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是周恩来总理一手培养起来的外交官,他文采横溢、才思敏捷,周总理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两人之间的情谊,历经三十载春秋的洗礼,乔冠华早已将周总理当作自己的父辈一样敬爱。
总理逝世后,乔冠华的悲痛之情难以言表,在总理遗体即将火化的那一刻,乔冠华冲在最前面,紧紧护着灵柩不肯撒手,声音哽咽地说道:
“总理啊,你一生无儿无女,今天,就让我以子女的身份,送你最后一程......”
“我这里可是禁烟不禁婚的”
1942年,周总理刚一见到乔冠华,便立刻快步迎了上去,亲切地说道:“冠华同志,这一路辛苦了,欢迎你来到重庆!”
尽管这是两人的初次会面,但彼此间却早已熟识,早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乔冠华便以“乔木”为笔名,在《时事晚报》上发表了一系列针砭时弊的文章。
每一篇都言辞犀利,直击要害,连远在延安的毛主席都对其赞叹不已,甚至称他为“一篇文章能顶两个坦克师”,周总理更是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会面时,乔冠华被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关怀所深深吸引,他向周总理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后,说道:
“请周副主席为我安排工作!”乔冠华说道。
“你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你受苦了!不过,你不要着急,你的肠胃不太好,先好好休息几天,把身体调养好再工作吧,怎么样?”
乔冠华闻言,不禁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周总理竟然对自己的情况了解得如此详细。
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片刻之后,他反应过来,连连点头,答应了下来。
周总理一生为革命事业奔走操劳,在生活上,周总理还是一位牵线搭桥的“月老”,乔冠华与龚澎的爱情,就是周总理撮合的。
由于工作的关系,乔冠华与龚澎几乎天天见面,时间一长,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在悄然滋生,只不过谁也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正所谓“旁观者清”,周围的同事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就连周总理也看出了这对才子佳人之间的情愫。
这天,乔冠华在汇报完工作后,周总理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俩还准备拖到什么时候啊?”
龚澎听后,脸颊瞬间变得通红,一旁的乔冠华也打算抽根烟来缓解当下的尴尬情绪。
当视线瞟到那块“请勿吸烟”的牌子后,又将手收了回去,一旁的龚澎见状,忙打圆场道:
“周公,人家西方人不抽烟情绪就不高嘛!”
周总理闻言,哈哈大笑:“你看看,人家连你抽烟都不反对,我这里可是禁烟不禁婚的啊!你们赶紧商量个时间,把婚事办了吧!”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支援”下,两人确定了彼此的心意,这对才子佳人终于喜结了良缘。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都被调到了外交部工作,在工作中互相扶持,先后多次跟随周总理参加国际会议及外出访问工作。
风雨同舟三十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在周总理的一手栽培下,乔冠华已然成为了新中国不可多得的外交家。
1951年,乔冠华随李克农奔赴朝鲜参与谈判,两人相互配合,一人唇枪舌剑,说理斗争;一人则智谋百出,出点子、提建议、“打辅助”。
历经了两年多的“打打谈谈”,最终于1953年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从这之后,乔冠华便跟随着周总理、陈毅参加了日内瓦、印尼万隆会议等等国际重要场合。
有一次,毛主席打算就“美国策动柬埔寨朗诺集团政变”这一事件发表声明,但接连几篇稿子都未能让毛主席满意。
这时,周总理想到了乔冠华,便委以重任,让他撰写这篇声明稿,不多时,这篇稿子就出现在了毛主席的案头。
毛主席看着这篇稿子赞不绝口,直夸乔冠华的这篇稿子写得既显文采又颇具气势。
之后,毛主席便指定乔冠华为第26届联大代表团团长,不止是国内的领导人,就连国外的新闻界也认为乔冠华是“最佳人选”。
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身着灰色中山装,缓缓步入了联合国大会的会场,这一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当时,记者们将乔冠华团团围住,询问他此刻的心情,乔冠华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仰头大笑。
这一幕,被快门捕捉,这也就是著名的“乔的笑”,看着记者不解的神情,乔冠华解释道:
“我的心情,不就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吗?”
