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陈永贵如何成为副总理的?遗言说自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农民

0
分享至

1986年3月26日,一位农民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

他的去世,不仅被各大报纸进行了广泛的报道,而且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他的身份是一个农民。

但是,他在1975年到1980年期间,却以一农民的身份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


正如他临终前向家人自豪地说道:

“我这辈子也活得值了,能够同时拥有农民与国务院副总理双重身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另外,最值得我引以为傲的是,我这说辈子除了在田间地头忙活以外,还跟毛主席与周总理亲密共事过。”

原来,

他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副总理,陈永贵。

而且,陈永贵这个名字,也与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一个村子“大寨村”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真正苦出身

按照当年成份划分的标准,陈永贵的出身,远比贫下中农还要苦。

1914年出生的陈永贵,是山西昔阳县乐平镇石山村人,这个地方处于太行山区,在抗日战争年代,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陈永贵所出生的家庭,当年极为贫困,一者没有自己的土地,二者没有任何其他的收入,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

步入绝境的陈永贵的父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全家人一起饿死,二是把孩子卖掉换点口粮。

于是,除了还在襁褓中的陈永贵之外,较他年长的兄弟姐妹,都被父亲陆陆续续地卖给了他人。

“旧社会的时候,卖儿卖女,在我们这儿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方面孩子卖了所得的钱粮,可以让留在家里的人口多活一些时间;另一方面,把孩子卖出去,最起码可以让他们有口饭吃,不至于全家一起饿死。”

在陈永贵的回忆中,每当提及自己的身世时,他的语气总是十分平淡,因为,他所说的这种事情,在昔阳县这个地方,真的太过平常了。


父亲本也曾考虑到过,实在不行的话,便把这最唯一剩下的最小的儿子,也卖了,但转念之间,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

父亲还是有着非常执着的传宗接代、香火延续的信念,对于陈永贵这个儿子,他无论如何都要拼死保住。

因为,这可是陈家的香火传承与希望。

既然这唯一的儿子要保住,但家里已经揭不开锅,这样下去,全家还是死路一条,怎么办?

夫妻俩商量了许久,最后陈永贵的母亲为了保住这个唯一的儿子,她只能舍弃自己。

“把我卖了吧,把孩子留在身边,无论如何,你要保证把他好好地抚养长大。”

陈永贵的母亲把孩子抱在怀里,看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交到丈夫手里,流着泪交代道。

“我保证。”

丈夫对着妻子发誓言道。

连多年共同患难的结发妻子,都卖了出去,目的就是养活怀中的儿子,若是这样还不能将儿子抚养长大,他又如何对得起她。

但时隔没几年,陈永贵的父亲却还是被迫食了言。

他与儿子陈永贵再一次陷入绝境,而且是没有任何办法的绝境。

“事到如今,总不能再把儿子卖了吧,自己之所以活到现在,就是希望养大儿子,自己还跟妻子百般保证,可如今——”

陈永贵的父亲看着自己幼小的儿子,彻底绝望了。

几日后,人们在村口的老树上,看到了上吊而死的陈永贵的父亲。

从父亲给他起的名字上,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于这个儿子最大的希望,就是想他一生富贵,朴素而充满着真诚。

但父亲自杀,母亲不知所踪,留在昔阳的陈永贵成了孤儿。


而他却像昔阳那荒山野坡上的植物,哪怕根系紧抓着岩石,也要抵抗住风雨,而不让自己倒伏;哪怕只从石缝中汲到微不足道的营养,也要挣扎着开枝散叶,去迎接阳光。

时势造英雄

在解放战争时期,陈永贵积极投身于农村的土改运动,并因为工作得力与表现出色,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扎根于农村的优秀共产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经由早期的土地改革,进行了土地二次分配,各地的农村土地被平均分配到农民手中。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农村经济政策的演变与发展,毛主席认为,土地完全属于农民户均所有,是一种小农经济的模式,不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与发展。

于是,

在1958年,他提出了农业合作社的构想,就是想把分散到农民手中的土地,用合作社的模式,重新归集起来,建立一种土地的集体所有、集体管理与经营机制。


而政治方面十分敏锐的陈永贵,很快便领会到了毛主席的思想,他凭着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快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在大寨这个地方,不仅创建了农业合作社的模式,后来称之为生产队,接着还率先成立了大寨公社。

