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拍摄中,焦段的选择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不同的焦段各自都有其特定的用途,有些焦段甚至成为了经典,像50mm与85mm。但有一个焦段却似乎被大多数拍摄者忽略,那就是24mm。它不像50mm那样被称为"人眼焦段",也不像35mm或85mm那样备受喜爱。那么,为什么24mm这个焦段看起来如此冷门呢?这篇文章里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市场定位
其实24mm这个焦段定位是比较尴尬的。如果要拍摄广角,一般都会选择20mm或更广的焦段,因为这些超广角镜头能拍到更宽广的画面,特别是在拍摄大场景风光与建筑时,更是如此。而对于那些更为日常的拍摄,拍摄者更倾向于使用35mm以上的焦段,因为这些焦段处于广角和标准视角之间,所以既不会太广导致边缘变形严重,也能够保留适当的背景信息。而24mm由于既不属于超广角,又不在传统的标准视角范围内,因此它很难有一个清晰定位。因此也不好被拍摄者所选择。
畸变
对于24mm的焦段,边缘变形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24mm不像16mm或更广的镜头那样有明显的鱼眼效果,但它仍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畸变,特别是在画面的边缘区域。当用24mm拍摄人像时,面部容易在画面边缘被拉伸得不自然。这使得24mm很难在许多需要保持画面主体比例自然的题材中使用。例如,在拍摄集体合影时,边缘的人物往往会被拉伸得显得不自然,这会严重影响整体画面的质量。而这种边缘变形也让很多拍摄者对其望而却步。
使用习惯
平时拍摄,很多时候镜头都是根据个人习惯与风格来选择的。很多人在入门时都会先从标准焦段(如50mm)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常见焦段。而24mm相对初学者来说,操作难度较高,所以并不是入门焦段之一,这也导致使用这一焦段的人相对较少。
没有风格
很多好的照片都依赖于镜头焦段的独特表现力来形成个性化的风格。比如,35mm有一种兼顾广角和标准视角的效果,50mm则因其接近人眼视角而显得自然。而24mm则显得不够“个性化”,它的拍摄效果介于极广和标准之间,既没有明显的视角变形,也缺乏突出的画面效果。对于追求视觉冲击和个人风格的拍摄者而言,24mm不具备让他们拍摄的照片具备脱颖而出的特质。因此,这一焦段很难成为拍摄者打造个人风格的主要工具。
市场供需
最后,就是厂商对于24mm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相较于35mm和50mm,24mm的镜头选择并不多,特别是在高质量的定焦镜头领域。相机厂商往往更愿意开发那些需求量大、销售潜力高的焦段。如果某个焦段的市场需求较低,厂商自然也就缺乏动力去推广它。正因如此,拍摄者在购买镜头时,24mm的选择相对较少,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它在使用中的冷门地位。
不过,总体来说,24mm之所以冷门,是因为它的焦段定位让它难以在众多常见的拍摄场景中脱颖而出。相较于其他经典焦段,它的使用场景显得有限,难以形成明显的优势。这也让24mm成为了一个小众选择,只有在特定需求下才会被拍摄者考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