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桂林临桂这片土地上,走出了两位国民党桂系将领——李宗仁与白崇禧,在这之中,还有一位不为众人所熟知的人物。
他是白崇禧的老师,是指引白崇禧走上功成名就之路的人,他在国民党内部享有崇高地位,就连蒋介石都对他礼遇有加,不敢怠慢。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广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心中始终怀揣着国家和人民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却不幸在1968年时,被一场洪水吞噬了生命......
白崇禧的老师——李任仁
他就是李任仁,他自幼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看过了文章过目不忘,不过由于家境贫寒,仅仅只读了一年书便辍学了。
他出生于一个中医家庭,辍学后便在父亲的药店打打杂,不过他并未放弃学习。
一有时间便去向秦老先生(圩上饱学之士)借阅书籍,哪怕忙到很晚才结束,李任仁也会抽时间读书。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李任仁与好友一起在家乡创办了小学,而在这所学校的首批学生中,便有一位日后名震一方的将领——白崇禧。
白崇禧出身贫寒,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第五。父亲离世后,母亲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家。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白崇禧曾跟随叔叔四处打工,但叔叔深知他的聪慧,不忍其才华被埋没,便将他送入了学校。
白崇禧一家光是能吃饱、好好活着就已经很不易了,上学要面临的是学费、书本、文具费,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时,李任仁伸出了援手,他不仅免除了白崇禧等人的学杂费,还自费为他们购买书籍、文具等。
白崇禧感激涕零,更加卖力地闷头学习,在毕业之际,李任仁还将白崇禧等人邀请到家中吃饭,给他们讲拿破仑的故事。
而这也在白崇禧幼小的心中,埋下了投身军旅的种子,激发了他投身军旅、报效国家的志向。
有理想有抱负是好事,可无奈一直没有什么机遇,白崇禧只好再度回到了家中务农。
李任仁可一直惦记着这位学生,当得知广西陆军小学招生后,便立刻将这一消息告知了白崇禧,让他前去报考。
可现实却不是那么顺利,考入后没多久白崇禧便患上了疟疾,虽说学校可为其保留1年学籍,但白崇禧的病一年了还一直没有好转,无奈下,只好办理了退学。
这时,李任仁再次出现了,在恩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白崇禧才得以重拾学业,考上了桂林初级师范学校。
在此期间,李任仁的思想也开始发生转变,他深受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影响,开始倾向于革命派,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更是亲自找到白崇禧,为他分析革命形势,鼓励他投笔从戎。正是在李任仁的指引下,白崇禧一步步成长为桂系的二号人物。
1927年,蒋介石发动“清党”,大量共产党人士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惨遭屠杀。李任仁对蒋介石的背叛感到悲愤交加,他毅然投身于营救被捕人员的行动中。
但这一行动也让他上了“清党”人员的黑名单,友人的及时报信,他才得以幸免于难。
在经过蒋桂战争及中原大战后,桂系内部也发生了分化,绍竑脱离了桂系投靠了蒋介石。
而“李白”(李宗仁、白崇禧)认为,如果广西不受蒋介石控制,就势必要保持独立地位,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发展经济是当务之急,而教育则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于是,他们邀请李任仁出任广西省教育长。
于是,李任仁便创办了广西师专,从学制、课程到教育方针,李任仁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聘用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及民主人士任教。
这种新型办学路线却遭到了别有用心之人的抵制和造谣,他们散布谣言,称广西要“赤”化了,甚至说李任仁引进共产党人士。
这些传言很快便传到了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耳中。而此时,李任仁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在多重压力下,李任仁最终辞去了教育厅长的职务。
为争民主 发起民促 加入民革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国土大面积沦陷,举国上下无不痛心疾首,愤慨难平。
1936年6月,两广联合倒蒋,蒋介石也调集军队,打算用武力解决问题,国难当前,李任仁不忍看到中国人自相残杀的局面。
他苦口婆心地劝说李宗仁与白崇禧,以大局为重,勿让同胞自相残杀,经过一番波折,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这个事件没多久便是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一些人担心自己会被蒋介石扣留,说什么也不愿前往参会。
在这紧要关头,李任仁站了出来,白崇禧明白,此番前往无异于是闯进了“龙潭虎穴”。
于是便对恩师表示,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一定会尽全力满足,可李任仁只是摇了摇头,什么都没说,他只希望能尽早实现“一致对外”。
会上,李任仁直面蒋介石,当着众人的面,对蒋介石提出了五项“抗日救亡”方案,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一旁的蒋介石脸色难看,默不作声。
“西安事变”爆发后,局势骤然紧张,白崇禧心急如焚,连夜飞往桂林,与李宗仁及恩师李任仁共商大计。
李任仁的态度很明确,他强调在国难当前,一切个人恩怨都应放下,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抵御外侮,不让侵略者有可乘之机。
李任仁的这番话,直接点醒了白崇禧,在与李宗仁商讨过后,立即向周总理致电联络,在这种联手抗日、一致对外上,李任仁对“李白”的影响是不小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城市相继沦陷,这时的李任仁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却不遗余力地为抗日奔走操劳。
