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如何用深圳故事进行时代表达,深圳作家有着广阔空间

0
分享至

11月不仅是深圳读书月,也是深圳文学季。一系列文学活动在深圳的持续开展,让快节奏的深圳,不只书香漫溢,更是充盈文学的况味。11月5日,第十一届深圳文学季暨第七届红棉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深圳市红立方举行;11月6日,“深圳故事的时代表达——2024深圳主题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举行,同时“重塑·融合:从文学到影视”展览也正在此进行中;11月7日,2024年“未来城市”全国优秀科幻文学图书奖揭晓礼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11月9日,“现代性视野下的深圳故事与中国叙事——深圳文学四十年(1984~2024)”研讨会在深圳新媒体大厦举行;11月10日,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深圳在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艺术中心举行;11月29日至12月1日,第二届梧桐山诗歌节将在罗湖开展;而正在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展出的“劳动者之光:打工文学40年回顾展”将持续至2025年4月30日。

从这个时间跨度,可见深圳文学季有绵密的持续性。而今年亦是深圳市作家协会成立40周年,深圳的文学时间,其实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启了自身的马达。回望深圳文学40多年的历程,可以看到深圳不仅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场,亦是改革开放驱动下的城市文学演进,它在不同时间段,所展现的文学类型、文学文本与文学焦点,充分印证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历程。发生在深圳的文学故事,不仅是生活文学化的可能探索,也是这个时代最热切的话语表达,亦将是持续的影响深远的“中国叙事”。为此,本报推出深圳文学40年系列报道,将从不同视角与切面,展现深圳文学的面貌与图景,亦深入探讨深圳文学如何拓展中国文学版图,未来文学生产的方向与可能。

创新文学模式,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

11月5日,第十一届深圳文学季暨第七届红棉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深圳市红立方举行。活动由广东省作家协会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龙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

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昆,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王国猛等嘉宾、专家,以及邓一光、黄灿然、蔡崇达、谷禾、李犁、陈培浩等作家、诗人、评论家一同出席活动,见证第十一届深圳文学季开幕,并为第七届红棉文学奖获奖者颁奖。

“此次深圳文学季与红棉文学奖联袂举办,是一场市区联动的示范,也是一场两个重要品牌活动交融的文学盛典,更是一出‘文心雕龙’的浪漫。”活动上,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王国猛表示,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展现深圳担当的新作为。深圳广大作家都有责任来共同推动深圳文学事业的发展。“改革和创新是深圳的根和魂。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环境,我们要创新发展观念,创新文学模式,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





王国猛说,深圳文学季是深圳市作家协会全年最大的一个活动,也是深圳市作家协会换届以来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区联动活动,旨在促进资源整合,打造文学品牌,凝聚共识,建设更大的文学平台。他希望全国文学名家和深圳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都能在深圳文学季中感受到文学的温度,维系文学的友谊,沐浴温暖的“文学之风”。他祝福深圳文学季“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岁岁有今天”。

南都记者了解到,作为本届深圳文学季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七届红棉文学奖于今年5月启动,面向全国汉语作者征稿,共收到全国参赛作品5000多件,涵盖小说、诗歌、散文等文体。经过严格评审,最终共评出年度特别贡献奖1名,年度科幻文学奖1名,年度新人奖1名,小说、诗歌、散文主奖各1名,评审奖各3名,优秀奖各5名。

其中,深圳作家周慧凭借作品《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获得“年度新人奖”,深圳作家王诺诺凭借作品《天钩牧藻》获得“年度科幻文学奖”,来自山西的诗人张二棍凭借作品《搬山寄》获得诗歌组主奖,来自山西的作家玄武凭借《在草木与兽之间》获得散文组主奖,作家蔡崇达凭借作品《草民》获得小说组主奖。诗人黄灿然凭借其经典评论集《必要的角度》成为年度特别贡献奖得主。此外,为了鼓励中小学生文学创作,培育更多年轻本土作家,本届红棉文学奖还特意设置红棉校园新苗奖,为三名优秀中小学生颁发奖项。

市区多维度联动展现深圳文学的活力效能

随着第十一届深圳文学季的开幕,深圳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文学时间”。作为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作家协会一项常设性、综合性的综合文化品牌,深圳文学季创设于2014年,是一个迄今已经坚持十年的文学品牌,历年来通过开展系列丰富而有创意的文学活动,不断推动深圳文学的创作、鉴赏、普及以及推广。据深圳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秦锦屏介绍,本届文学季将团结凝聚广大作家力量,更加注重市区多维度的联动,更关注文学与艺术的重塑、跨界、融合,持续发挥名家与文学奖项的相互辉映、作家与读者走近互动、文学与影视双向赋能的效应,增强文学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一系列精彩的文学活动将陆续举行,为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学生活,展现深圳文学的活力效能。

