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三国时期武将的代表。在《三国演义》中,有着很多对关羽超凡武艺的精彩描写,但大部分都是艺术虚构和夸张。不过,关羽斩颜良一战,却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历史。在记录三国正史的权威著作《三国志》中,曾经对这一场鏖战有过详实描述,“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从此,单枪匹马出入于万马军中,斩将搴旗,并且全身而退,正所谓“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就成为古代勇将的标配。
不过,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可谓少之又少。老百姓常说“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话糙理不糙。单打独斗和战场冲杀完全是两回事,一个人武艺再高,毕竟不是三头六臂的哪吒,只有一颗脑袋两只胳膊,在刀枪如林、箭矢如雨的战场上,很难做到前后兼顾,在奋力杀敌的同时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防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明朝三百年间,也只不过出了三个武将,达到或者接近了关羽的水平。第一个是明朝开国名将花云。《明史》记载,花云武艺高强,“骁勇绝伦”。在攻打滁州之战中,朱元璋只带着几个骑兵外出侦察敌情,花云陪同护驾。
结果该着朱元璋倒霉,“猝遇贼数千”,在半路上劈头遇见了元朝一支骑兵主力,总数约有数千人。旁人都惊慌失措,花云却镇定自若,他不但不逃跑,反而“拔剑跃马冲阵而进”,勇若天神,所到之处砍的元军人仰马翻,元军不知虚实,被他的气势震慑,居然仓皇撤军,朱元璋得以保住小命。
第二个勇将是傅友德。在明朝开国名将中,傅友德的名气虽然比不上常遇春,但单论个人武勇,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傅友德的成名之战是武昌城外高冠山之战。傅友德带兵冲锋时被敌军射中,连中两箭,“面中一矢,镞出脑后,胁下复中一矢”,把脑袋都射穿了,傅友德却不为所动,越战越勇。
《明史》还记载了傅友德对阵元朝大将扩廓帖木儿之战,此战中傅友德尽显关羽风范。当时明军长途行军一天,刚刚安营扎寨,扩廓帖木儿乘虚而来,“万骑突至”,带领上万骑兵,山呼海啸一般向明军大营扑来。明军一时措手不及,眼看就要惨遭大败,危急时刻傅友德如天神降世,仓促间只组织起50个骑兵,“友德以五十骑冲却之”,就带着这50个人迎头冲入上万骑兵中展开激战,硬是挡住了扩廓帖木儿的攻势,创造了一次奇迹。
明朝末年,又出了一个可以和关羽媲美的明朝名将曹文诏。当时西北各地农民军遍地开花,曹文诏带兵转战千里,与义军展开血战,连战连胜,所向披靡。农民军李自成等人对他恨之入骨,在南原设下重兵埋伏,企图一举灭掉曹文诏。曹文诏不知是计,一马当先冲入南原,结果伏兵四起,曹文诏毫无惧色,“文诏持矛左右突,匹马萦万众中”,最终不但成功脱困,还反手把义军杀得七零八落。
不过,这三人的下场都很凄凉,比关羽也好不了多少。花云在抗击陈友谅的太平之战中力竭被俘,仍然宁死不屈,陈友谅下令把他“缚诸樯丛射之”,吊在桅杆上乱箭射死。傅友德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洪武二十七年,被朱元璋以谋反之罪赐死。曹文诏则在崇祯八年的湫头镇之战中,孤军深入被李自成包围,曹文诏不甘被俘,自刎而死。三人虽死,但他们的忠义勇烈之风却足以昭示千古。
参考史料:《三国志》《明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