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United Nations,简称UN)是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全球性多边组织,其作用广泛,旨在促进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苏联等同盟国发起倡议,世界各国响应的联合国正式成立,现有193个成员国,几乎所有的主权国家都在其中。
众所周知,联合国有五大常任理事国,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一些重大议题上,只有这5个国家拥有一票否决权,是政治意义上的“超级大国”。
不过与美俄中相比,英法的话语权总感觉弱了几分,同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和“法兰西公国”为何存在感越来越弱,不复当年的盛世呢?
1956年,法国总理居伊·摩勒在访问英国时,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英国能够与法国合并,组成一个名为“盎格鲁法兰西”的联邦,共同面对苏伊士危机和殖民地的去殖民化问题上。
法兰西是法国的别称,那“盎格鲁”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抛开移民不谈,英国人大多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和凯尔特人的后裔,所以盎格鲁在文化层面可以代表英国。法国总理谦逊的把法国排在英国之后,看来心里还是很清楚姿态要放低一些这事才有的谈。
法国总理做出如此悖逆祖宗的决定,不知道拿破仑国王的在天之灵作何感想,是不是要从棺材里爬出来,给这个不肖子孙一耳光。
居伊·摩勒
不过如果仔细想想,摩勒总理的提议并不荒谬,反而可能是一种曲线救国。合并之后,法兰西的名字虽然放在了盎格鲁后面,但好歹也算是宗主国,过去英联邦和法属殖民地的地盘还是他们的,只多不少。
再说了,英国1952年就有核武器了,法国跟英国合并,不用任何成本就成为有核武器的国家。非但不用担心不安分的非洲殖民地闹独立,还能跟苏联、美国这种超级大国分庭抗礼,岂不美哉。
“没有永恒的仇恨,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原则,却未必总能付诸实现。英法合并从国家利益层面考量,绝对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但是摩勒总理却没有考虑到两国民众是否能够接受“世仇”变成“朋友”甚至是“家人”,没有民众基础的合并无异于是镜中月水中花,看着美,却一碰就碎。
结果就是还没等到英国方面给出回复,这位法国总理就被弹劾下课了,英法合并的建议就此搁置,再也无人提起。
英国和法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既是邻居,更是冤家。历史上两国爆发了多次战争,比较著名的有百年战争(1337—1453)、拿破仑战争(1803—1815),还有两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国的态度存在重大分歧,这些纷争都一次次将两国的关系降至冰点。
以至于若干年后的今天,两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碰撞都会被冠以“英法战争”的名号,场上场下都充满了浓重的火药味。
不夸张地说,英法能上一桌子吃饭的难度不亚于中日融合,光是想想都要起一身鸡皮疙瘩,怎么可能实现。
英法世仇的起点——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英格兰和法兰西之间的一系列军事冲突,大致发生在1337年至1453年之间。这场战争的原因复杂,涉及领土争端、王位继承权以及对欧洲霸权的争夺。
1066年,法国的威廉公爵通过诺曼征服了英格兰,从那时起英格兰成了法国人的殖民地,英格兰国王也都要由法国国王来册封,对法国国王效忠。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生活腐朽糜烂,两国高层之间通婚、通奸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以至于血统这件事到了后期很难说得清楚。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格兰国王的权力逐渐增强,尤其是在1215年《大宪章》签订后,英格兰国王开始摆脱对法国国王的依赖。到了14世纪,英格兰国王已经不再接受法国国王的册封,英格兰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百年战争的始作俑者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他是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外孙,宣称自己有权继承法国的王位。但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后,王位被查理的堂兄腓力六世继承,爱德华三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另外,英格兰在法国拥有大片领土,尤其是在阿基坦地区,法国国王一直试图收回这些领土,而英格兰则试图保持其在法国的势力范围,于是两国之间持续100多年的漫长战争就此拉开大幕。
战争初期,英格兰在克雷西战役(1346年)和普瓦捷战役(1356年)中取得了显著胜利,打了法国一个措手不及。
14世纪末,形势逆转,法国在查理五世的统治下,法国军队连战连捷,频频收复失地。
15世纪初,英格兰在内战和政治动荡中削弱了自己的实力,而法国则在查理七世的领导下继续收复领土。
1429年,英军突然又打了鸡血一样,让法国连吃几个败仗,士兵们士气低落,渐渐不敌。就在国家危难关头,圣女贞德现身,她宣称自己听到了圣者的召唤,要她帮助查理七世恢复王位。
圣女贞德骑着白马,身穿盔甲、拿着法兰西的旗帜,给士气低迷的法国军队带去了希望。在她的圣光加持下,法国军队在奥尔良战役中取得胜利,这一事件也成为了法国最终胜利的转折点。
1431年,贞德被英军逮捕,送入天主教宗教法庭接受审判,他宁死不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行动是正确的。最终,她在1431年5月30日被处以火刑。
1453年,英格兰在波尔多战役中败北,百年战争结束。英格兰仅保留了加莱港,其他在法国的领土全部被法国收回,此后一蹶不振,陷入两大贵族的内战——玫瑰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人背信弃义攻打原宗主国,不但令法国本土生灵涂炭,还残忍杀害了法国人心中的圣女贞德,两国之间的这个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英法二次翻脸——拿破仑战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百年战争中法国的确技高一筹,然而在300多年后的拿破仑战争中,英国却笑到了最后。