开展深圳作家作品宣传推介活动,是每年深圳文学季的一大亮点,通过组织专家学者研讨深圳优秀作家的文学成绩、作品特色和文学现象,为深圳文学建言献策。今年举办“钟摆与火焰”诗歌分享会,对深圳诗人阮雪芳及其最新诗集《尘埃喜鹊》进行深入研讨,展现深圳诗歌新气象。



对深圳精品文学创作扶持是每年深圳文学季的重要内容。本届深圳文学季开幕式上公布了“深圳报告(2024)——深圳都市题材精品文学创作扶持”名单。“深圳报告(2024)——深圳都市题材精品文学创作扶持”项目面向深圳本土作家,征集深圳都市题材,聚焦深圳科技创新、深圳都市生活等现实题材的作品,兼顾以跨界融合形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圳原创作品。张传奇的长篇小说《大河之诺》、简洁的长篇小说《无限期告别》、雷贤平的影视剧本《深圳向上》入选。

立足新发展阶段,敢于跨界融合,扩展文学边界,创新文学样态,是近年来深圳文学季的创新探索。市区作协围绕文学交流、品牌活动等主题加强交流合作,推出系列文学活动,多途径开创深圳文学新格局。本届深圳文学季与红棉文学奖携手亮相,成为市区联动协作的一个出色样本。

此外,开展大湾区文学联谊交流,也是本届深圳文学季的一个特色。深圳市作家协会加强与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兄弟城市作家协会和大湾区相关文学机构的交流、互动与合作,以文学助力人文湾区建设,为大湾区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主题文学创作是对时代变化的及时回应

当下,文学与影视“跨界”生长、相互“赋能”、“破圈”传播。近日在深圳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开展的“重塑·融合:从文学到影视”展览,呈现深圳文学与影视融合发展的成就,同样是深圳文学季期间的一大看点。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主任吴君表示,要推动深圳文学与影视在互动互补、重塑融合、彼此赋能中,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深圳形象,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湾区故事、深圳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湾区好声音、深圳好声音。

围绕此次展览及如何更好地进行主题创作、进行文学IP的打造,11月6日上午,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主办的“深圳故事的时代表达——2024深圳主题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北京、广州、香港、深圳等地的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围绕深圳文学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深圳主题文学创作的选题论证、实施路径与成果转化等话题开展深入研讨。





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金琇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她强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广东故事、讲好深圳故事,是新时代深圳文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她就如何推动深圳主题文学创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二是要创新表达、丰富形式;三是要传承文化,弘扬精神;四是要开放视野、国际交流;五是要跨界融合、多元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崔庆蕾强调了主题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主题文学创作是对时代变化的及时回应,是文学书写时代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主题文学创作也是一种有难度的写作,特别考验作家的写作能力,需要写作者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才能写好作品;主题文学创作不是只谈成就、不谈问题,而是要写出客观真实的时代经验和精神图景;在表现方式上,主题文学创作不能狭窄化,需要更多元的艺术手法和文体形式;主题文学创作要注重对文化传统和城市精神的书写,要通过有效的故事,写出一座城市的浑厚传统和精神底蕴。

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张陵强调,深圳故事的时代表达,我们首先要读懂深圳,然后读懂时代。深圳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已经从“经济的”深圳转向了“文化的”深圳、“思想的”深圳,并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精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现代国际大都市之一,深圳完全有可能成为大湾区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学的重镇,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香港文学》总编辑游江介绍了《香港文学》杂志的办刊历史与办刊经验。深圳和香港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两座重要城市。他期待深港双城加强文学交流与合作,比如定期开展文学研讨、采风创作、作家培训等活动。他表示。《香港文学》也将发挥独特优势,聚焦深圳和香港,唱好新时代“双城记”,推动香港文学、深圳文学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文学。

