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399期】
11月15日晚,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奔赴中国空间站。望着奋战数小时加注的火箭顺利飞天,技术部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们倍感自豪。
据悉,加注系统是整个发射场最庞大、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容不得半点马虎。文昌航天发射场作为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如何实现创新突破、建设自主可靠的全流程加注系统,是技术部低温加注团队一直追寻的目标。
低温加注系统自主研发,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时针回拨到2012年,随着文昌发射场建设的不断推进,刚参与完成发射场设计工作的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们,立马投入软件的研发。此时的研发团队,既不熟悉低温控制工艺,又未开发过低温软件。面对全国最复杂、最先进的低温加注系统,在项目负责人张青的带领下,杨文、许列、孙一龙组成的4人小组长期驻扎在生产厂家,看图纸、查资料、学技术、问经验,4个人白天在办公室交流讨论,晚上就在宿舍将想法用代码实现,边试边干,为此常常奋战到深夜。因为炙热的“大火箭”梦想,他们并未感到劳累,反而是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充满激情。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作为我国首座滨海发射场,国内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现成经验。随着当时长征七号合练的不断临近,各系统的匹配测试也在不断开展。
在首次匹配测试中,困难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们的面前。一次次的代码核查、一次次的链路测试、一次次的状态转换,在一遍又一遍的共同努力下,技术部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们终于在最后时限前实现了数据传输准确无误。那一刻,他们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略带疲惫的微笑。
长征七号合练、长征五号合练、长征七号首飞……发射场开局起步的那段日子,由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团队编写的软件经受住了一次次检验,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受到了现场操作手、系统指挥及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在长征七号首飞后,随着设备改造及火箭方的需求变更,该软件迎来了一次升级维护,张青带领4人小组再次聚到了一起。为了不影响长征五号首飞任务的执行,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团队们天天都工作到深夜一两点。
“那时的我们感觉有使不完的劲,我想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回忆往昔,张青历历在目。他说:“那段时间,我时常发现头上白发时有闪现,杨文头上白发也更多了一些,但是当我们看到长征五号一飞冲天的那一刻,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守得云开见月明,在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团队的努力下,长征五号首飞任务中低温加注系统通过技术手段,缩短了加注时间,为火箭的成功发射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技术部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团队研发核心能力进一步提高,先后不断吸收新同志加入到软件研发团队中,持续扩充人员能力水平。
为应对文昌发射场不断增加的各型火箭的加注发射功能拓展需求,同时保障现有型号的高密度发射任务,软件研发团队主动创新软件维护方式保障,自主设计搭建某型仿真测试平台,不断探索新技术在软件中的应用,确保了软件的迭代拓展。
靠着不断摸索尝试、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如今技术部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团队已成功完成了国内最大、最复杂,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低温加注系统建设,解决突破了许多关键核心技术,获得了10余项软件著作权和20余项专利,为大国重器的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文字 | 黄国畅
图片 | 杨德刚
编辑 | 樊瀚文
校对 | 杨阳
主编 | 张文军
副主编 | 麻雨洁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