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常常陷入巨大的内耗之中:
你尽力讨好别人,总是担心自己不被人接纳而患得患失;
明明很优秀,却常常因为别人的一个否定,陷入自我怀疑。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不敢做真实的自己,过得十分压抑疲惫。
人生仅有一次,为什么活着会这么辛苦?
日本作家岸见一郎,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
个子矮小的他,从小就很自卑,他想得到大人关爱,但没人喜欢他。
即便他努力读书,成绩优异,还是得不到表扬。
考上大学后,他试图通过学习哲学走出迷茫,却毫无收获。
直到结婚生子,他开始接触阿德勒心理学。
阿德勒独到的见解让他豁然开朗,他仿佛重新找到希望。
经过系统学习,他将阿德勒思想结合自身感悟,汇集成册,出版发行。
其中,他的代表作《甘于平凡的勇气》,如一盏明灯,启发无数人打开心扉,走出困顿。
他在书中告诉我们:“一个人不接受真实的自己,就很难获得幸福。”
如果此时的你,还因为别人的眼光而自我否定,不如翻看这本书,找到与平凡和解的勇气。
1
- 活在别人眼里,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
书中提到,阿德勒出身富贵,然而他的童年并不快乐。
阿德勒幼小时,母亲很疼爱他,但随着弟弟出生,母亲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弟弟身上。
更让阿德勒难以接受的是,自己患有佝偻病,长得又小又瘦,而他的哥哥聪明健康,特别招人喜爱。
被忽视的伤痛,如藤条般时时抽打着他,令他痛苦不堪。
他暗下决心,决定努力学习,让人刮目相看。
长大后,他完成了儿时心愿,成为有名的心理医生。
当他用心理学知识剖析过去,这才发现,母亲其实对所有孩子都是一视同仁。
而让自己痛苦的原因是:由于太在意母亲如何看待自己,所以才失望痛苦。
在大量的心理治疗案例中,他还发现,不仅是小孩,很多看起来独立成熟的大人,也常常活在别人眼光中,期待得到认同与偏爱。
最后,阿德勒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都有摆脱无力状态,以及追求优越性的普遍欲求。”
人是社会动物,都有被他人认可的自尊和归属感。
然而,越是小心索取,越会被他人的看法所绑架。
旁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无足轻重的批评,都会让自己陷入兵荒马乱,徨徨不安。
活在别人眼里的人,如同一个没有主心骨的提线木偶,任人操纵,无从挣脱。
书中,作者岸见一郎用跳蚤打了个比方。
人们用玻璃瓶将跳蚤罩住,跳蚤数次碰壁后,它就跳得不高了。
即便挪开瓶子,它也不敢用力上窜。
他说:“我们就像这只跳蚤一样,很多时候,所谓的限制其实并不存在。但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就像一个无形的瓶子,被罩住了。”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很多时候在于对他人的过分依赖。
在患得患失中寻找一份认可,也终将会在纠结内耗中透支所有。
2
- 以别人是非为准绳,永远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书中,岸见一郎讲了一段自己的往事。
在大学时,他教的是希腊语。
然而,没有多少学生前来听课,课堂上也无人回答问题。
通过了解他才知道,希腊语是比较难学的小语种,即便是优秀的学生,也体验到了难以驾驭的挫败感。
为了不让老师看扁自己,学生只好用鸵鸟埋沙的方式回避。
可越是掩饰,他们越是看不清自己,最后错失学习成长的机会。
听过一句话:“平庸者之所以平庸,就是习惯搬出各种借口来欺骗自己。”
每个人都想在别人目光中,得到肯定的回应。
但是如果过度掩饰自我,去满足一份期许,只会欲盖弥彰。
不能认清自己,错失改进机会,我们最终只能停留原地。
岸见一郎曾经讲过一个青年的故事:
青年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但他却活得很自卑。
因为自己满脸粉刺,学历普通,让他在别人眼里抬不起头来。
他怕别人不喜欢他,也不敢主动去交朋友。
形单影只的他,常常把自己闷在图书馆里,一待就是大半天。
按他的话说,他像是从未见到过太阳的丝瓜,一直生活在阴暗的角落。
他渴望得到认可,却又害怕被人嫌弃和否定。
最后,他只能逃离人群,闭门不出,成为一个孤僻的人。
书中有句话写道:
要知道,丑陋或美丽,羡慕或嫉妒,都是真实的你。保持真实非常困难。因为你往往会认为真实的自己是卑劣的,试图将其变得高尚。但事实并非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底色,也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以外在的评价为准绳,就像一叶障目,遮盖了对自己正确的认知。
最终,你就会在别人的好恶里,越陷越深,直至彻底迷失。
3
- 真正的勇气,不是满足别人期待,而是接纳自己的平凡。
书中提到,阿德勒的学生克里斯滕森,曾在公开讲座时,担心自己英语说不好,就聘任岸见一郎为翻译。
然而克里斯滕森在上课时,与听众交流十分顺畅,岸见一郎根本没有翻译的机会。
为了表现自己,岸见一郎趁克里斯滕森课间休息时,特意用英语问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克里斯滕森看穿了他的意图,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段故事。
多年前,克里斯滕森在学习期间,老师曾要求他写一份两页纸的报告。
当时,他为了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一口气写了二十多页。
交给老师的时候,克里斯滕森满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奖,想不到被老师批评一通。
老师告诉他,没必要为了好评,而让自己超负荷运转。
克里斯滕森感叹说:“曾经我总渴望与众不同,但自此之后,我的心态变了,学会了像家里年纪最小的孩子那样依赖他人。”
克里斯滕森的话让岸见一郎深受触动,从此,他不再为了满足他人而刻意讨好。
后来,岸见一郎也逐渐理解了阿德勒的话:
“那些认为自己必须高人一等的想法,其实源于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比别人差,或者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
从小到大,我们的脑海里一直被灌输着“优秀”“卓越”的字眼。
为了所谓的光环,我们不惜代价苛求自己,结果过得苦不堪言。
等到了一定年纪才明白,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是外在多么闪耀,而是内心是否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凡。
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活得紧绷压抑,不如悦纳平庸,为自己松绑。
不回避,不强求,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尽其所能地努力。
接纳自己的平凡,全心全意做好自己,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勇气。
4
- 如何跳出别人的眼光,成为真正的自己?
