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经验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王凯军
在当今全球资源紧张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环境承载能力面临巨大压力。世界各国在资源循环利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
废弃物剧增与治理滞后的全球现状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固体废弃物、电子垃圾和塑料垃圾的产生量急剧增加,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联合国机构发布的《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电子垃圾的产生量相比2010年增长了82%,达到了创纪录的6200万吨,相当于全球每人每年产生了7.8公斤电子垃圾。根据报告,电子垃圾产生量增长速度远高于回收量增长速度。2022年全球仅22.3%的电子垃圾被妥善收集并回收利用。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30年,预计全球电子垃圾产生量将比2022年增长33%,达到8200万吨,而全球电子垃圾回收率将降至20%。
全球资源浪费和垃圾产生带来多方面挑战。资源过度消耗导致短缺严重,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必须寻找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大量的垃圾会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威胁人类生存健康。如有害物质汞,会危害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并加剧全球污染问题。处理垃圾还会耗费资金和能源,给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据估算,全球每年用于垃圾处理的费用高达数千亿美元,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财政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资源循环回收再利用迫在眉睫。它是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关键途径,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减轻环境压力,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从资源角度看,地球资源有限,人类需求增长,不循环利用将面临资源枯竭。从环境角度看,可改变传统资源开采利用带来的污染和破坏。
资源循环回收再利用好处众多。首先,能节约能源和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回收金属、纸张、塑料可减少原始材料开采加工。据估算,每吨回收的纸张可以节约17棵大树、26000升水和4000度电。其次,可创造就业机会,在回收、加工和再制造等领域需要大量劳动力。全球范围内,资源循环回收产业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此外,能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为提高回收率和质量需研发新技术工艺。最后,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通过资源循环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世界各国资源循环利用的做法
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坚实保障,众多国家都制定了详尽且严格的法律法规。日本在此领域相对领先,核心法律包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家电回收法》《容器包装回收法》等。数据显示,日本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率超过80%,其中空调达82%,电视机为80%—81%,冰箱为80%—82%。欧盟的法律框架包括《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废物框架指令》《包装及包装废弃物指令》,美国则以《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为主。在这些法律的推动下,资源回收产业规范化,废弃物分类回收融入日常生活,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打造全面高效的回收体系。构建完善的回收体系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基础。欧盟广泛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要求制造商对其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负责,特别是废物管理。该制度覆盖电子废物、包装废弃物、废旧车辆、轮胎等多种产品,制造商需承担回收、处理及再生费用。在此原则指导下,多数欧盟国家建立了详细的垃圾分类系统,帮助家庭和企业有效分离可回收材料,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德国总体废物回收率约为67%、包装废物回收率超过71%,德国城市垃圾回收率达66.1%,德国垃圾分类准确率超过90%。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是资源循环利用的核心环节。日本北九州经验较为典型,作为日本首个生态城,北九州依托产业共生和废物资源化的理念,实现了从重污染工业城市向环保示范城市的转型。北九州生态工业园通过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废物交换,实现废物最小化。比如,将钢铁废渣提供给水泥厂做原料,废热则用于居民能源供应。在废物资源化方面,家电回收中心拆解、分类再利用电器,将塑料、金属等重新投产,制成新产品。北九州的案例表明,循环经济不仅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还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驱动力。欧洲在废物回收的同时,开发先进技术用于处理和资源再生,提升了回收效率并推动再生材料市场发展。美国在资源回收技术研发上投入较大,尤其在电子垃圾回收领域。美国一些企业通过先进的化学处理和物理分离技术,能高效提取电子垃圾中的贵金属如金、银、铂等,同时分离出铜、铝、塑料等其他有用材料。据研究,美国部分电子垃圾回收企业的回收率已超过70%,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
多要素协同发力的全球经验启示
政策法规在资源循环利用中起着关键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能够清晰地界定政府、企业和公众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为资源循环利用的各个环节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确保各方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并引导循环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比如,通过立法确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使生产者对其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负责,督促制造商承担产品回收、处理及再生的相关费用,是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手段。同时,合理的激励机制,也促进了各方的积极参与。比如,采用补贴、税收减免、绿色信贷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资源循环利用。
高效的回收体系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基础。这一系统通常包括科学的废物分类制度、完善的回收基础设施和畅通的回收渠道等多个方面。合理的分类制度使得家庭和企业能够有效分离可回收材料和其他废物,有助于简化后续处理流程,进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先进的回收设施和技术,则是确保回收过程高效且环保的核心要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管理回收流程,已经成为提高回收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智能化的垃圾分类APP可以增强公众参与度,实时的数据监控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此外,通过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确保回收物资快速、准确地送达处理中心,也是提高回收效率不可或缺的一环。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动力。循环经济产业通过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不仅减少了对原生资源的依赖,还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模式下的产业活动自设计阶段便融入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考量,力求在生产、使用乃至废弃的每个阶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等方式,激励企业投入到循环经济产业,推动产业间协同合作,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例如,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将不同产业的企业聚集在一起,通过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衔接。这不仅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持续的技术创新是资源循环利用的支柱。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回收技术的不断革新,直接决定了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从提高废弃物的分类精度到优化回收工艺,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这一领域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此,政府需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创新,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和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技术推广,从而有效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这种协同创新机制不仅有助于加速技术进步,还能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拾起卖资讯”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转载内容(图片、视频、文章等)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认同其观点和立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负责。转载内容如有来源标记错误或涉及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