陈永贵一方面对于脚下的这块土地非常熟悉,另一方面,他自小便在土里求生存,对农业的种植有着丰富的经验与认知,在他的带领下,大寨村导入合作社的农业集体经营模式后,的确较原来分散的小农户经营,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有着一个非常深层次的原因,就是,

大寨这个地方并非平原地带,而是沟坡交错的山地,因为都是荒山野坡,历史留下来的可耕种土地资源并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分到农户手里,每一户的农民所得到的土地也很少。

再者,因为这儿的土地主要为山坡地,属于我们常说的“薄田”,即便能种上庄稼,产量也极低。

这样一来,农民是家家户户有了自己的田地,但碍于这种客观条件,依靠种地糊口依旧艰难,更谈不上发家致富了。

土地分到每户之后,因为各家农户的劳力有限,再加上权属的制约,农民并没有开垦荒地的热情,也不敢随便开垦荒地,只能在半亩几分的田里淘一家人的生活。

手中拥有土地的农民,依然很穷。

而农业合作社的模式,却解决了大寨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陈永贵组织村民,在农忙时耕种收割,在农闲时开荒拓田,将原来分散的经营转变成集约化经营,让农村劳力的使用更加高效。

其次,原本一家一户不敢开垦也没法开垦的荒山,到了合作社的集体化时代,这个障碍便迎刃而解。因为大寨的所有荒山虽然不属于某一家具体的农户,却是名正言顺地归属于大寨这个集体,以集体的名义来开垦荒山,没有任何程序与法理上的问题。

因为可耕种土地的不断拓展,土地总量在快速变大,在当时的条件下,即便农作物的亩产量没有显著增长,可总的粮食产量却大幅度提升。

这一下,大寨村与陈永贵的名声在当地传播开来,因为,谁也没想到,原来一贫如洗的大寨村,短短几年下来,不仅成了交公粮大户,而且村民还从原来食不果腹变成了家家都有余粮。

在陈永贵名声传开之际,他的政治影响也开始成倍地放大。


接下来的一件事,更是将他的名气与政治影响力,一下子提升到极致。

那是源于1963年的一场暴雨。

这场连续下了多日的暴雨,带来的不只是水灾的问题,对大寨村最大的影响,是把构筑在山坡上的梯田,冲得七零八落。

这些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山坡地,被连绵几日的大雨所摧毁,刚刚对未来充满着希望的大寨村民,一下子被打回到绝望之中。

在所有人都心灰意冷的时候,陈永贵虽然眉头紧锁,却并没有任何负面的情绪。

“与天斗,其乐无穷。”

他自言自语地念叨着毛主席曾说的一句话,

梯田被水冲了又怎样,大寨村不就是从一穷二白,短短几年就发展到全村人衣食富足的。


对于大寨村的受灾情况,昔阳县政府是十分清楚的,他们甚至在知会陈永贵以前,就已经向上级政府提出了拨款拨粮救灾的申请。

当陈永贵得知县政府要对他们进行救灾粮款补助时,一向不服输的陈永贵却直接拒绝了。

“我们大寨村不会要政府一分钱,也不会要一斤粮食,我们要靠自己重新站起来,这点灾害打不倒坚强的大寨村村民们。”

陈永贵的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连县政府领导也不住地点头赞许。

结果,在暴雨结束之后,陈永贵马上组织村民进行了山坡梯田的修复,并及时补种上庄稼,在这一季的农收后,大寨村在没有接受国家任何援助的情况下,不仅实现了保障了村民的生活,而且向国家缴纳的公粮竟达到了历史新高。


1964年,在毛主席接见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时,两人谈及山西的农业发展状况,特别是农村合作社及人民公社时,陶书记便以大寨村作为了典范,向毛主席进行了汇报。

正是这次汇报,让陈永贵这个名字,印在了毛主席的脑海里。

农民副总理

听到山西省委陶书记对大寨村及陈永贵的介绍后,毛主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并没有只凭一人之言,便马上不经调查便认可大寨的模式。

1965年,毛主席与周总理就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模式,进行交流与探讨时,把陶书记关于大寨与陈永贵的事,向周总理作了介绍。

“总理,要不你亲自去大寨看看,若事实果真如陶书记所说,我觉得,陈永贵在大寨的经验,倒值得向全国推广。”