书中说:“接受当下的这个自己吧。听了这句话的人,从此刻起就能够获得幸福。”
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外界虚浮的定义,而是来源你对生活良好的感知。
从心底里悦纳自己,你就能从细致入微的生活中,不断发现美好与惊喜。
那么,如何将我们平凡的一生,活得丰盈饱满呢?
根据书中的内容,我提炼了几点方法,希望能帮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1. 摆脱自卑情结。
阿德勒认为:“自卑情结也是逃避人生课题的一个借口。”
自卑情结的底层逻辑是:A是原因,B为结果,也就是说,A是导致B无法完成的理由。
比如说,一个人性格自卑,常常被人否定,不愿意出门。
在自卑情结影响下,即是因为这个人被否定,所以不愿意出门。
而阿德勒则认为,真实情况恰恰相反,是这个人因为不想出门,所以用这些创伤为借口。
自卑情结成为逃避的借口,也成为前行的阻力。
所以生活中的我们,如果习惯以伤痛为借口,我们将永远停留在悲惨的世界。
只有摆脱自卑情结,我们才能一步步逃离创伤带来的阴影,走进阳光,回归生活。
2. 学会课题分离
作者说:“人际交往中的许多纠纷,往往源于擅自介入他人的课题。”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角色不同,承担的任务和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
不要轻易进入别人的世界,不了解别人的全部,就不要妄下定义。
别人的嘴,既然没法堵上,就不要当回事,听听就好。
你不较真,就不会被外在左右,烦恼也就悄然逃离。
不参与别人的因果,做好自己的事,日子自然也会越来越轻松。
3. 无视别人失望
当时,阿德勒在美国十分活跃,每天都举办多场讲座。
课堂上,阿德勒没有传授高深莫测的秘籍,而是以平实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
有一次,讲课结束后,有人向他质疑:“您讲的不都是常识吗?”
阿德勒对此并不在意,他说:“人们可能不会记得我的名字,甚至不会记得阿德勒学派,但这没关系,我更希望我的思想广为流传。”
内核饱满强大的人,不会在意别人眼光。哪怕遭受非议,依然保持自信。
而如果我们不够坚定,则容易卷入别人的情绪里,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
一个人真正的清醒,不是把别人的失望,转成自己的负担;
而是打造稳固的内核,任凭是非如风起,我心依然平如镜。
4. 尝试改变思维
岸见一郎在书中,分享过一段与父亲的往事。
高中时,岸见一郎学习负担很重,但为了照顾好父母,他买了很多食谱,研究烹饪。
有一次,他甚至花了三个多小时,做了一道咖喱饭。
他满心期待父亲的夸奖,结果父亲却对他说:“以后再也不要做了。”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做饭的热情,也让他对父亲产生隔阂。
后来学习了阿德勒的心理学,他才突然醒悟过来:
“原以为父亲是嫌弃他的饭不好吃,但事实或许是,父亲是怕他学业太累而作出的提醒。”
一念转变,岸见一郎终于释怀。
书中写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人们通过自己的视角认识世界。人生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之中。”
视角不同,景象有别;思维不同,结果迵异。
他人的否定,曾让我们陷入泥泞,踌躇不前。
但如果换种角度来看,你认定的伤害也许是一种隐形的关爱,你走不出的阴影,或许是别人一直默默为你撑起的大伞。
只有作出调整和改变,我们就不被外在牵引,活得轻松自在。
书中有句话十分扎心:“无论你做什么,总会有人看你不顺眼。”
真心对你好的人,无需低三下四地攀附,也会掏心掏肺地待你。
不同频的人,你再怎么迁就,也难以发出共鸣。
与其沉沦在别人的眼里,不如追随内心,做真实的自己。
作家伯坎说: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丢在一边。
人生是一场旅行,每个人目的地不同,道路也千差万别。
不必依循别人的脚步,也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屏蔽一切干扰,按自己的节律,活成喜欢的样子。
即便一生碌碌无为,无人喝彩,你也值得为平凡的自己鼓掌。
点个赞吧,无论遭遇什么事情,请不要忘了为自己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