19世纪初,法国国王拿破仑一世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接连占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西班牙等国,并与俄罗斯结盟,几乎统一了欧洲全境。
此时英国成了欧洲独苗,也是唯一敢于正面跟拿破仑叫板的国家。这也不奇怪,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大英帝国已经成为海上霸主,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拿破仑试图打破英国的海洋霸权,通过建设大规模的海军和实施大陆封锁政策来削弱英国的经济和贸易。
英国则通过海上封锁来限制法国和其盟友的贸易,这场海上霸权的争夺导致了多次海战,最著名的就是特拉法尔加战役。
特拉法尔加战役(Battle of Trafalgar)是拿破仑战争期间的一场关键海战,发生在1805年10月21日,为了争夺英吉利海峡的控制权,英国舰队在这场战役中与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英国派出了一支27艘战列舰组成的舰队,舰队指挥官是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拿破仑则派出了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共有33艘战列舰,指挥官是法国海军上将皮埃尔·维伦纽夫。
在指挥官纳尔逊的正确指挥下,英国舰队对法西联合舰队实现了完美的切割包夹战术,虽然他本人不幸被对方狙击手击杀,但英军依然贯彻他的攻击方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通过特拉法尔加战役,英国一举摧毁了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的许多战舰,延续了英国对英吉利海峡的控制。
这场战役是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不仅阻止了拿破仑对英国的入侵,还进一步巩固了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
战役结束后,英国继续对法国实施海上封锁,限制了法国的对外贸易和军事行动,直到拿破仑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被彻底击败。
如果没有英国的顽强抵抗,拿破仑将很有可能统一欧洲全境,重新构建欧洲秩序,一个超级强大的法兰西帝国是法国人愿意看到的,却是其他欧洲国家和人民的噩梦。
所以法国人从内心深处对英国恨之入骨,却忘了其实他们自己才是侵略者。
道不同不相为谋——英法两次世界大战对德态度迥然不同
欧洲主打一个你我唱罢我登场,英国和法国刚消停没多久,德国和普鲁士又想起事了,这也成为一战、二战的导火索。
英国、法国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本应该亲密无间,实际上却一直有巨大的矛盾和分歧,特别是在对待德意志战车的态度上,两国有着天壤之别。
首先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在一战前对德国持有强烈的复仇情绪,主要是因为普法战争(1870-1871年)后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对德国的崛起感到威胁。
法国在战前就已经做好了与德国开战的准备,并且在战争爆发时迅速动员了军队;而英国在战争初期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他们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
“光荣孤立”是19世纪末英国的一贯外交政策,由当时的英国首相本尼迪克特·迪斯雷利提出。这一政策的核心思想是英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独立自主,不固定加入任何永久性的大国同盟,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和英国的国家利益来决定其立场和行动。
英国对待欧洲乃至世界事务的时候,总是秉持一个原则,你们随便打,只要不动我的蛋糕,我就权当聋子哑巴。如果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那我就把你打回去,但也不会赶尽杀绝,我要的是欧洲各国互相制衡,别一家独大。
一战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英国一直置身事外,当德国入侵比利时,威胁到英国的安全和利益时,英国政府才在1914年8月4日对德国宣战,主要目标是保卫自己的帝国和海上霸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对德态度则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一战德国把法国给打怕了,军队也打怂了。二战爆发初期,法国对德国的态度相对温和,不愿意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
法国总理达拉第和后来的贝当试图通过谈判和妥协来避免战争,但最终在1940年德国入侵法国时迅速战败,法国人都跑到英国避难去了。
而这次英国对德国的态度更为坚定,尽管在战争初期遭受了德国空袭和海上封锁的重创,英军依然在温斯顿·丘吉尔的领导下拒绝投降,坚持抵抗。
就这样,英国成为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堡垒,特别是在北非、意大利和西欧的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尽管二战中英国不计前嫌接纳了大批法国难民,但法国人还是不喜欢这些“披着羊皮的狼”。
法国人认为英国明明有能力在一战中帮助他们,彻底消灭德国的战争狂人,却选择消极迎战,给法西斯留下火种,这才让他们流离失所。
可怜的英国人,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真成了东郭先生与狼,两国之间的嫌隙进一步加深。
英国——我只想独自美丽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英法两国由于地理位置、对外战略、文化理念的重大差异,是很难做到互相认同,更不可能合二为一。
特别是英国,虽然和欧洲大陆只隔着浅浅窄窄的英吉利海峡,却让他们更愿意独自美丽,不想轻易趟欧洲的浑水。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费尽心思非要脱欧,并总算在2020年12月31日实现了这一目标。
我连欧盟都不想参加,还要跟你法国合并,把我美丽的小脚伸进欧洲这个大泥潭里头,想得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