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11月17日消息(记者 谭琦)用火山岩打“地基”、树枝搭“框架”、斑茅做“屋顶”、大花紫薇果实当装饰……11月16日,这间位于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昆虫旅馆”建设完成,正式开门“迎客”。这是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和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组织开展的“自然重生——倒木再利用”活动,利用超强台风“摩羯”后公园内倒伏的树木和枯枝,为昆虫等动物搭建适宜的栖息地,传递生态保护理念。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昆虫旅馆”建设完工。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昆虫旅馆”建设完工。
据介绍,“昆虫旅馆”又称“昆虫屋”或“昆虫避难所”,是利用循环可再利用的材料,比如木材、稻草、砖头、竹子、芦苇等,为各种昆虫提供不同类型的“房间”,供它们繁衍、栖息及越冬所用,是一种人工栖息地,使昆虫为主的生物有更多存活的空间。志愿者黄玲正在将斑茅叶捆成团,塞进木麻黄枝条搭建的空隙里;用电钻将树干穿孔,放进“房间”;捡拾大花紫薇掉落的果实,装饰“窗户”;将木条刷上油漆挂上招牌,“昆虫旅馆”正式装修完成。“一些蝴蝶会在叶子下面休息,蜂类昆虫需要孔洞的空间进行繁殖,蚂蚁甲虫可以在石头缝里住下来。”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工作人员李乐介绍,当天一共搭建了3座“昆虫旅馆”,每间“旅馆”都要兼顾不同昆虫的生活需求,通过模拟自然环境打造昆虫的“理想家园”。
志愿者们正在利用倒伏的树木打造“昆虫旅馆”。
不过要想让昆虫入住“旅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也不知道会吸引哪些昆虫前来‘入住’,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监测。”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工作人员周志琴介绍,在此之前,“自然重生——倒木再利用”活动已经在五源河湿地公园搭建了“本杰士堆”,通过堆积倒伏的树木搭建动物栖息地,并随着木头和落叶的腐朽,可以为小动物提供食物。接下来,海口畓榃还将继续探索倒伏树木的再利用方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更新公园景观,让五源河湿地公园成为小动物温暖的“家”。
志愿者们正在利用倒伏的树木打造“昆虫旅馆”。
志愿者们正在利用倒伏的树木打造“昆虫旅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