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立陶宛通讯社(ELTA)报道,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对立陶宛即将上任的新一届政府努力推动该国与中国外交关系正常化一事表示支持。此前,立陶宛“准总理”帕卢茨卡斯称,立陶宛允许以“台湾”为名设立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
立陶宛总统办公室发给ELTA的书面文件提到,“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需构建于互信原则和国际承诺之上。总统支持为实现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所做的努力,但双方利益必须是相互的。”不过,瑙塞达也表示,立陶宛与中国保持外交关系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和台湾的经贸关系。
据报道,瑙塞达总统在接受“波罗的海通讯社”采访时发表了相关言论。他虽然认同台湾设立代表处这一决策“基本是积极的”,但又提出应当使用“台北”而非“台湾”的称呼,他觉得这样做能够缓解与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且称这种调整或许会向中国传达立陶宛恢复正常外交关系的意愿。而立陶宛方面虽然公开宣称坚持自身立场,不过其内部已经有了相关的讨论声音。瑙塞达总统立场发生变化,这可能和其国内内部反对派的质疑存在关联。
近期有消息表明,中国对立陶宛的制裁似乎有所放宽。现任总统出于争取连任的考虑,希望能够让双方关系得到进一步的缓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双方可能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默契或者理解。2021年,立陶宛不顾中方多次抗议,执意让台当局设立代表处,这一行为“得罪”了中国。此番表态针对的正是这一事件。当时这一事件引发了中方的愤慨,中方迅速做出了一系列反应,不仅降低了双方外交关系并撤回大使,双边直接贸易也基本中断,而且在“中欧班列”项目规划中也进行了更改,不再有立陶宛的参与。
中国为何表现得如此“强硬”呢?一方面是因为立陶宛的做法触及了中国的红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立陶宛此举是在国际上开创“恶劣先例”。如果中国不在第一时间给予“严厉打击”,那么效仿立陶宛做法的国家可能会越来越多,最终会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路透社独家披露,马斯克近期对向其航天企业SpaceX供应零部件的台湾供应商提出一个要求:将生产业务迁出台湾。路透社还援引了一家为SpaceX的“星链”系统提供零部件的台湾供应商的消息,该消息称,SpaceX要求这些企业把生产业务转移至台湾以外地区的原因是“地缘政治风险”。另外,台湾一家卫星零部件制造商的消息源补充表示,把生产业务迁出台湾是SpaceX直接向供应商提出的。路透社指出,马斯克与台湾的关系向来比较紧张,并且提到马斯克去年曾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表态惹恼了台湾当局。
这意味着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在台海问题方面,像马斯克这样的美国科技公司代表人物,显然不再看好赖清德等“台独”势力了。在他们的视角中,台海问题的局势天平已经朝着大陆一方倾斜。马斯克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自然不会去冒这种让自身利益受损的风险。此外,马斯克的这一行为,联系之前特朗普威胁让台湾当局交“保护费”的举动,还明显地透露出一个情况,那就是只要特朗普认为抛弃台湾地区对美国有利,他就极有可能这么做。
马斯克目前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趋势,这可以说是特朗普执政以来首个此类政策,虽然并非特朗普亲自提出。拜登执政期间,美国主要通过向盟友和相关地区提供支持或者传递某些错误信号,使得他们加重我们的负担,这一做法耗费美国大量资金。特朗普上任后是否会延续这种做法呢?马斯克此时突然提出的要求非常清晰,这表明特朗普与拜登的意图已经发生了转变。另外,马斯克不仅要在美国开展业务,还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
特朗普企图凭借贸易战来解决美国贸易逆差、巩固美国制造业、遏制中国快速发展,进而维护美国在经济、政治、产业等诸多方面的“优势”,维持其霸权地位。中方则期望借助平等、互利、诚信的协商与对话,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达成中美贸易平衡、可持续发展以及共赢的局面。显然,在这场贸易争端里存在着众多利益博弈与决策难点,双方的立场和诉求都相当明确。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局势下,马斯克是否会成为扭转特朗普对华贸易战的关键变量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