周总理为了在广西开展深入的文化与宣传工作,决定寻找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盟友,周总理的目光聚焦在了李任仁先生的身上,希望可以一同创办文化供应社,李任仁当即同意。
这里的编辑大多是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刊登的文章也是用浅显的语言来宣传抗日主张,并反对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地制造摩擦。
李任仁虽为第一届的董事长,但他并未过多干涉具体事务,基本都放权到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来负责。
李任仁则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保障供应社不受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李任仁常常会邀请共产党员及民主人士来到自己家中,共同商讨抗战文化的发展。
日军在占领了华南沿海地区后,不断地对桂林狂轰滥炸,李任仁为了大家的安全,将大家接到了自己家中避难,打点一切。
1938年,白崇禧被任命为桂林行营主任,他本想请恩师李任仁出任政治部主任,但李任仁却婉言谢绝,即使陈诚等人前来劝说,也仍旧不为所动。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降至冰点,桂林的共产党人士处境愈发艰难。
李任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迅速行动,帮助共产党人士撤离到安全地带。在他的帮助下,桂林近八成的共产党人士得以幸免于难。
解放战争期间,李任仁更是利用自己与白崇禧的特殊关系,多次劝说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他深知共产党的和平、民主、团结主张是正确的,因此不仅积极促成和谈,还广泛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为共产党提供了大量宝贵情报。
新中国的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李任仁当选为广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在桂林旧政权人员训练班的开学典礼上,李任仁表示:
“只要大家接受改造,为人民服务,今后的出路都是光明的!”
除了副主席这一重要职务,李任仁还身兼广西、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以及全国政协委员等多重身份。
尽管政务繁忙,事务繁多,李任仁始终精气神十足,心中怀揣着国家和人民,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尽管已年逾花甲,但他的精神状态丝毫不输年轻人。无论是千字还是万字的资料,只要经过他的审阅,他都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
在视察工作中,李任仁总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他不畏艰难,不惧繁琐,只为能够切实地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和需求。
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样来到一处田间地头进行视察,却发现农作物种植稀疏,甚至有几片田地已经荒废。
这一景象让李任仁深感疑惑,于是他决定深入村庄进行走访调查。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原来,这个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刚刚起步,尚未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农民还未加入初级社,就突然被要求转为高级社。
农具、耕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但在分配上却并未实现按劳分配,这严重挫伤了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
发现问题后,李任仁立即将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自己的宝贵建议。
他要求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以保障农民们的合法权益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晚年的李任仁,心中依然牵挂着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两岸关系的发展。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在1968年8月8日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不幸离世,享年81岁。
结语
李任仁是一位跨越新旧时代、心系家国天下的杰出人物,他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省人民政府的重要领导人,更是一位心系民生、勇于担当的实干家。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李任仁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主张,保护并促进抗战文化的发展。
在国共关系恶化之时,李任仁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利用自己的资源与影响力,帮助共产党人士撤离险境,保护了大量同志的生命安全。
李任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关注民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农业合作社起步初期,面对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他亲自调研,及时反映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资料
李任仁在抗战期间的二三事. 人民政协网
李任仁与白崇禧的师生交往. 百年潮
建国前李任仁民主思想述评. 广西地方志
李任仁传略. 广西文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