候。
进入大别山后,刘邓大军与国民党第40师和第52师第82旅,不期而遇。
下面的纵队蓄势待发,都准备大干一场。
刘伯承却突然指示:让开大路,撤出战斗。
但他手下的一员大将,一再坚持要打。最终,以800人的牺牲,歼灭了12000余国民党军,解放军再次创造奇迹。
狭路相逢,“军神”避而不战?
1947年10月,毛主席代表中央军委,向刘伯承发来贺电,表彰刘邓大军在高山铺之战中,歼敌1.26万,痛击国民党军的卓越表现。
刘伯承却表示,自己受之有愧,首功应该记在第1纵队司令员杨勇的身上。
时间拉回到7月23日,刘伯承接到了来自延安的“3A”级电报,内容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中央的意思很明确:让刘邓大军化身钢刀,用最快的速度,插在蒋介石的心窝上。
在刘邓等野司首长的指挥下,子弟兵在大别山中来回穿插,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皖西张家店一仗,歼敌一个整旅;在鄂东,克团风、占黄安、下武穴……横扫长江北岸三百余里。
第1纵队司令杨勇,甩开了敌军包围后,连克黄陂县的柳子港、李家集和蕲春县的竹店三战三捷。
坐镇庐山的蒋介石,听到长江北岸的隆隆炮声,以为解放军要立即南下,端了他的老穴。
为了保住“长江防线”,蒋介石慌忙调兵遣将。
他先是让“青年军”203师和新7旅北渡长江,并在军舰、飞机掩护下,往蕲春、黄梅等地布防。
同时,又让整编第40师和第52师第82旅,穿过鄂东,向长江边开进,以阻止我军渡江。
此时,刘邓大军的主力,分散在大别山南麓和长江北岸,兵力并不集中。
令人头疼的是,天气一天天转冷,可部队还没有过冬的棉衣。
刘伯承通令全军:以筹措过冬物资,为眼下最紧要的任务。
根据刘邓首长的命令,杨勇率领第1纵队向蕲春、广济地区,第2纵队向黄梅、宿松地区,第3纵队向潜山、桐城、庐江、望江地区;第6纵队向黄冈、蕲春地区,沿长江北岸,持续开辟根据地,向地方筹借棉花、布匹,15日之内完全解决棉衣问题。
刘伯承指示道:“于11月5日前解决棉衣,尔后即集结兵力打几个歼灭战。”
很快,杨勇的1纵在红安一带,发现了国民党第40师、第82旅的踪迹。
杨勇认为,第40师和第82旅,孤军深入,一路尾随,可以反向杀个“回马枪”。
1纵上下,摩拳擦掌,准备拉开架势,与敌人大干一场。
此时,杨勇却接到了刘伯承的电报:“我力量分散不宜对敌第40师打无把握战,目前的主要任务仍是大量分散解决冬衣。”
尽管杨勇也很不理解,可他还是给下面各旅发了命令:给敌人让开道路;继续执行南下广济,发动群众、筹办棉衣的任务。
树欲静而风不止,既然敌人送“人头”,那就成全他们
国民党整编第40师,全套美式装备,嚣张至极。它与敌82旅一起,共有5个团的兵力。
我第1纵队,未在与敌第40师正面交锋,让敌人认为,解放军怕了。
所以,他们在占领浠水以后,沿着公路向广济前进,紧紧跟在我第1纵队后面,企图把我军压缩到长江北岸的湖沼地带,包围歼灭。
杨勇立刻把这个情况,向刘邓首长作了汇报:“现有敌共5个步兵团的兵力,正奉蒋介石的急令,由黄安、麻城一直在我方背后盯梢,并兼程前进对我追截,妄图把我方压缩到长江北岸的湖沼地带,包围‘歼灭’。”
因此,杨勇建议刘伯承,诱敌深入,反歼敌第40师和第82旅。
刘伯承身为野战军司令,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
首先,解放军入大别山时间不长,没有充分发动群众,伤员安置和粮草供应非常困难;
其次,武器装备不足,为了轻装简行,大军丢下了很多重装备,整个第1纵队就只有1个山炮连,3门山炮,迫击炮、重机枪也是寥寥无几
再次,部队减员较严重,连队由原来的近二百人减少到百余人,有的连队只有七八十人。
最后,部队从平原到山区,从北方到南方,生活不习惯,病员较多,地理不熟悉,缺乏山地作战经验,
刘邓大军面临的困难,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不过,刘伯承在跟指战员们讨论后认为,入大别山后,还没打过大的歼灭战。
全军上下,都憋着一股劲。
何况,第40师虽然装备精良,但是在山地上,很难拉开阵仗。它们与国民党主力相距甚远,短时间内不会有援军到来。
这一仗打得如何,也会直接影响部队士气及大别山地区工作的开展。
于是,刘伯承向各纵队下令:先歼灭敌第40师,再解决棉衣过冬问题。
刘伯承作出如下部署:1纵、3纵、6纵、中原独立旅等所有兵力,统一交由1纵司令杨勇指挥,在“浠(水)广(济)公路”的高山铺地区,设下“口袋阵”。
从浠水到广济的高山铺至界岭线,是一条长十五里、宽二三里不等的狭长山谷地带。
两岸山高林密,便于部队隐藏。
作为指挥员,杨勇显得兴奋而又紧张,他说:“这次伏击对象全部是美械装备,有较强的战斗力,十分骄横。我们一定要扬己之长,击敌之短,这是战斗胜利的关键!”
