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编辑部 | 鬼脚七
电影唯一的作用是让生活变得比电影更有趣
喜剧演员,或许是演员这个群体中最“接地气”的一类,却也往往面临着转型困难和观众们口味转变的挑战。
但是近年来,在国产电影中我们看到不少喜剧演员的“新”表现和更多“新”喜剧演员的登场。他们依然在尝试和探索更多的可能和机会,也依然在带给观众和市场不一样的惊喜。
而与此同时,在今年的金鸡电影节,我们也见证着一批喜剧演员登堂入室,以各自的角色获得了奖项提名的认可。
今天时光君就来聊聊,这些不仅仅局限在喜剧中的喜剧人们。
喜剧中坚力量集体爆发
今年金鸡奖有诸多看点,包括年轻一代演员的崛起,有被称为“流量”的演员们终获认可,也包括“老牌”导演们的继续发力,除此以外,还有喜剧中坚力量的集体爆发。
沈腾和马丽这对银幕组合分别凭借《飞驰人生2》和《第二十条》获得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的提名;
一直努力摆脱早期角色束缚的王传君则以话题影片《孤注一掷》中的精彩发挥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而和他一起获得提名的还有《年会不能停!》中的白客。
雷佳音去年的《满江红》提名最佳男配角之后,今年再接再厉,《第二十条》拿到最佳男主角提名。
如果再算上提名最佳导演的大鹏(《热烈》),今年的金鸡奖毫不夸张的说,也正是这一批观众们耳熟能详的喜剧演员的“成绩单”。
金鸡奖如此“看重”喜剧演员,当然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国内最权威,也最重要的电影奖项,金鸡奖没有囿于严肃正剧的狭窄范畴,而对于优秀的商业电影和具有票房影响力的演员给与了应有的肯定。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往被“喜剧演员”标签而限制的演员们,也在这一年拿出了超越插科打诨的常规商业逻辑,奉献出了值得被奖项肯定的表演。
无论是《第二十条》中法与情的交织冲突,还是《飞驰人生2》人到中年的失意与热情,亦或是《年会不能停!》这样充满夸张的闹剧背后依然有切中打工人心坎的现实维度,“喜剧”并非只需要演员放下身段的“敢演”,同样也需要揣摩角色钻研人物的“会演”。
今年8月,在百花奖的领奖台上马丽曾经泪洒现场:“从话剧到电影到百花奖,我走了20年,20年这个过程很艰难,我甚至想过放弃,因为很多时候喜剧是不被认可的,是被大家看不到的。”
这或许是所有喜剧演员都感受过的现实,但是从百花奖到金鸡奖,喜剧演员终于会被看见,也终于会被认可。
马丽委屈,同样委屈的还有沈腾。
沈腾主演的电影到今年累计票房已经突破350亿,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最高的演员,但是沈腾至今依然没有获得任何重量级的表演奖项,马丽那句“大家看不到”对于沈腾来讲或许更加真切。
饶有趣味的是,也正是在今年,沈腾一改此前形象,尝试了和过去完全不同风格的《逆鳞》,影片质量不尽如人意,但是沈腾竭力打破观众和市场对他固有印象的努力确实展现得明明白白。
这是这届金鸡奖带给我们的最大惊喜,我们能看到不同代际、不同风格的演员同台竞技,也能看到主旋律、商业大片和小众文艺作品的百花齐放。
更重要的是,也许我们能放下这些标签,戏就是戏,优秀的始终值得被嘉奖。
新人崭露头角
当然,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得更宽,或许会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
江山代有才人出,相比起喜剧演员的中坚力量终于获得权威奖项的肯定,我们也能看到新的一批年轻人刚刚入局崭露头角。
《年会不能停!》是去年最值得关注的影片之一,它的走红原因在于直面当代打工人的真实心情和处境,用一个调职调错人的荒谬的故事讲出了职场内部的潜规则和细节。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两位主演大鹏和白客都并非传统的科班出身的喜剧演员,同样作为在网络时代通过互联网而被大众所熟知的演员,他们的早期代表作《屌丝男士》和《万万没想到》都是以互联网式的碎片化而被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喜欢。
如果马丽口中说的喜剧演员往往会不被看到,那么网络视频创作者或许更加在大众的视野之外,对于这些年从演员到导演一路走来的大鹏,以及今年提名金鸡奖的白客来说,如今的肯定更加不易。
大鹏在《保你平安》《第八个嫌疑人》等作品里尝试了更具有现实意义的表演,而白客摆脱“王大锤”的标签,出演了像《门锁》这样的惊悚犯罪题材作品。
喜剧演员们终于获得权威奖项的认可是多年辛苦耕耘最终“上桌”,而来自网络的新一代喜剧演员的入围则是从入局到上桌的一步到位。
这么说并非对于新一代喜剧演员努力的否定,而事实上,在这样的变化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无论是奖项还是市场,都对于喜剧演员给与了更大的包容和认可,从前需要努力为自己正名的喜剧演员们如今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
这无疑也是一代代喜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种趋势的更大受益者其实是比大鹏白客等网络时代的喜剧人更新的创作者:《年会不能停!》中的童漠男、肉食动物(大木、晃晃),《保你平安》《热辣滚烫》中的李雪琴、《银河写手》中的三狗(宋木子、合文俊、李飞)。
这些来自《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脱口秀大会》的喜剧表演者也在这两年迅速登上银幕,完成了自己从剧场走向影院的过程。
这个过程,比马丽口中的“20年”要短得多,而他们所代表的更年轻化、更当代化的喜剧段子,也在年轻观众当中形成了自己的观众群体。
喜剧演员开始“上桌”
如果我们回顾国产喜剧演员的发展之路,或许更能理解“新生代”在当下被接受和重视的意义所在。
在过去半个多世界的时间里,国产电影中的喜剧演员或许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世代,一个是来自传统表演艺术环境的老一辈喜剧人,从冯巩、牛群,到潘长江、陈佩斯。
他们在80、90年代主演了一大批极具市民气息的喜剧作品,在这些作品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种种缩影,以及传统和现代的激烈碰撞。
而第二个世代,则是新世纪之后,来自影视行业内部科班出身的喜剧演员,从徐峥、黄渤,到如今的沈腾、马丽。
毕业于专业院校、经过系统训练,也更熟悉电影类型和电影逻辑,他们在世纪之初用一系列更具有商业性质的作品呈现了当代社会的“疯狂”和“囧态”。
显然,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类型的喜剧作品,也需要贴近当下时代的欣赏习惯和“玩梗思路”。
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喜剧或许不再只属于剧场、银幕和冗长的故事,而更多时候属于手机短视频、脱口秀段子和网络流行语,这是新的时代和新的观众的要求。
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看到了更年轻的演员和更新的作品获得了市场和观众们的认可,脱口秀演员走上大银幕,也正是对于这种观众群体和市场变化的回应。
另一个非常巧合的现象是,近两年港片迎来了一次新的“复兴”,而这场浪潮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带来了《还是觉得你最好》和《毒舌律师》的黄子华——一位更资深的脱口秀演员。
香港和内地同时迎来脱口秀演员的入局,虽然具体情况并不相同,但是却都意味着市场口味的变化。
今年是喜剧演员们的正名之年,金鸡奖将目光投向了等了20年的沈腾马丽,投向了不止步的王传君,投向了大鹏和白客。
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我们期待更多喜剧人获得认可和重视,无论是“百亿演员”们的继续发力,还是脱口秀一代的“入侵”,中国电影始终需要新的气息,也永远期待新的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