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只此青绿》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0
分享至


傅若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我们每个人要像钉子一样,狠狠地钉在自己的阵地上。”

“花虽然干了,可香味还在,这是好日子的味道。”

“我们一步也不会退了。”

这些令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台词,来自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今年十一国庆档,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只此青绿》以不同的艺术风格闪耀银幕,为观众带来了一次次震撼且难忘的观影体验。

而在这两部电影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傅若清。作为影片的总出品人、监制、制片人,从投资到创作再到宣传发行,他都亲力亲为。“从小处说,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往大处说,这是作为电影人的使命。”傅若清的话,掷地有声。


△傅若清(右)在电影《只此青绿》剧组指导工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始终没离开过电影”

“我挺简单的,60年代生人。大学学的是精密机械专业,一毕业就进了中国电影器材公司。”说起与自己结缘一生的事业,傅若清介绍得颇为简短。

简介简单,但工作履历丰富。

进入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的前些年,傅若清一直做电影创作背后的技术支持,与当时第五代同期摄影师王小列、赵晓时、赵非、侯咏等人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当年用的机器设备都是我们提供的。”回忆起历历往事,傅若清一脸笑容,眼中尽显温情。

1999年,中国电影器材公司并入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成为其旗下唯一的电影器材贸易公司。这一变革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傅若清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大的转变。“当时中国电影陷入低谷期,电影行业的关注点也开始从拍摄技术层面向放映层面转移。”也是从那时候,傅若清从电影技术层面不断走向了更广泛的领域,如电影创作、发行、影院投资、基地建设、电影科技研发、器材经贸等,“但始终没离开过电影。”

在电影这条路上,傅若清坚守着他的梦想。

2007年,傅若清升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主持“纪念中国电影百年重大项目”——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的建设工作。这个宏大的电影工业基地建成后,他既是管理者,也是电影艺术的推动者和见证者。这期间,《赤壁》《梅兰芳》《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孔子》等数十部经典影片,都在此基地完成部分拍摄及后期制作工作。

看着一部部影片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并受到观众和业界的好评,傅若清深感自豪与欣慰。他由衷地认为:“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责任。不管我们身处电影工作链条中的哪一个环节,都要时刻保持赤诚之心、敬畏之心,坚持一切为了创作好电影这一信念。”

一切为了电影。多年来,傅若清也一直与电影并肩同行,深入一线、勤勉敬业。

2019年初,在“2018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评选中,傅若清获选。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写道:“俯身前沿一线,紧贴时代脉搏,他是驻守在电影发行行业的排头兵。传承优秀文化,播撒时代精神,他是奋斗在影视传播领域的带头人。”颁奖礼举行前后,傅若清还在紧锣密鼓部署着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制作与宣发工作,也由此开启了“我和我的”系列三部曲这一主旋律电影新篇章。同一年,中影集团主出品电影《流浪地球》火爆“出圈”,点燃了广大观众对科幻电影的热情与渴求,傅若清推动这一中国式科幻代表作再上新台阶。2023年春节,全球观众为宏大且充满想象力的《流浪地球2》所惊艳,全网呼唤《流浪地球3》早日面市。

“每一部都是我们对观众的承诺,更是对电影发展、文化传承的责任。”傅若清郑重说道。

》》“电影于我,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电影、观众、责任……这是傅若清口中的高频词汇。不管这些词怎么排序,在他看来,这始终是他所坚定、坚守、坚持要走的路。

作为一名从业近40年的电影人,傅若清常常说:“电影于我,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说熟悉,是因为从业缘故,我看过起码近万部电影,参与了百余部电影的创作发行工作,从一部电影拍摄时所用的灯光,到剪辑后期的不同风格,到策划宣发的各类资源,再到不同国家地区影院的排映规律,都已烂熟于胸,都可搭配应用,似乎创作生产电影至投放市场是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说陌生,是因为一部电影的成败取决于观众,而观众和时代的变化,是越来越难把握的。”傅若清解释道。

电影之于观众,不仅是故事的讲述、情感的共鸣,更是精神的传递、文化的传承。

让傅若清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路演中,播映现场鸦雀无声,只听见窸窸窣窣的声音,他悄悄环顾四周,发现许多观众默默擦着泪水。在放映结束后的交流中,他得知,现场有不少观众或其家人、长辈是军人,对影片中的志愿军战士倍感亲切,更对志愿军战士所展现的精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有观众对他们说:“这部电影拍出了历史的厚重感,让后人能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还有观众表示:“志愿军精神如今也在守护国家的军人身上得到传承。”

最让傅若清和团队感动的是,现场还有不少家长带孩子一起观影。家长们说:“不用担心小朋友们不理解,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方式。”

