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国占领的都是大城市或沿海沿江沿铁路,广大内陆地区在整个抗战期间并没有直接遭受战火。当然,重庆等重要城市也会遭到空袭,但比起欧洲和日本城市来,这种空袭不算很严重。
但是,抗战大后方的百姓同样为抗战付出了巨大代价,除了要交很多税和服兵役劳役外,还有一项很隐性的贡献,就是承受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法币贬值得很厉害,战前100元可以买两头牛,战后却只能买到两个鸡蛋。
法币的通货膨胀其实是人为造成的,往坏了说是掠夺人民的财富,往好了说却是帮助国民政府撑过了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七七事变后,华北、华东等地相继沦陷,到38年底,中国40%的农业基地、92%的工业基地被日军占领,最主要的三大税收,关税只剩下10%,盐税只剩下一半,统税只剩下30%,财政收入直线下降。
与此同时,财政开支在突飞猛进,军费占70%以上。39年6月,孔祥熙密报蒋介石,从38年至今,财政支出33亿元,收入却只有7.6亿元,国库早已亏空,欠了一屁股的债。
国民政府一开始的应对方法是发行公债,但公债越发越多,还款时间越来越长,从5年、10年到38年,还不准转让,使公债发行陷入停顿,无论怎么摊派也卖不出去。
为了筹款,国民政府想到了一个绝招就是印钱,说起来似乎一点也不新鲜,在当时却很有新意,而且国民政府刚刚具备这个条件,在1935年才完成法币改革,否则想印都做不到。
在法币改革之前,中国的通用货币是白银,也就是银圆。银圆几乎不可能通货膨胀,没有银子根本做不出银圆,如果有足够的银子制作银圆,也就不叫通货膨胀了。
银元改为法币后,国民政府才有了实施通货膨胀的本钱,1936年的法币发行额为12亿元,1941年为151亿元,到1945年达到10319亿元。国民政府拿着这些多印的法币去市场上采购战争物资,造成物价飞涨,这才有了两头牛变鸡蛋的故事。
大后方百姓的工资收入不可能涨得这么快,他们付出同样的劳动,甚至加班加点,得到的报酬却远远低于抗战之前。换句话说,大后方百姓付出的劳动大部分都被国民政府用超发的法币给买走了,只能换取勉强糊口的一点收入。
所以,大后方百姓经过这么多的抗战,绝大部分人早已一贫如洗,中产阶级变赤贫,能活着已经不错了。这才是大后方百姓为战争付出的代价,虽然没有直接经历战火,但他们同样为抗战付出了很多。
可以说,正是由于法币的通货膨胀,才使国民政府能够支撑下来。但是这个代价过于惨烈,再加上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非但没有休养生息,反而急于发动内战,甚至把通货膨胀当成法宝,再一次掠夺人民来支撑反动战争,酿成金圆券悲剧,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