刘邓大军,何以在国民党“心口窝”立足?
如何让敌人心甘情愿地钻进我们的“口袋阵”,是杨勇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他的办法是:诱敌深入,能而示之不能。
1947年10月26日清晨,浠广公路高山铺至大路铺段,出现了一队穿着老旧的杂色军装,拿着“老套筒”和“三八式”就旧步枪的游击队员。
他们松松垮垮,毫无队列的在大路上漫步。
紧接着,敌第40师就发现了他们,并断定这是一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地方游击武装。
第40师迅速向“游击队”开火,而游击队在几轮交锋后,慌不择路地往后撤。
“苍蝇再小也是肉”,敌军显然不想放过“游击队”,他们死命的追赶,一直撵到了高山铺地区。
“中计了!快撤!”第40师的官兵们急忙喊道。
原来,所谓的“游击队”,是杨勇给敌人放出的烟雾弹,为的就是把他们引入包围圈。
“请君入瓮”以后,杨勇命令:集中兵力,分割歼敌。
26日上午10点,我第1纵队各部,已经抵达埋伏地点。
第1团的2个营,率先占据了洪武垴山顶和界岭制高点,从正面断绝敌人去路。
第20旅第59团,从茅庵山、大王寨山北面等高地,攻击敌人的侧翼。
我第6纵队的3个先遣营,稳稳的扼守马骑山、李家寨山,扎紧“口袋”,切断敌人退路。
一张巨大的包围网,正式形成。
杨勇指挥队伍,与敌军激战到了27日清晨。
此时,刘邓大军的主力,也杀到了高山铺。
这些国民党军,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又盲目地向我军子女山、蜈蚣山、李家寨山、洪武脑、界岭等阵地,发起攻击。
我军居高临下,非常轻松地击退了敌军一波又一波的突袭。
尽管胜利在望,可杨勇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严肃地说:“这一仗关系很大,打好了可以挫败敌人的凶焰,大大鼓舞大别山人民,震动大江南北,对我在大别山立足生根作用极大。”
杨勇表示,擒贼先擒王,集中兵力,攻打第40师指挥部,而后分割歼敌。
在杨勇的指示下,我军拿出了5个团,猛攻敌军心脏。
到了27日上午9点,第40师指挥部就作鸟兽散,与手下各部完全失去联系。
10点整,杨勇下达了总攻命令。
霎时间,高亢激昂的冲锋号响彻山谷。
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一般,裹挟着疾风骤雨,向敌军冲去。
负隅顽抗的敌军,尸横遍野,剩下的也纷纷举手投降。
27日14时,高山铺战役圆满结束,我军以800人牺牲的代价,歼灭了国民党1.26万余人,其中俘虏了9000余人。
这一胜利为我军坚持大别山斗争,开辟与建立大别山根据地鸣响了胜利的一炮。
毛主席评价道:“高山铺大捷的意义,不仅在于消灭了1万多敌人,也不仅仅因为这一仗打的漂亮,它的全部意义在于,我军已经能够在大别山进行大兵团作战,刘邓在那里彻底站住了脚。”
如果没有杨勇的坚持,或许就不会有高山铺大捷。
所以,刘伯承才说,把首功,记在杨勇身上。
参考文献:
《高山铺战斗,我军总攻不到一小时敌军束手就擒》--中国军网
《高山铺战役:挺进中原后的立足之战》--炎黄春秋
《运筹帷幄巧诱敌 机动设伏显神威,“口袋”歼敌的高山铺战役》--中国国防报
“四史”学习 | 挺进大别山的第一场大捷:高山铺战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