周总理十分了解毛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本身他也在为中国农村到底要往何处去在发愁,深知,中国的农业需要一种成功的模式,可以向全国进行复制。

于是,当即便决定,前往大寨村,进行实地考察。

而这次考察的主要接待人员,便是陈永贵,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周总理。


周总理这次前往,不仅去实地了解大寨村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大寨村的农村集体化模式,同时,也有意识地对陈永贵进行了解。

通过这次亲身前往,周总理看得到,大寨村在陈永贵的带领下,的确发展得很好,集体机制在这儿的效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

而陈永贵本人,在性格上属于敢闯敢拼,在农业生产的知识与经验上,也算是行家里手。

毛主席得到了周总理对大寨村与陈永贵的一手资料与判断后,也准备亲自了解一下陈永贵。

正好,当年他以举办一个家庭生日宴的名义,把陈永贵叫到了北京,并与他长谈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大寨的模式很好,值得推广;陈永贵是个不错的农业领导人才,可以重用。

随着1967年五一庆典活动,毛主席再次邀请陈永贵与他共同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陈永贵的个人名声与政治影响力,在毛主席的背书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75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务院换届选举中,陈永贵被提名为国务院副总理,并正式当选,他的工作分工是主抓农业。

许多人可能非常不理解,陈永贵虽然在大寨村的农业集体化改造与农业经济发展中,其贡献可圈可点,但他终归一个农民,论身份、眼界、学识及工作经验,只怕都很难胜任国务院副总理如此重要的职务。

其实,对于毛主席与周总理来说,

之所以想让陈永贵当这个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看中的并不是他的综合能力,而是他的大寨模式。


从1958年,毛主席推动中国农村推行集体化的经营机制之后,一直到1975年为止,虽然基本都已实现了农村以土地为主的所有资产的全面集体化,但是,在集体化经营方面,却一直没有摸索出一条真正可行之路。

也就是说,农村集体化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但真正的优势却并没有发挥出来,这让毛主席与周总理,都非常头痛与纠结。

而同样参与了农村集体化全部进程的陈永贵,却把大寨村打造成了农村集体化资产与集约化经营的样板,这种经验如果能在全国推广与普及,必将对中国整体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及正面影响。

而让陈永贵来出任农业领域的国务院副总理,并不需要他对全盘的农村农业负责,而是

抓住毛主席所说的“主要矛盾”,就是推广“大寨模式”。


为此,毛主席还专门提出了一个号召: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1980年,中国已经农村的经济模式已经再次发生了转变,开始从集体化走向包产到户,陈永贵所打造的大寨模式,已不再适应当时中国的农业政策与发展方向,陈永贵也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便辞去了副总理一职,重新回归到单纯的农民身份。

结语

陈永贵,他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与政策背景下,凭着自己对毛主席农业合作化、集体化政策的领悟,通过有效地组织与调动大寨村村民的积极性,将土地集体化、经营集约化相结合,将穷山恶水的大寨村,打造成了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他的作用与贡献都是极大的。


他在被推选为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不仅不要工资,而且还坚持保留自己农民的身份,并仍旧在政务工作之余,坚持从事农业劳动,成为中国现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与中央领导双重身份的传奇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农民本色与质朴的行事作风,值得后人敬佩。

虽然,中国农村土地与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治,随着时代而产生了新的变化,但陈永贵所开创的大寨模式与大寨精神,直至今日,仍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价值与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林嗑嗑
小林嗑嗑
视界阔大,你我皆为黑马!
622文章数 63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韩国强降雪致数百航班延误 有中国旅客滞留机场48小时

头条要闻

韩国强降雪致数百航班延误 有中国旅客滞留机场48小时

体育要闻

穆雷与德约科维奇能凑成王炸组合吗?

娱乐要闻

叶珂被曝独自去产检,他俩真分了吗

财经要闻

专家建议将农民养老金提升至每月500元

科技要闻

"AGI不是大杀器,是普通人每天在用的产品"

汽车要闻

问界M7今年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8万辆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时尚
旅游
艺术

家居要闻

现代设计感 温馨两居室

亲子要闻

女生带着小萌娃一起策马奔腾,小萌娃咬着棒棒糖一脸淡定骑马

今年冬天流行的“巴恩风”,这样穿时髦又减龄!

旅游要闻

海迪士尼下周电动轮椅入园或要证明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