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断更1217天,曾经的顶流网红李子柒在全平台更新了一条关于大漆作品制作的视频,宣布正式回归:
视频发布后,社交媒体上瞬间炸开了锅,“李子柒回归”“李子柒美学”“这个赛道还得是李子柒”等多个话题词随之冲上了热搜。
许多网友将其称为“柒妃回宫”。
“柒妃回宫”,无人撼动
“婆婆,你的柜子翘了。”
一声呼唤,就好像把人拉回了三年前。
在这条14分钟的视频里,李子柒一如既往地展示了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
鸡鸣而起,日暮方息,从构思到落地,伴着满院秋色,给人以“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质感,让无数网友感慨吃到"细糠"的同时,热度不减。
视频里的她,身形纤细,却手脚麻利,取胶、制漆,到雕刻、上漆、揩清等七十二道工序全都亲力亲为,即使浑身过敏肿成“电视机”,也没有放弃。
漆器制作复杂,她从夏季一直做到雪季,整整经历半年,最终惊艳全网。李子柒说,“漆”同“柒”,她给这幅漆器作品取名“紫气东来”,谐音“子柒东来”。
首条视频发出半小时,李子柒又发布了一则将柴房改造成“森林衣帽间”的视频。鲜花作伴,绿地为依,星辰闪烁间,她又用巧手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
截至2024年11月13日12时,李子柒复出后的两支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5亿。单抖音平台便实现一日涨粉350万。
这些数据展示了李子柒作为一位内容创作者的巨大影响力。
李子柒从2015年开始拍摄短视频,2016年其短视频《兰州牛肉面》受到广泛关注
2017年,李子柒与微念公司合作,共同成立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截至停更前,李子柒海外订阅用户已超过1600万,是海外华人账号订阅吉尼斯纪录保持者。
不得不提的是,即便停更了好几年,在这样一个流量快速更迭的时代,李子柒的账号仍然保持着长久的生命力。
拿李子柒YouTube账号举例说,粉丝数量不降反增,三年时间里增长了500万,颇具长尾效应,截至11月13日,订阅者为2000万。首支“漆器”视频发布后十分钟,海外评论迅速突破5000条。
不一样的“李子柒”
暌违三年,如此高潮的市场流量反馈,令人不禁好奇,为何李子柒不可替代?她有什么魔力?
首先是精品化的内容呈现。
李子柒的视频以其精致的画面、细腻的叙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脱颖而出。
她的视频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示,而是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钻研。她更新不多,一月一更甚至几月一更,每个视频都在十分钟以上,每一帧都如同艺术品般精致生动,从清晨的阳光到夜晚的星光,李子柒用独特的视角和镜头捕捉生活的点滴之美。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内容质量的严格把控,使得她的作品远超出了一般网络内容的范畴,呈现出纪录片的质感,成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是别出心裁的文化表达。
李子柒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她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符号,塑造出鲜明的文化识别性。
她的内容通常围绕田园生活、传统技艺以及生态美学展开,崇尚的慢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快速节奏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自然的归属感和对传统手艺的追求,恰恰是当代社会普遍缺失的精神食粮。
在她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元素的完美融合。她不仅仅是在展示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在传递一种文化自信。
关键在诗意生活的全球共鸣。
李子柒的视频含有被全球网友广泛认同的情感需求和价值理念,如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天然美食的青睐等。
她的视频具有打动人心、引起情感共鸣的力量,满足了人们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在全球文化交融的今天,李子柒无疑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回归自我的可能,她的作品像音乐一样无国界流淌,让人从物质的追求中抽离,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也离不开传播手段的创新运用。
李子柒的视频在应对“文化折扣”方面表现出色。
她的视频往往少有旁白和解说,方言对话也没有字幕翻译,但凭借直观生动的画面,巧妙地消解了跨文化传播中文字差异形成的障碍,使得作品在国际传播中更顺畅无阻。
这种恰当的国际传播渠道和视觉呈现方式,使得她的作品不仅在中国,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李子柒的成功告诉我们,文化的自信和传播并不需要依赖于宏大的叙事,而是可以通过细腻的、生活化的视角来实现。
她的视频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生动展示。"
“李子柒现象”的喜与忧
李子柒创造出了“不可替代”的“李子柒现象”。
她的名字已经向“大熊猫”、“瓷器”、“武侠电影”等传统中国符号靠拢,趋向成为当代传播中华文化的显著标签;
她的作品在海外广受欢迎,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辨识度,有助于消除外界对中国的误解,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化代表;
她的回归有助于非遗的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推进,每一个作品发出,都有可能影响一门技艺,乃至改变一个行业的兴衰格局;她的风格在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向观众提供了一种逃离喧嚣、回归宁静的世外桃源,抚慰了许多人的心绪。
但是李子柒现象背后也带来了许多令人思考的议题。李子柒停更三年无人取代,体现了当下文化精品的需求缺口。
当前短视频领域追求快速更新、快速消费的趋势下“短、平、快”视频层出不穷,精品却寥寥可数,反映出当下内容创作中对于质量与深度的缺失。
有网友质疑她视频中的乡村生活过于“滤镜化”,缺乏真实感。这引发了公众对于文化作品真实性与艺术加工之间平衡的讨论与思考。
此外,李子柒的受到的巨量关注也是双刃剑。一旦其产生失误便容易被过度放大,有时可能会对她的个人隐私造成影响。
请珍惜这个“李子柒”
早期有网友试图挖掘李子柒黑历史,好在李子柒用其作品一一回击,此次回归中漆器作品中的一个错别字“漆”引发了不小争议,但大部分网友还是对其表示宽容。
这样一个来自中国四川的年轻女孩,早早便以其短视频中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的热潮,成为中国文化的“世界级传播符号”。
现在,她还要朝着自己的目标继续前行。
李子柒在新华社的采访中表示,停更的三年中,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休息和陪伴奶奶。
同时,李子柒并没有远离她热爱的文化事业,她走访了20多个省市,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不仅学习了传统技艺,还与传承人深入对谈,研究民俗文化,了解这些手艺背后的故事和历史底蕴。
这为她提供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至于回归的原因,李子柒表示,她决定回归是因为前段时间又看到了一些复出的新闻,为了避免大家过多担心和揣测,她决定自己出来和大家说明:
“这三年在做什么,未来要做什么。”
薪火相传之志,不必独树一帜
“李子柒”现象,
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媒体成功案例,
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和文化传承的“民心所向”。
正如视频资料中,记者提问是否会有对作品还能够“独树一帜”的担忧,李子柒只是会心一笑,轻轻摇头,然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她曾经跑去学习的传统技术只余两位传承人,如今有了更多的传统文化手艺人,这是整个社会参与的结果,并非一人之力。
她不会在意是否独树一帜,而是希望朝着这个方向走的人越来越多,而她自己,则想要继续通过各种方式给传统文化注入更年轻的血液。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传承文化、传播力量,
这也是河大卫一直践行的愿望。
愿传承之火犹如紫气东来,
文化之花亦常开不败。
李子柒,欢迎回来!
关于李子柒的回归
你有哪些观点呢?
欢迎在评论区跟大家分享
参考材料:新华社、人物、InsDaily、视觉志、央广网、王耳朵先生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