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首席谈经济|专访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一揽子增量政策符合甚至超出市场预期,建议聚焦家庭部门推出更多补贴措施

0
分享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頔 北京报道

11月8日,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财政化债举措通过法定程序,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将与此前多部门多领域的政策形成合力,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该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要怎样理解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的力度与时机?下阶段扩大内需和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还需如何加力?

近日,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政策思路上的变化,政策组合拳包括了各个重点领域,且相较于此前的存量政策有明显增加,政策措施也符合甚至超出了市场预期。

夏乐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方面,他建议应该进一步增加政策力度,推出更多聚焦家庭部门的针对性措施,不仅要扩大补贴范围,更要加大补贴力度。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形式鼓励地区服务性消费,可以考虑允许消费者利用服务类消费发票部分抵扣个人所得税,也可以向城市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补助、向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险补助(新农合)等。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 受访者供图

宽松周期已经开启

《21世纪》: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越发复杂多变,你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有怎样的判断?

夏乐:目前我国经济确实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第二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而债务增加,第三是居民部门的预期和信心不足、不敢消费。

《21世纪》:国家在近期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夏乐:针对当前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统筹财政、金融、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民生等各领域政策,强化政策合力。从方向上看,政策组合拳包括了各个重点领域;从规模上看,一揽子增量政策相较于此前的存量政策有明显增加;从力度上看,政策措施也符合甚至超出了市场预期。

以金融政策为例,9月24日一行一局一会公布了金融增量政策,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降息20个基点,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等。无论是政策力度、及时性以及政策工具的创新性,都是很具有亮点的。此外,央行还预告称到年底前还可能进一步降准0.25-0.5个百分点,这相当于进行了前瞻性的政策指引。

在财政政策方面,目前已经围绕着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助力房地产市场复苏等方面出台和实施一系列的宽松政策。特别是在刚结束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批准新增的6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再加上未来5年4万亿元用于地方化债的专项债规模,将会在未来几年极大减轻地方政府的偿债负担。从协助地方政府化债这个方面来讲,我认为已经宣布的规模是超出预期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财政方面仍有足够的政策空间,相信是中央希望留有后手,等待外部环境进一步明朗后,再推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宽松政策。

总而言之,无论是货币和财政的宽松措施,未来都会随着实际情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加码,目前我们看到的只是宽松周期的开始。

《21世纪》:一揽子增量政策将对今年四季度和全年经济增长带来怎样的拉动?

夏乐:此前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很多政策已经开始落地显效,上周财政政策也走完法定程序,无疑将对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长产生带动作用。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将达到4.8%甚至更高,符合年初制定的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

应进一步增加扩内需政策力度

《21世纪》:在货币金融政策之后,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政策、财政政策等接连发布。然而有观点认为后续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特别是在改善市场信心方面感受不强,不及货币金融政策效果明显。为什么微观主体对各领域政策的感受会产生较大差异?

夏乐: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具体措施是由各个主管部门相继公布的,这个公布和落地的顺序也是有节奏、有考虑的。提振资本市场只是一揽子增量政策的一个目标而不是唯一目标,政策也不可能仅仅以资本市场表现作为衡量标准。

宏观政策从开始实施到产生效果是需要一定时间,并不是说政策推出了当天就能达到效果,因此市场对于政策发布后当时的反应并不能真正说明政策的实际效果。即使是传导速度较快的金融货币政策,要作用于微观主体产生效果也大概需要3—6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市场主体要感受到一揽子增量政策带来的显著变化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以目前情况看,到明年一季度,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存在“温差”的问题将得到明显改善。

《21世纪》:此次一揽子增量政策围绕进一步扩大内需,提出把扩内需增量政策重点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费上,积极发挥投资有效带动作用。你怎么看目前已经推出的扩内需政策?要如何对内需产生刺激?

夏乐:目前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抓手集中在“两新”上,即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助于拉动企业投资,而消费品以旧换新则更侧重于通过补贴拉动居民消费。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方面,我认为还应该进一步增加政策力度,建议推出更多聚焦家庭部门的针对性措施,不仅要扩大补贴范围,更要加大补贴力度。

目前在刺激家庭消费方面政策的重点是消费品以旧换新,从时间效果来看,的确有利于促进家庭商品消费。但是我国的现实是,与商品消费相比,我国的服务消费可能需要更多支持。在服务业发展方面,需要解除和取消对于服务业的过多限制,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在服务业整体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增加居民的服务消费。

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形式鼓励地区服务性消费;也可以考虑允许消费者利用服务类消费发票部分抵扣个人所得税,客观上同时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促进相应服务类消费的作用,而直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起征点也有类似的功效。

同时,我国在公共服务消费方面(医疗、教育、保障性住房等)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可以通过向特定人群提供直接补助来增加相应的公共服务消费,例如向城市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补助,向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险补助(新农合)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更能促进城市新居民安家落户,未来带来更多的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此次“两新”行动,中央除了直接下达资金支持外,也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推动“两新”取得更大效果。中央层面也在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化债,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大空间和更多资源,从而推动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

房地产市场明年下半年或回稳筑底

《21世纪》:你怎么理解一揽子增量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安排?当前房地产从“回稳”到“回升”还有多远?

夏乐: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较为复杂,一揽子增量政策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措施在“止跌”方面发力显效较快,但要达到“回稳”的目标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筑底。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要实现恢复至少需要5—6年的时间,如果以2021年房地产深度调整开始计算,或许房地产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完成调整,而且还面临不小的压力。

我认为房地产市场到明年(2025年)下半年或可以实现回稳筑底,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反弹,但从周期推算,真正能够实现房地产市场整体回升可能还要到2026年甚至2027年。此外,人口结构等因素直接改变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态势,可以预见未来房地产市场即使恢复增长,也不再会像过去几十年那样达到非常高的增速水平。

《21世纪》:对于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你还有哪些政策建议?

夏乐:为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可以考虑对于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进行适当减免,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可以专注于完成保交楼任务。

除了税收优惠外,还可以考虑使用税收杠杆降低购房者的房产持有成本。譬如对购房贷款的利息支出部分进行个人所得税的抵扣,同样可以降低房产持有成本,增加房产持有意愿。甚至对于出租房屋取得的租金收入,也可以考虑在个税征缴中进行一定的减免。

对于房地产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仍是保交楼,而完成任务需要银行体系对于房地产企业主体进行持续融资。目前这种融资活动受到市场氛围的不利影响。建议央行牵头对于全国范围内的重要房地产企业进行压力测试,并且在银行系统内分享测试结果,从而增强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信心,央行也可以根据结果对房地产企业提供担保计划,令银行可以更加大胆地对其进行融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21世纪经济报道 incentive-icons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商业新闻领导者
175384文章数 7415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