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多方聚力,引领神经纤维瘤病标准化诊疗。
2024年11月10日,由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神经纤维瘤病专家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神经纤维瘤病标准化诊疗项目 东区启动会”在上海圆满结束,该诊疗项目旨在进一步提升国内对于神经纤维瘤病的认知,促进和推动各医院间的学术交流。因此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诊疗、学科建设、全病程管理及研究进展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临床经验交流与学术理念分享,为与会者提供有关神经纤维瘤病这一罕见疾病的诊治新思路和新见解。
图1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丕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袁晓军教授作开场致辞。致辞结束后,各位与会专家共同见证并参与了项目启动仪式,标志着“神经纤维瘤病标准化诊疗项目”正式启航。
图2-4 从左往右依次为:刘丕楠教授致辞、袁晓军教授致辞、神经纤维瘤病标准化诊疗项目启动仪式
着眼NF疾病特点,神经纤维瘤病走上多学科协作诊疗之路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此类疾病表型差异性大,并且可引起多发的、渐进性的损害。2023年9月18日,神经纤维瘤病正式被纳入我国《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其中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最常见的亚型。刘丕楠教授介绍道,作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NF1不仅累及神经系统,还影响皮肤、骨骼、眼等多器官,其中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NF1-PN)增长迅速,当压迫重要器官时可能危及生命,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因此面对NF1需多学科参与,围绕疾病累及脏器进行整体性地评估、诊断、治疗、管理、干预、康复,以此形成NF1的标准化诊疗模式。
在此背景下,2023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多学科诊治指南(2023版)》重磅发布,首次为我国NF1的诊疗总结了较为明确的多学科诊治、随访与管理流程。同年,司美替尼在国内正式获批,适用于治疗3岁及3岁以上伴有症状、无法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儿童患者。这种MEK抑制剂为NF1-PN的治疗提供了手术治疗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与思路,也为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除NF1外,NF2相关神经鞘瘤病(NF2-SWN)的多学科诊疗也取得了一定进展,2021年我国发布《2型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系统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策略中国专家共识》,对我国NF2-SWN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方式与流程提供了有力参考。谈及未来,刘丕楠教授认为在NF多学科协作诊疗指导下的新药应用以及基因疗法是未来的探索方向。
图5 刘丕楠教授讲课
接下来,各位讲者从自身及其所在中心实践经历出发,分享了有关NF的多学科诊疗经验与思考。
多方聚力,NF1标准化诊疗之势已如星火燎原
江苏省儿童医院陈勇教授在分享中指出,早期诊断+多学科规范治疗(MDT)+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改善NF1患者预后的关键,但由于NF1临床症状差异较大,导致婴幼儿患者难以早期明确诊断,诸如咖啡牛奶斑、丛状神经纤维瘤、视路胶质瘤等症状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被识别及检测的概率不同,因此不同年龄段NF1的诊断策略与治疗管理重点也有所不同。在治疗方面,陈勇教授强调,针对NF1-PN,由于手术疗效欠佳且难度较大,MEK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临床格局,使NF1的管理模式从外科手术切除转变为内科药物干预,这也在今年3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建立开展NF1-MDT诊疗的过程中得以体现。截止至2024年10月,江西省儿童医院NF1专病门诊共接诊疑似NF1患者114例,确诊80例,在24例合并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患者中有14例接受司美替尼治疗,初诊患儿从筛查、诊断、确定用药方案到出院只需要3天。
图6和图7 从左往右依次为:陈勇教授讲课、儿童NF1早期诊断策略
关于NF1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今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纤维瘤团队牵头撰写了《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全病程管理共识(2024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医院王智超教授在解读该共识的基础上,分享了上海九院在NF1诊治与研究方面的经验。在诊断方面,强调了全身MRI能全面检测与评估NF1-PN全身病灶、发现潜在恶化风险的价值;在治疗方面,可联合多学科,借助血管造影和营养动脉栓塞、神经监测、导航系统等技术优化NF1-PN手术方案,即“手术+X”方案。