“当看到影片中志愿军战士李想的英勇无畏后,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就跑到影厅外英雄立牌前学着英雄的姿态敬礼、挥旗,这让我们深受触动,同时也感到电影所传递出的精神力量无言无声却又打动人心。”傅若清说,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他们对电影的理解,以及电影对他们的影响,“我想这就是作为一名电影人,做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电影,是一场与观众共舞的光影盛宴,也是时代精神的生动镜像。傅若清坚信,观众是打开创作之门的一把钥匙。他表示,电影的发展须以符合观众需求为基础,只有不断创作出深受观众喜爱的好电影,电影市场才能蓬勃兴旺。

面对今年下半年电影市场遇“冷”,傅若清坦言,当下的市场环境和文化需求快速变化,电影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严峻复杂,舆论生态复杂多变,这需要建立健全积极有效的机制,出作品、出人才,联合各方力量,推出多类型多题材的精品佳作,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021年,舞剧《只此青绿》以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韵致而受到高度赞誉。为了让更多的观众享受“中式美学”的光影盛宴,2023年中影集团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决定把舞剧创作成电影。

“难吗?”

“再难我们也要做。”傅若清说,舞剧演绎交给原班人马,中影集团聚焦在电影创作上,以舞台叙事结构为蓝本,集结业内多位顶级电影人,通过虚实结合的创新手法和电影视效,让故事更为具象化、更具震撼力。“我们希望通过电影的光影魅力,通过跨文艺类别的创造性转化,让千里江山在大银幕上‘活’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执此目标,傅若清倾心指导《只此青绿》电影创作的各个环节,力求每一个画面都能得到完美呈现。他与整个团队的付出与努力,也换来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9月19日,电影《只此青绿》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举办首映式。学校预告一出就引发“青绿潮”,当天就有3000多位青年学生观影,现场“一票难求”,很多学生排了很久的队才领到票,甚至还有穿着精心搭配的中式传统服饰去观影。映后互动,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活动后的几天里校内论坛仍在热议影片中的诗句和意境。

这一幕幕场景,让傅若清心中倍感温暖:“学生们被光影呈现的中式美学所震撼,激发出了对传统文化的极大热情,这证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我们通过电影这一媒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也让中华文化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观众之于电影,是情感的接收者、思考的触发者。“观影所带来的情感力量、所留下的余味深长,是成就一部好作品的价值所在,也是电影产业得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傅若清说。

》》形成一次次声浪

2023年,傅若清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当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作为新委员,他在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作为文艺界委员代表,能够有机会在大会上发言,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这对电影人来说很是振奋,也是莫大的鼓舞。

傅若清“三句不离本行”。电影,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电影的发展,是傅若清始终关注的焦点,他的每次履职也都与电影息息相关——

“建议加快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发展”;

“建议加大宣传普及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共促心理健康”;

“防范打击虚假影视投资诈骗,建立电影出品信息查询平台”;

在这两年的全国两会上,傅若清陆续提出了多件提案,这些提案都是站在文化行业、电影人的角度,高标准、严要求精挑细选出的有普遍共鸣并且对社会有切实影响的事项。

每件提案的提出,都建立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甚至还有很多感人故事。就拿《关于加大宣传科普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共促心理健康》这件提案来说,这跟中影集团正在创作的电影《天才翻译家》中的故事有关。

电影的构思来源于《我的天才儿子》报道中的人物——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天才译者金晓宇。在创作过程中,傅若清和创作团队不仅深入研读了大量相关医学文献资料,还实地走访了北京、杭州等医疗机构,深入了解到医疗专家、患者及家属的苦衷与诉求。

“之前也有相关影视作品讲述关于乙肝感染者受到歧视的社会问题,得到广泛关注。虽然我们不能对患者群体给予更多具体的帮助,但希望通过影视作品能提供一次次声浪,让公众有所感知,让患者看到希望,令歧视一步步消除。”傅若清表示,电影不仅停留在银幕上,还应是转变社会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从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

“这件提案的提出,也是希望推动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实施一系列的宣传与科普举措,塑造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傅若清补充道,在这方面,需要做的还很多。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近两年来,不管是大会发言、提交提案,还是政协调研、参与专题协商会议,傅若清都积极参与,认真履职。

当问到如何平衡本职工作与委员履职时,傅若清期望,能够立足本职工作服务政协履职,以政协履职反哺本职工作,形成政协履职与本职工作互为源泉、共筑基础的常态化机制。“实际工作中,要协调安排各种会议事务,必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对本职与履职之间交融点有更透彻的理解。”傅若清有着独到的思考。

傅若清坦言,自己一直在向前辈们虚心求教,一点一滴学习怎样提案、怎样协商交流,如何宣传宣讲、参政议政。“到现在我仍然对有些履职事项不太熟练,如社情民意信息这一项,我看到很多问题值得提出,谨慎考虑又希望反映得更加深入务实,这就需要拿出更多时间去基层调研,更广泛地了解各方情况。”傅若清明白,不能只关注到、提上去,还需要多方努力,在推动落实解决上出成效,这是比提案更艰巨的事。

为此,他一直努力着。

记者:郭海瑾

文字编辑:李京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
14321文章数 106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