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授衔期间,上将名单中没陕北代表,毛主席:把这人调回来授上将

0
分享至

1955年,大授衔前夕,毛主席在审阅上将的评衔名单时,眉头一皱道:“怎么一个陕北的代表也没有?”

他思考了片刻后,在名单上写下一个名字道:“把他调回来授上将。”

毛主席说的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如此看重此人?



“必须有陕北代表”

1953年,抗美援朝终于接近尾声,彭老总代表中方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后,便立刻赶回国内。

他没来得及参加战友们为他准备的庆功宴,而是一口气直奔中南海,面见了毛主席。

他之所以这么急,除了汇报朝鲜战局以外,还有一件“大事”要与主席商议。



原来在朝鲜待的这几年,他逐渐了解到军队中存在着不足,急需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军衔问题。

由于我军大部分将领都没有军衔,导致与朝鲜军进行合作时遇到了很多麻烦。

直到停战,他们都还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我方各级将领。



彭老总认为,时代在变,为了今后与其他国家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军队应立即实行军衔制。

毛主席与众位领导商量后,同意了他的提议。之后,评衔工作便交到了罗荣桓手中。



原本在最开始拟定的名单中,毛主席被授予了大元帅,周总理在内的十三人被授予了元帅,李先念在内的十四人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但主席看完名单后,却直接将自己的名字划掉:“我不要当这个大元帅,我只是一个农民,现在穿一身军装,还怎么与老百姓亲近?”



在主席的带领下,周总理、李先念、谭震林以及邓子恢等重要领导都相继退出评衔。

也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后来的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

受领导们的鼓舞,军中的让衔之风一时盛行。后来,在大家的号召下,中央作出规定:到地方工作的人都不予授衔。



随着规则的改变,罗荣桓肩上的担子也轻了不少。

然而,等他再次将拟好的名单交上去后,毛主席却再次皱起眉头:“怎么上将的名单里,一个陕北的代表也没有?”

在毛主席的设想中,在上将及以上的军衔中,每个红军队伍都应该有名额。



虽然在革命时期,就属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打的仗最多,授衔时从这两个队伍中出来的将军、元帅也最多。

但在主席心中,其他红军队伍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一直甘愿在大后方战斗,默默协助中央红军的红二、六军团。



当初主席见从这个军队出来的,只有贺老总一个元帅,于是他便主张给红二、六军团的老将许光达授大将。

即使许光达一再推辞,但主席等一众领导依旧坚持。

因为部队是一个集体,授衔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个人荣誉也代表着集体荣誉。



除此以外,毛主席最关注的就是陕北红军了。

延安是老革命根据地了,从抗战到解放时期,党中央曾在这里度过一段漫长的岁月。

当初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要不是有陕北红军的接应,后来又给人给粮,红军也不能及时得到休整,迅速稳定下来。



但可惜的是,早在土地革命时期,陕甘红军的创始人刘志丹、谢子长同志就已经牺牲了。

如今在授衔名单上,仅剩下徐海东一个大将。

毛主席仔细想了想后,在名单旁写下一个名字:“把他调回来,授上将!”



罗荣桓一看,发现主席写的是“阎红彦”。

他有些为难道:“凭此人的资历,确实足够授上将,但他现在已经到四川任职了,不符合评衔规定。”



毛主席有些不赞同:“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为同志们争取最大利益才是最好的。”

在主席的坚持下,阎红彦被授予上将军衔。

那么,他究竟有什么资历,能被毛主席如此看重呢?



永远奋战在陕甘一线

阎红彦出生在陕北安定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小时候只上了半年私塾,便开始外出打工。

当时民生凋敝,到处都没有出路,阎红彦便萌生了当兵的想法。虽然战场上生死无眼,但最起码能有口饭吃。



恰逢此时冯玉祥部队来此地征兵,他便直接报名,正式成为一名勤务兵。

他的上级名叫李象久,有个战友叫谢子长,两人都是革命人士,在他们的影响下,阎红彦的思想发生巨大改变,逐渐向革命队伍靠拢。

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冯玉祥响应老蒋,开始抓捕我党人士。



李象久与谢子长一商议,认为需要尽快发动起义。

不久后,在他们的领导下,清涧起义爆发,阎红彦也在作战之列。

但由于兵力悬殊,加之我军没有像样的武器,最后战斗以失败告终。



为了躲避追捕,阎红彦隐姓埋名,开始在陕北、晋西一带从事兵运工作。他与吴岱峰一起组建了一支游击队。

等队伍逐渐壮大后,他又带着部队回到陕甘,与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队伍合并,就此,红军陕甘游击队正式成立,之后被改编为红26军。



后来,原红四方面军的徐海东带着红25军辗转千里到达陕北,两军才合并成红十五军团。

但可惜的是,刘志丹与谢子长相继在战场上牺牲,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也只剩下阎红彦等人。

后来,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



两军会师后,阎红彦没有丝毫吝啬,他见中央因为长征减员严重,不仅主动将自己的部队补充过去,还将军中三分之二的军费交给了中央。

毛主席非常感动,他还亲自接见了阎红彦,夸赞他是一个好同志,为团结部队,稳定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陕甘地区贫瘠,农作物稀少,毛主席决定东征山西,从阎锡山口里“抢”粮吃。

随后,他亲自任命阎红彦为师长,让他作为先遣队发起进攻。

在东征一战中,他仅用600人便歼灭了敌人一支千人的精锐部队。

全面抗战开始后,红军会师陕北。阎红彦又作为后卫部队,阻击追击之敌,掩护大部队过河。

由于敌众我寡,敌人将我军分割成三部分包围。阎红彦冲锋在前,经过浴血奋战后,成功突围出来。

当众人到达黄河岸边时,他又主动留下掩护,让宋时轮等人先行。



所幸,在他的顽强抵抗下,敌人始终未能突破我军的防线,我军也顺利完成任务,回到陕北。

解放战争中,他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著名的邯郸、陇海路等著名战役。



在定陶战役中,在5万对30万的险境下,阎红彦跟随部队担任先头部队率先对敌人发起攻击。

由于当时三纵司令陈锡联因病住院,他便担负起指挥的任务。在被敌人重重围困的情况下,他直接率部插到了敌人的大后方,活捉了敌师长赵锡田。



在豫北战役中,他又一马当先,指挥部队一举攻克汤阴城,俘虏了国民党高级将领孙殿英。

新中国成立后,他便被调到四川担任省委副书记,开始致力于城市建设。



但毛主席始终没有忘记他的功劳,在1955年授衔时,为他授予上将军衔。

阎红彦将军的一生艰苦卓绝,在战场上,他总是奔走在战斗前沿,战斗结束后,他又立即回到群众身边,一心一意为人民操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游古史
游古史
不偏不倚,恰好是你
85文章数 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