讲好深圳故事应具备跨区域和世界性视角

如何从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两个维度,推进深圳文学高质量发展,推动主题创作的深入开展,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提出众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副研究员陈劲松认为,深圳主题的文学创作与深圳的主题文学创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加以辨析并区别对待。时代变迁沧海桑田,深圳发展日新月异,“深圳故事的时代表达”若从文学层面进行探讨,依然无非是“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对此,每个作家有每个作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无论虚构还是非虚构,无论宏大叙事、家国情怀还是微观描摹、个人体验,抑或无论重述历史、呈现当下还是想象未来,深圳故事书写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如何多样化体现这座城市的风貌与精神,进而彰显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诗人指出,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八九十年代深圳和广州的城市故事具有世界性意识。讲好深圳故事应具备跨区域和世界性视角。尽管深圳城市历史不长,但可以借鉴《繁花》等优秀作品,从深圳商业、金融故事中挖掘出具有传奇性、命运感的人物或企业主体,强化文学性,突出历史感和怀旧感。他认为,作家也应关注新经验和新人物,突破传统题材,善于捕捉时代性的情绪、情感;应多以青年精神状态为出发点,创作出具有时代感、普遍性的文学作品。“深圳故事不仅仅是发生在深圳的故事,更是世界的、中国的、大湾区的故事,是现代的所有人能够感同身受的故事。”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青年学者李德南认为,深圳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善于展现中国现代性和当代性的新经验。粤港澳大湾区既是贸易、政治互动的重要区域,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产生了很多具有源头性质的新经验。这些新经验又是发散式的,对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重要影响,在中国的发展中很有代表性。粤港澳大湾区先后出现的打工文学、新城市文学、科幻文学等文学现象是对这种新经验的直接表达;其中,深圳作家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还指出,深圳作家以空间作为切入点的写作手法,为中国当代城市文学书写提供了新的路径。他就深圳主题文学创作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融合深圳公共空间,实现文学和生活、公共空间的对接和互动;二是发扬深圳文学独特的经验优势的同时,提升作品的文学性。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广东省评协副主席申霞艳回顾了海洋文学传统,强调当下需要从国家战略和蓝色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重新认识海洋,重新认识海洋对于国家、对于区域、对于城市、对于文学的意义与价值。蓝色生产力为我们理解深圳文学提供了新的角度,作家和读者需要接受科学精神的洗礼,要求人文情怀与科学情怀并重。今天,粤港澳大湾区日趋一体化,这改变着我们的空间概念,也重新塑造了我们的共同体意识。在某种意义上讲,粤港澳大湾区将是中国未来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先行区和示范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她表示对深圳文学充满深深的期待和展望。

写出更多表达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

主题文学创作,虽为命题作文,其实是一片创作蓝海。深圳作家在不同时期都有较好的实践。如杨黎光曾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作品《没有家园的灵魂》、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作品《瘟疫,人类的影子“非典”溯源》等。今天如何聚焦深圳“双驱”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战略任务,围绕深圳深化改革、工业科技、革命历史、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重大题材展开创作,亦成为深圳作家新时代文学创作的使命。从这一角度可看到深圳作家如何用深圳故事进行时代表达存在广阔的空间。

深圳特区报文教部副主任、《新阅读》周刊主编刘忆斯认为,深圳多元文化的背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深圳文学从根本上应该体现改革开放特色,关注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尤其是人的生命价值。当前,尽管图像和视频对文学构成了挑战,但这也为文学提供了新的表达机会。从刘西鸿的《你不可改变我》到吴君的《十七英里》,再到蔡东的《月光下》,它们分别代表了深圳文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展示了深圳改革开放40年多来的生活变化和精神演进。



诗人、南山区作协主席吴笛谈到,深圳是科技之都和未来之城,深圳故事是丰富多彩的,但还应该更多书写企业家创新的故事,表现深圳科技经济和企业家精神。他期待“深圳故事的时代表达”能成为深圳文学创新的起点。

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宝安区作协主席郭建勋结合自身基层作协的工作经验,认为主题文学创作对本地文学具有积极推动影响,但不应限于报告文学或非虚构作品,还需要延伸到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等领域;需要改变短平快的运作模式,通过全方位、长时间、新技术,提高项目效果和作品质量。此外,他还分享了宝安区作协倡导作家转型编剧、成立文学讲师团等创新举措。

深圳市文联综合部一级主任科员刘伦斌汇报了深圳市文联推进对口帮扶、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以及他作为深圳市文联派驻东源县涧头镇帮镇扶村干部的工作经历。“乡村振兴”是主题文学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他提到,今后将依托深圳市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组织深圳文艺家赴当地开展文艺采风、创作、交流活动,以文艺赋能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艺术评论家、深圳市评协副秘书长朱熳青提到,我们的时代需要宏大叙事,也需要平凡人物的“命运之歌”。由她参与策划、主编的《深圳匠魂》就是通过讲好“鹏城工匠”的精彩故事,传达深圳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青年评论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党办主任廖令鹏从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编辑和文学评论的角度,分享了他以项目式研究、调查研究、主题研究等方式开展非虚构主题文学创作的经验。

青年作家王艺洁提到,深圳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具有自然禀赋和超强时代机遇,深圳的写作者是特别幸运的。她表示将肩负使命,扎根深圳、立足深圳,写出更多表达深圳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26414文章数 35767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