随后,乔冠华登上联合国大会的讲坛演讲,这场演讲,将近45分钟,演讲在结束后,会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乔冠华跟随周总理、姬鹏飞等前往迎接。
在这次访问中,台湾问题成为了双方谈判的焦点。对于中国来说,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力来干涉我国的内政,我方表示,美国必须撤走在台湾的武装力量。
对此,美国却打起了“马虎眼”,开始含糊其辞,坚持撤军是一个“前提条件”,是“目标”,甚至以“关心” 台湾问题为借口来搪塞。
面对美国的狡辩,乔冠华毫不退缩,决捍卫我国的利益,他逻辑缜密、思维清晰地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和原则。
不管基辛格如何给乔冠华“挖坑”,乔冠华总是应对自如,巧妙化解并予以反击,两人辩来驳去,各不相让,不过最终,基辛格还是“败下阵”来,只好说:
“我们接受乔冠华先生的意思。”
可当定稿的公报出来后,美方却又从中调出了十几处的“毛病”,要求修改,乔冠华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向上请示。
毛主席表示,除台湾问题外,其余问题都可以商量,得到明确指示后,乔冠华迅速将这一信息传达给基辛格。
经过一夜的努力,这份公报的草案终于完成,第二日便正式发布,在这场中美谈判中,乔冠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1975年12月,周总理的病情已到了最后阶段,时不时地就会陷入昏迷状态,起初,为了减轻总理的痛苦,医生们不得不借助止痛针。
可时间一长,人体就有了耐药性,渐渐地,药物的效果逐渐减弱,止痛针也起不到作用了,剧痛袭来,周总理疼得浑身颤抖。
可即便如此,周总理仍旧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一次,总理实在疼得厉害,便将医生叫到了跟前:
“我...我实在忍不住了,想哼哼,行不行?”
医生听后,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他心疼地回道:“总理,您疼就喊出来吧,别再压抑自己了......”
话未说完,医生的眼眶已湿润,他急忙转过头去,任由泪水无声地滑落,他不愿让总理看到他这般模样。
此时的乔冠华,早已是外交部部长了,面对自己视为家人的周总理躺在病床上,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他对身边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想念周总理。
1976年1月8日,医生发现总理的脸色变得灰暗,呼吸也变得轻而急促,脉搏更是细弱无力。
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立刻组织抢救,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奇迹并未降临,总理的脉搏越来越弱,直至完全消失......
病房内,一声“总理啊!总理——”的呼喊打破了沉寂,大家积压已久的情绪瞬间爆发,病房内陷入了无限的哀伤之中。
一直以来,都是朱殿华师傅为总理理发,这一理,就是20多年,再次相见时,已经是阴阳两隔了。
他仍旧像之前那样,拿着刮刀,轻轻地为总理刮胡,没一会儿的功夫,总理的面容又像之前那般。
可这一次,总理却再也无法回应他的呼唤,朱师傅望着总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容,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
1月11日,总理的灵车缓缓驶向八宝山火葬场,沿途挤满了前来送行的民众,他们默默垂泪,只为送总理最后一程。
在总理遗体即将火化的那一刻,乔冠华冲在最前面,紧紧护着灵柩不肯撒手,声音哽咽地说道:
“总理啊,你一生无儿无女,今天,就让我以子女的身份,送你最后一程......”
对于乔冠华来说,总理不仅是他的领导,更是自己的亲人、父辈,他明白,自己如今的这一切,离不开总理的栽培。
现在却眼睁睁地看着总理的遗体被火化,这是乔冠华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一旁的邓颖超,也扑上前去,放声大哭:
“恩来,恩来呀,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诀别亲人的痛苦,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工作人员担心乔冠华伤心过度,便一起上前将乔冠华拉开。
但当总理的遗体被送入火化炉的那一刻,乔冠华再度失控,他放声大哭,这一刻,他不得不接受总理已经离去的现实。
在随后的三天吊唁时间里,乔冠华推辞掉了所有的公务,天天来到总理的灵前守灵,为这位曾经给予他无限关爱与栽培的亲人送上最后的送别。
结语
乔冠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外交家、政治家。他历任外交部多个重要职务,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参加了多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和谈判,如朝鲜停战谈判、日内瓦会议等,他的一生都在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奋斗。
周总理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的一生,他的离世,不仅是国家的巨大损失,也是人民心中无法填补的空白。
上万民众自发组成送葬队伍,聚集在道路两旁,只为送总理最后一程,这正是人民群众对周总理一生功绩与品德的最高赞誉。
对于乔冠华来说,周总理不仅是他的领导,更是自己的亲人、父辈,他明白,自己如今的这一切,离不开总理的栽培。
而在周总理离世时,乔冠华的悲痛与不舍,是这种深厚情谊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
周恩来逝世前后的日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周总理遗体即将火化时,乔冠华是最后一个不肯松手的人. 文汇网
周恩来与才子外交家乔冠华. 党史文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