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泽东回忆父亲毛顺生:父亲对其少年时期性格塑造影响深远

0
分享至

稻田里,一个穿着肥裆蓝裤的男孩懒洋洋地躺在草垛中间,他身体单薄,手里捧着《水浒传》正沉迷于书中惩恶扬善侠义精神。

远处传来“三伢子,三伢子”几声低沉的呼喊声,惊醒了少年时期正在沉迷看书的毛泽东。

在勤劳艰苦的父亲毛顺生意识之中,读书是为了会识字、会算数,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操持家务,他这样看书是会耽误干农活,属于“不务正业”。

大骂道:“我看你是鬼迷心窍了,田里的活也不干,就知道看这些破书!“

毛泽东听到父亲的责骂,反驳说道:

“我晓得干活,书我也是要读的,更何况我已经挑完十五担了,看会书怎么了?”

这样的反驳让作为一家之主的毛顺生大为光火,但也不相信他能这么快干完活。径直走向自家田地里去清点毛泽东的劳动成果。

数了数,真的有十五担,毛顺生目瞪口呆。但也无话可说。

从这事开始,毛泽东和严厉的父亲之间虽然没有明确达成什么“君子协定”,但是,只要毛泽东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便随便他做什么吧。



图|少年时期毛泽东

8岁后,毛泽东到了该读书的年纪,他在附近的一个私塾念书。

南岸这个离家才200米的私塾,是毛泽东读书生涯的第一站。

私塾先生对收毛泽东这个学生,很是欣赏,他跟毛顺生说:“令郎仪表不凡有朝一日定会名登高科,光宗耀祖。”精明能干的毛顺生对此却毫无奢望,他的想法简单又实际:“农人家的孩子,不奢望功名利禄,只要会算数,能记得几笔账,写得几句来往信札,就行了。”

上私塾后的毛泽东也没有让父亲毛顺生顺心顺意。

毛泽东10岁那年,在私塾读书,有一个同学因背书背错了,私塾先生脱了这学生裤子用竹篾皮打屁股,把屁股打得紫一块、青一块。毛泽东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抢了私塾先生的竹蔑皮,说:“先生你太残酷了。”私塾先生看到毛泽东胆敢在学生面前,抢他的教具,还骂他残酷,感觉丢了面子,丧失威信。反过来要打毛泽东。毛泽东理直气壮地说:“我书会背,字会写,不吵,不调皮,你凭什么要打我。”私塾先生有气不好出,只得向毛顺生告状。

当天毛泽东放学回到家里,父亲毛顺生拿着竹棒在门口等着毛泽东要教训他顶撞私塾先生。毛泽东边跑边喊:“你凭什么要打我。”毛顺生握着竹棒边追边讲:“你读书还去管别人的事,给先生丢了面子,给我毛顺生也丢尽了面子,还不该打。”

毛泽东只顾往山里跑,毛顺生追了一阵,人没打到,倒弄得上气不接下气,只得作罢。毛泽东像《水浒传》中的叛逆者一样,躲进了山里。直到三天后,毛家的人才找到他,至此后父亲毛顺生才不得不对他客气了一些,私塾先生也不再那样打骂学生了。

这件事后,也让毛泽东尝到了“抗争”的甜头。也悟出了一个道理:

在压力下如果温顺示弱,反而会遭受更多的打骂,只有用坚决反抗的办法,才能保护自己。

在后来日常与父亲毛顺生的“抗争”中,他发现了一个和父亲辩论的有效方法,那就是引经据典地反驳父亲。如果父亲责怪儿子“不孝”,他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反驳父亲;如果父亲指责儿子“懒惰”,他就反驳说“年纪大的人应该比年纪小的人多干活”;如果有外乡人来找他,而父亲又不让他出去,他就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话来说服父亲;



图|影视剧作品中的毛泽东父亲毛顺生

毛泽东在家里主张“凡是大事都要商量”但是毛顺生自认为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得由他说了算,根本用不着同哪个“商量”;

从此毛泽东家里的人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他父亲(“统治力量”),另一派是他和母亲(“反对派”)

毛泽东13岁那年,父亲在一次宴请客人时与他发生口角,父亲当着外人的面骂儿子“懒而无用”。13岁的毛泽东正处于叛逆时期,毛泽东认为父亲是自己太丢人,便当面顶撞父亲,并向门外大步跑去。母亲好言相劝,父亲嘴里仍是不停地大骂着并喝令立即回家。毛泽东根本不听,一气跑到池塘边。面对凶神恶煞的父亲,毛泽东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自己就跳到池塘里。以此来抗争,父亲立马停住了脚步,并缓和语气地答应以后再不打他。

