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70余作家进古村 已发作品500多册

0
分享至


  “中国作家第一村”位于樟木头官仓古村。

  山脚下的东莞樟木头,是客家人的故乡,也是70余位作家在东莞做客的“家”。在樟木头的官仓三家巷里,客家古屋巷道幽深,文学作品常作常新,“中国作家第一村”正在演绎文学的更多可能性。

  樟城文风惠及市民大众 

  11月13日,作家王十月的长篇小说《不舍昼夜》新书分享会在东莞樟木头“作家村”举行,王十月结合新著分享其创作初衷和经过,重点解读了该作品的社会背景及创作历程,与会文学爱好者踊跃与作者本人互动,当天现场气氛热烈。同在本月初,“作家村”金笔杆优秀作品赵勤新作《海蓝宝石》的分享会则走入了“市井街头”,在天和商城,赵勤向与会市民读者介绍了新作的创作历程。

  樟木头当地举办的连串活动,通过宣传推介作家村作家的优秀作品,激发市民的阅读兴趣,为市民提供了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学供给。

  文学除了走入市井,还润泽校园,播撒文学“种子”。就在11月初,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举办作家进校园活动,驻“作家村”作家赵勤与校园学生畅谈小说创作,让学生有机会与作家零距离接触,赋予了文学“新苗”成长的可能性。此外,近期还有来自深圳、惠州的50多名学生到“作家村”,参与“小小作家梦——走进文学世界”活动,学生们走进官仓社区三家巷,穿梭于古色古香的巷道和作家驻创工作室之间,感受古村韵味,亲身体验作家的创作环境,了解作家的创作过程。这是“作家村”日常文化沙龙之一。  

  旧时古村如今安放书桌  

  樟木头官仓古村的三家巷,麻石路蜿蜒,水墨青砖房一栋连着一栋。乾隆年间,清朝莞邑第一富豪——客家人蔡殷宝在官仓古村修建三家巷,三家人同居一巷,这个经典的客家风格建筑群,随着蔡氏后人的繁衍生息,扩建有蔡氏宗祠、斐然蔡公祠两座祠堂,一座“正南门”门楼及12条纵横贯穿的麻石巷。

  这条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官仓古村,至今依然保留着方正的布局,村民早已迁出,宅院深锁,巷道幽深。借着文学的契机,古村迎来改造。现在,这里成为作家们的生活现场、写作现场,成为更有乡村气质的“作家村”实体村,驻村作家们也喜迎新居“入伙”。

  20年前,著名作家、评论家雷达来莞出任东莞文学艺术院名誉院长。2010年,“作家村”挂牌,雷达担任首任“村长”。此后,络绎不绝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评论家在东莞、在樟木头安放下书桌,安置下身心。 

  作家进驻滋养文学繁花  

  樟木头“作家村”深耕细作15年,自2010年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已有70余位作家进驻,“村民”作家进入中国作协和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获奖作品和发表作品也逐年提升。

  先后有雷达《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葛水平《喊山》、王十月《国家订单》、张雅文《生命的呐喊》、王松《红骆驼》、江子《回乡记》等作品获得鲁迅文学奖,张雅文《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作家村”作家出版发行的文学作品达500多册,获市级以上荣誉达400多项,在国内文学界形成一道靓丽的文学风景线。

  去年,省市镇合力推动东莞樟木头“作家村”建设,樟木头在官仓社区全力打造作家村实体部落,规划艺术创作区、休闲文旅区、公共文化展演区、交流共享区等特色区域,推进墨隐书房、驻创基地、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同步建设。

  今年1月,东莞樟木头“作家村”首批驻创工作室启用,而后国家级文学杂志《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花城》创作出版基地及《作品》作家村编辑部等相继入驻,进一步扩大作家村的文学品牌影响力。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黄嘉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26792文章数 35768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