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成都大学天府文化研究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涵养教化铭刻乡愁 彰显公园城市魅力”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大学举行,吸引来自成渝两地的众多专家学者参会。
“成都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其地名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德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将深入挖掘地名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为加强地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地名工作跃上新台阶,以地名文化的研究、建设和推广丰富成都文化内涵,助力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成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晓琳则表示,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当代成都城市文化的建设者、参与者所必须思考的议题,而发掘地名文化,正是一个巧妙而扎实的落脚点。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如何划分和确定各种地名的价值、成都地名文化的文学艺术创作、如何选择媒介或媒介组合来表达和传播地名文化、成都城乡地名中的巴蜀文明个性等多个议题展开探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天府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谭继和以“新时代呼唤地名文化学,天府文化需求呼唤天府地名文化学”为题做主题发言。他认为地名文化是指地名作为祖源记忆与历史文脉的地标与座标,是各地域文化共同体认同凝聚意识的标识与标志,并建议加强对地名的文脉探索,挖掘其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现实价值,围绕新旧命名地的命名和改名,构建一门系统学问。
“自古以来,中华文脉中就有悠久的地名学传统脉络;汉唐宋元历朝又以地理地势划分行政区,并由行政区名而形成了许多固定的地名。”西南民族大学杰出教授祁和晖教授认为,四川盆地的 “天府记忆”有许多历史地名标识,支持建立专门机构,调查、搜辑、汇总天府地名,登记在册,公开出版,是传承保护成都地名文化的当务之急。
成都大学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谭平提出,应该建立相关理论来指导如何确定和利用地名的文化资源价值。在具体运用时,再根据应用场景搭配组合,将其故事化、情趣化、标签化,服务宜居宜业环境建设和文旅事业需求,努力打造现象级IP,实现融媒体传播。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黄志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