几十年后,毛泽东回忆说:“父亲的严厉对我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大概对我也有好处,它使我在工作上非常勤快,记账也仔细了,免得被他找到把柄来批评我。”



图|毛泽东故居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生我育我。”少年毛泽东当然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

1910年的一个金秋的清晨,毛泽东毅然地告别父母前往湘乡求学。

在临行前,毛泽东写下了一首诗夹在父亲账簿里,上面写道: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离别之际,毛顺生看着毛泽东和母亲文七妹、弟弟毛泽覃依依惜别,对老师毛麓钟似乎也有说不完的话。而对父亲毛顺生,毛泽东显得疏离而淡漠。

母亲文七妹眼睛已经哭得通红,她拉着毛泽东的手,一遍一遍嘱咐着:"三伢子,装好的口粮带上了没有?你是头一回出远门,在外面莫要吃冷的,莫喝凉的,要注意加衣服哟!到了学校就写信回来哦!"

父亲毛顺生一直没有说话,这个时候才顺着母亲的话说了一句:"三伢子,你在外面要吃饱饭啰!钱用完了给我来信就是,我给你邮过去。"

毛泽东看看父亲,最后和亲人们道别:"爹、娘,先生,莫远送了,我走了。"

他转过身就上路了,弟弟毛泽民挑着行李跟在他身后。

没走几步,毛泽民拉了拉毛泽东的衣袖,小声说:"哥哥,爹哭了!"

毛泽东看到父亲毛顺生不苟言笑的脸上,满是泪水。

毛泽东热泪盈眶地突然跑回来,在父母面前"扑通"一下跪了下来,说:“儿,走后父母亲保重身体”。



图|1919年,湖南省第一师范湘潭学友会合影,第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此后就是几十年的革命生涯,毛泽东基本没有时间回家,为了民族的解放奔波奋斗一生。

1919年10月5日母亲文七妹和1920年1月23日父亲毛顺生相继去世。



图|1959年毛泽东回到湘潭韶山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在湖北武汉的视察结束后,准备回湖南湘潭韶山祭拜父母。临行前,毛泽东嘱咐湖南省委负责人,这次我回韶山,你们不要兴师动众,特别不要派部队去,在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人陪同下,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湖南湘潭韶山。

次日拂晓,毛泽东没有通知任何人,踏着湿漉漉的晨露,蹚着没膝深的杂草,径自朝父母长眠的小山走去。不一会儿,从后面追赶上来的随行人员也都跟在毛泽东后面,毛泽东没有说话,此时,大家都不知道主席要去哪里。从后面赶来的一位湖南省公安厅的同志说:“这是去毛主席父母亲墓地的路。”

走不多远,毛泽东在一个由黄土新修过的不太高的普通坟墓前肃然停住。随行人员不知道主席一清早就去拜谒父母的墓地,事前也没有什么准备,这时,有人随手折了几枝松枝递给主席。毛泽东接过松枝,敬献在墓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毛泽东在墓前肃立良久后说了一句:“前人辛苦,后人幸福。”此时毛继生在旁边轻轻地问主席要不要修成石墓。毛泽东说:“不要了,每年清明请你们代培一下土就行了。”当天晚上,毛泽东对罗瑞卿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回来,还要去看他们两位。”

下山后,他来到了故居,在父母亲的遗像之前久久伫立,眼眶含泪,对着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父亲得了伤寒病,母亲的颈上生出一个包,穿了一个眼。得的都不是难医的病,却都是过早去世。如果是现在,他们都不会死的。"

后来,韶山人民将毛泽东父母的墓地做了整修,为尊重主席意愿,没有做大的改建,只是立了一方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1919年10月8日撰写的《祭母文》。



图|祭母文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是旧中国一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农民,又是一个意志坚强、精明能干的严父。他的身上不仅集中了劳动人民的克勤克俭、刻苦耐劳等优秀品格,使毛泽东在父亲的身上学到了艰苦奋斗,不服输,不服软,排除万难的精神。这些精神品质,无疑对少年毛泽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造就了毛泽东的信念只要认定的东西,必定不屈不挠,坚持抗争到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彭美识
小彭美识
持续更新~感谢关注~
1047文章数 1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