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对许多被肥胖所困扰的人来说,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明星”减肥疗法让他们体验到了简单、安全减肥的快乐。这种药物通过模拟胰高糖素样肽-1(GLP-1)分子的作用来促进胰岛素分泌,可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使用者在16个月内可以平均减重约12.7千克。今年9月,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就授予了为开发GLP-1类疗法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从目前的更多研究来看,GLP-1类疗法还可以帮助改善肾功能,降低心脏病发生的风险。美中不足的是,这类药物可能带来反胃、呕吐等副作用,这让一些肥胖患者无法坚持使用药物。科学家也正在继续探索与GLP-1类疗法同样有效,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的减肥方式。
图片来源:123RF
就在本周的《自然》杂志上,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团队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减肥策略,他们发现激活一种名为神经激肽2受体(NK2R)的分子可以有效减少小鼠食欲,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小鼠不会出现恶心相关的症状。另外,该方法的最大亮点是:相比于GLP-1类疗法,新策略在降低食欲的同时还能增加能量消耗,以此实现一箭双雕的效果。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肥胖,是因为体内的能量平衡失去了控制,摄入能量远大于消耗能量。相关分析研究显示,近40年来,人类的基础代谢率是在不断下降的,因此也变相加剧了肥胖的发生。GLP-1类疗法可以通过抑制食欲来减少摄入,推动能量平衡走向负平衡。但在提升能量消耗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策略。
研究中,作者借助公开的2型糖尿病数据库进一步挖掘了具有潜力的减肥靶点。GLP-1类疗法在研发时,最初的作用就是有助于平衡血糖,对治疗糖尿病有积极作用。随后,科学家们才进一步揭示了它们的减肥妙用。
而新研究发现,一项2型糖尿病的临床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NK2R基因变异有着最显著的关联性。作者在另一个超过40万人的欧洲人群数据库中,鉴定了900多个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关的NK2R变异。
这也让他们对这一分子产生了巨大兴趣。与NK2R相关的分子是否与GLP-1一样,不仅与糖尿病有关,还具有治疗肥胖的潜力呢?一开始,研究者尝试给肥胖小鼠注射了神经激肽A,这是NK2R的一种天然配体。结果非常乐观,这些肥胖小鼠的体重显著减轻了,并且分析显示小鼠的能量消耗有着明显提升。当然,天然配体在体内消失的速度太快,难以发挥“一次注射,长期减重”的效果。
▲长期激活NK2R,可以从多方面改善肥胖小鼠的代谢(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正如司美格鲁肽中的GLP-1类似物是从天然分子改造而来,从而大幅延长了在体内的寿命 , 新研究也对神经激肽A进行了改造。他们主要对肽链上特定位点的氨基酸进行了替换,用以增强NK2R的选择性以及白蛋白亲和力,避免被免疫系统快速清除。 根据在小鼠中的测试,全新NK2R激动剂在体内的半衰期得到显著延长,每日注射一次即可长效发挥作用(与GLP-1药物利拉鲁肽的使用频率一样),甚至在一周注射一次时也有减重效果。
每日注射一次NK2R激动剂的肥胖小鼠,可以在21天内持续减重,即使中间暂停治疗,重新启用也能迅速发挥效果。值得期待的是,单次注射NK2R激动剂,可以在7天内减掉10-15%的体重,效果与现有GLP-1类疗法相当。
接受处理的小鼠除了减少了摄食行为,它们整体的脂肪酸氧化、氧气消耗有着明显提升,并且负责产热的棕色脂肪组织活性迅速上升,相关部位温度升高,这都代表体内的能量代谢有着明显提升!同时,小鼠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恶心相关的行为。
▲NK2R激动剂可以同时抑制食欲,促进能量消耗(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当然,新方法能在人类中应用之前还有大量临床试验需要开展,但至少研究者已经揭示了一类全新的减肥策略,它可以从减少摄入、增加消耗两方面同时起效,有望在未来可以成为一种更加“明星”的减肥疗法。
肥胖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尽管GLP-1类疗法的出现让人类对肥胖有了全新对策,但关于肥胖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回答。
为什么人类会变胖,为何有些人更容易胖? 科学家发现了哪些新的肥胖治疗方向?除了节食,生活中如何更简单地预防肥胖和减肥?
《学术经纬》团队整理了20余篇肥胖与减重主题的研究报道合集,带你了解肥胖背后的科学。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
参考资料:
[1] Sass, F., Ma, T., Ekberg, J.H. et al. NK2R control of energy expenditure and feeding to treat metabolic diseases. Nature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207-0
[2] Two for one: candidate obesity drug boosts energy use and curbs calorie intake. Nature (2024). DOI: 10.1038/d41586-024-03548-2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