此外在NF1的药物治疗与科研方面,上海九院建立了全国最大的NF1诊疗中心与研究平台,并完善NF1细胞、动物研究平台。作为全国NF1-PN孤儿药临床试验中心,上海九院神经纤维瘤团队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启动了司美替尼中国试验并已完成入组和数据分析,同时积极开展NF真实世界研究;在整体提升NF诊疗水平方面,该团队通过推动建立中国首个多中心治疗协作组、牵头撰写中国NF1诊疗专家共识及临床指南、召开学术会议等方式,推动NF1诊疗的规范化、系列化、同质化。基于上述诊治与研究经验,上海九院神经纤维瘤团队今年10月在Neuro-Oncology杂志发表有关NF1-PN治疗的述评文章,指出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效果评估、患者获益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引发大量关注。
图8 王智超教授讲课
NF1患者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15%~20%的NF1儿童会发生视路胶质瘤(OPG)。NF1-PN位于头颈部可导致功能障碍、外貌畸形,甚至危及生命,而NF2以双侧前庭神经鞘瘤为特征性表现,因此神经外科在这类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沈志鹏教授从神经外科的角度分享了NF1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时的诊疗经验。对于NF1-PN,手术治疗虽然是目前临床中最常使用的治疗方式,但由于瘤体的高度血管化和广泛浸润性,只有15%病例可以实现肿瘤完全切除,沈志鹏教授明确指出,无法在没有潜在症状风险的前提下进行PN完全切除均可定义为“不可手术”,此时药物治疗可作为新的治疗选择,目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已有多例NF1患者经司美替尼治疗后瘤体明显缩小、症状也得到改善的案例。
图9 沈志鹏教授讲课
由于 NF1 患者起病年龄不一,临床表现多样且受累系统较多,因此 NF1 患者在各个阶段都应接受定期健康观察监测,以评估疾病进展,及早干预,但如何搭建完整、高效的随访体系仍值得探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丹教授基于所在中心经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享。目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建立了电子化表格登记管理患者随访数据,并正在策划开发医患交互小程序,以期更方便快捷地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诊疗管理服务。王丹教授强调,在日常工作中除了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随访监测、并发症识别乃至心理辅导,还应打造罕见病医生科普团队,将正确的治疗理念和健康教育方法传播给社会公众,助力NF1早筛、早诊、早治的目标早日达成。
图10和图11 从左往右依次为:王丹教授讲课、儿童NF1患者随访内容
在上述分享过程中均提到了MRI等影像学工具在NF1诊断与鉴别、疗效评估、随访等全病程管理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郑慧教授从影像诊断策略的角度分享了NF1的影像学表现,重点介绍了NF1-PN的影像特征。由于组织分辨率高、无电离辐射,可进行肿瘤体积分析及检测恶性转化,MRI成为NF1-PN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选择成像采集方法可根据病灶部位选择局部或全身MRI。在MRI中可根据肿瘤的位置、生长方式和累及范围将NF1-PN分为结节型、组织置换型、侵袭型,不同分型NF1-PN的后续治疗方式不尽相同。当MRI上显示瘤体体积增大、周围出现水肿带、瘤体内出现囊变坏死、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时需注意该瘤体为恶性神经鞘膜瘤(MPNSTs)的可能。在疗效评估方面,郑慧教授建议对NF1-PN进行成像后体积分析可首选STIR MRI序列,同时需保持各MRI检查时间点的成像参数一致(磁场强度、层厚、扫描野、平面内分辨率)。
图12 郑慧教授讲课
在学术分享环节结束后,在袁晓军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人民医院牛琦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曹东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佶教授、福建省儿童医院张炳教授围绕NF1在门诊中的筛查识别、NF1的影像检查项目及NF1-PN靶向治疗人群与随访管理等临床实际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图13 讨论环节
结语
在本次神经纤维瘤病标准化诊疗项目启动会上,来自各地的NF领域内专家展示、分享了当前我国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诊疗经验与科研现状,可以看到当前国内NF专病诊疗建设已经起步,标准化诊疗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希望将来通过各个学科的共同努力,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神经纤维瘤病标准化诊疗项目的落地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神经纤维瘤病诊疗与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更多罕见病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更多儿科精彩内容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打开医生站网页版即可查看~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