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娱乐家
在11月12日的百度世界2024大会上,李彦宏高调表示要打造 “数百万个超级有用”的应用,而不是追逐一个 “超级应用”的口号格外引人注目。
当下时刻,这个表态来得可谓别有深意。
就在不久前的百度内部战略会议上,李彦宏便公开了七项战略 “取舍”,其中明确提出“改名后的‘文小言’的推广没必要像豆包、Kimi那样激进”“百度不碰Sora类的视频生成”。
将这两个时间点的表态串联起来,其实不难看出百度在AI时代的战略变化——从追逐大众市场到转投细分场景。
表面上,这是一个战略层面的主动选择。数据似乎也在支撑这一选择的合理性——
百度世界2024大会
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调用量已达15亿次,较去年12月增长30倍;15万家企业入驻其智能体平台,80万开发者加入生态建设;通过文心iRAG和秒帐两大新技术,百度正在推进AI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落地。
然而,如果将时间轴拉长,仔细审视百度在过去一年中AI产品的市场表现,或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个战略转向,很可能不是一个主动的选择,而是被市场竞争逼出的无奈之举。
就在一年前,当百度以 “文心一言”以对标ChatGPT的姿态进入国内消费级AI市场时,其雄心壮志不可谓不大。
随着竞争的深入,百度在这场角逐中逐渐找不到定位。今年9月,诞生一年的“文心一言”不得不改名为更接地气的“文小言”,试图通过品牌升级来挽回市场份额。即便如此,在与字节跳动的豆包和月之暗面的Kimi的竞争中,百度的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
当豆包通过鲜明的产品特色甚至价格战快速抢占市场,当Kimi通过超长上下文能力获得用户认可时,百度的回应似乎总是慢了一拍,更不用说前两位在拉新投放上的激进。
文小言App截图
因此,对百度当下的AI战略,我们不难做出三点判断:
1、放弃 “超级应用”更多挫败后的无奈之举,而非战略独特性使然。
2、分散布局AI细分场景将导致资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缺失消费级产品,则有可能让百度在未来的AI竞争中逐渐失声。
在这样背景之下,李彦宏如今开始强调发展细分市场、追求场景深耕的策略,与其说是战略自信,不如说是一次的自我开脱。
在AI这个需要持续积累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体验的领域,百度主动与主流背道而驰的选择,很可能会让这家国内最早布局AI的科技巨头,最终沦为这场技术与商业革命的配角。
01
消费级AI产品,
依然需要“超级应用”
在当前AI领域的竞争格局中,做出一款 “超级应用”已然成为主流玩家的核心战略。
OpenAI通过持续迭代升级ChatGPT,不断拓展其功能边界,从最初的对话助手,到现在可以处理图像、分析数据、编写代码,甚至具有逻辑推理能力的综合性平台。
而OpenAI最大竞争对手的Anthropic,其核心产品Claude在专业领域的深耕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其在创意写作、编程开发、项目管理等领域的专业能力,正在重新定义AI助手的价值边界。
图源:AIM
微软则采取了更为激进的路线,将Copilot整合进其庞大的软件生态系统,从Office套件到GitHub,从Windows操作系统到Azure云服务,正在构建一个全方位的AI助手体系。
在前期经历了一些挫败的Google过去大半年里也在奋起直追,通过发布包含了Gemini Ultra、Gemini Pro和Gemini Nano三位一体的Gemini大模型,强化其在消费级AI应用上的布局。
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之下,目前百度选择将重点放在企业服务和所谓的AI Agent开发(智能体)的做法,表面上看是有自己对AI发展的独到理解,更深层次或许还是百度对在消费级市场失去信心的一种表现。
《中国模型即服务(MaaS)及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追踪》
数据显示,百度智能云确实在企业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助力超过60%的中国企业开展AI创新,累计孵化了3.3万个大模型,开发出77万个企业级应用。这种着重于分散化、碎片化应用开发的策略,最终遗留的症结是,在AI时代强大的竞争护城河大概很难建立。
当其他玩家都在通过大规模触到消费者的“超级应用”广泛且快速的积累用户数据、优化模型能力、构建生态壁垒时,百度 “散兵游勇”式的发展路径,很可能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迷失的位置。
02
“非主流”的代价,
或许比想象中更大
百度对“超级应用”的刻意回避,或者说不得不回避,实际上正在削弱其在AI领域的长期竞争力。
首先,影响体现在用户反馈闭环的缺失上。没有一个强大的消费级应用作为载体,百度就难以获得足够的用户反馈来持续优化其模型。
文心大模型的调用量增长固然可观,但这个数字背后掩盖了一个关键问题:单纯依靠这些API调用是否能带来有效的大模型能力优化以及迭代升级?
而从“文心一言”到“文小言”的品牌调整,表面上是为了提升产品亲和力,实则折射出百度在用户心智争夺战中的被动。
图源:网络
相比之下,过去半年里豆包和Kimi都凭借激进的市场投放策略,在C端攻城略地,豆包在6月的拉新势头最为强劲,单月新增用户高达2100万,同比增长146.72%,而Kimi则在9月和10月逐步提升销量,尤其在10月新增462万用户……数据背后,是百度以及文小言在消费级市场上的失位。
其次,生态建设的困境则是另一个严峻的挑战。
当竞争对手都在通过旗舰应用来吸引开发者、构建生态系统时,百度选择推动 “数百万个超级有用”的策略,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分散化的策略虽然看似能满足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但却可能错失建立平台级优势的机会。
在AI这个讲究累积数据已取得规模效应的领域,这种策略选择的代价可能远超预期。
《2024年全球AI生态全景概览》
最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危险的负反馈循环:消极的应用推广导致用户基础薄弱,进而影响数据获取和模型优化,最终削弱产品竞争力,进一步限制用户增长。
在这一循环中,百度不仅会失去消费级市场的机会,其在企业服务领域的优势也可能被逐渐侵蚀。
毕竟,在AI时代,消费级应用和企业服务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本质上两者使用的都是同样的大模型基础能力,失去了前者,后者的竞争力也将受到影响。
凭借长期技术积累和先发优势,百度在技术层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文心大模型的调用量快速增长就是明证,但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影响力,那么,最终也只能被市场抛弃。
而这已经不是百度和李彦宏的第一次“非主流”行为。
今年4月的Create大会上,李彦宏便给出那句惊世骇俗的名言:“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背后的意涵同样在于他很着急其他公司会选择开源大模型,从而导致文心大模型在B端市场遭到冷遇。
Create 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
在AI这个百年难遇的技术变革时代,成为 “非主流”或许不是最糟糕的结果,但如果这种 “非主流”意味着错失历史机遇,那就值得百度重新思考一番了。
对李彦宏和百度而言, “不做超级应用”的表态背后,或许暗含着“做不好超级应用”的无奈。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将百度定义为“中国人工智能的扛旗者”,但扛旗者更需要的还是一款真正面向消费者并且乐于被使用的旗舰产品。
毕竟,在AI时代,失去了对消费者的连接,就等于失去了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