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全国深地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近日在武汉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全国深地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主席杨春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薛强,中冶武勘党委书记、董事长臧中海在开幕式上致辞。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全国深地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主席杨春和致辞
图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薛强致辞
图为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臧中海致辞
大会以“深地储能挑战与技术创新”为主题,云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根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红普、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创兵等全国深地储能领域多位院士专家,围绕深地储能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搭建一个高品质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相关领域重要问题深入研究,分享最新观点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图为会徽发布仪式
臧中海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冶武勘作为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批全国勘察设计百强企业,先后成立省级科研平台“湖北省深地储能技术创新中心”,牵头承担国资委未来产业深地储能板块重点技术,申报获批多项省部级重大深地储能课题,作为技术牵头单位助力“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入围“国家发展改革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名单,投资、研发、设计、建设全球第二、亚洲首例的湖北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积极布局氢能领域,致力于打通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及氢能产业链中储氢领域“最后一公里”。
会议过程中,各与会院士分别作了提纲挈领的主题报告。杨春和院士分享了“深地储能的机遇与挑战”,孙金声院士介绍了“中国石油万米深地油气‘井工程’技术进展与展望”,康红普院士探讨了“深部煤炭地下空间开发及能源化低碳化利用”,李根生院士对“深层地热资源开采与储能”进行了深入剖析,张来斌院士分享了“地下储气库风险管控”的经验,周创兵院士带来了“岩体多场耦合理论与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专家学者围绕深地储能行业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首日下午,臧中海主持会议技术交流活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陈卫忠研究员、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明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鞠杨教授、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建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蒋官澄教授分别作会议报告。报告涉及深地储能领域的模型试验、数智方法、新型材料、工程实践及业务展望,内容详实,直面热点难点,引起现场热烈反响。
大会还就盐穴储能、人工洞室储能、多孔介质储能三种不同储能场景开设分会场专题讨论,现场氛围热烈,专家学者间不断碰撞出学术的火花。
近年来,中冶武勘紧跟国家“双碳”战略,基于传统主业优势拓展新能源及氢能业务,打造氢能产品线,并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合作,通过持续的技术及商业模式创新,提升该特色细分领域的EPC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目前,中冶武勘已通过多项氢能重点课题研发、重大项目策划等科研生产沉淀,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实力和项目经验,有力推动了业务转型与升级。下一步,中冶武勘将加强与院士专家的深度合作,持续推进风光储氢一体化、推动产业规模化,共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本文来源:新华社
东合南是装配式钢结构基坑支护技术专家,
该技术适用于三层以内地下室开挖(15米挖深),
具有高安全、工期短(节约工期30%以上)、
造价低(节省造价10%以上)、循环使用等优势。
百度搜索东合南(www.geoseu.cn)看更多案例。
欢迎拨打技术咨询免费热线:400878664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