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AI不仅改变商业模式,也改变了商学院的教学模式

0
分享至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韩迅

1994年11月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上海成立,由此开启中国管理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共同创立的国际化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诞生于中国渴求管理人才、渴望学习世界管理经验的改革开放年代,始于中国政府与欧盟在管理教育领域的精诚合作,经由一代代中欧人创业创新、奋斗拼搏,结出了累累硕果。

以“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为使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积极融合中国与世界的教育、研究和商业实践,促进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国际商学院。

过去三十年,从西方经典管理理论的引进者、阐释者,到全球化时代中国管理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走出了一条既扎根中国又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发展道路,牢牢站稳全球商学院第一阵营,打造出全球管理教育界一张闪亮的中国品牌。

展望未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应如何更有效地应对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深刻改变,响应学生多元的学习需求,服务好校友的终身学习,不断提升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呢?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


开创中国管理教育的新模式

早在2002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EMBA和高层经理培训三大课程就已全面进入课程排名世界百强;2009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进入全球MBA排行榜第八位,成为亚洲首家闯入世界前十的商学院;2019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全日制MBA和Global EMBA课程双双进入全球第五,这一成绩在全球商学院中实属罕见。

在2024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课程榜单中,中欧荣膺全球第一,在此之前,中欧在《金融时报》全球MBA百强榜单中已连续八年位居全亚洲第一,大大缩小了中国管理教育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并带动了国内管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中欧能够跻身亚洲顶尖、世界一流阵营,主要是凭借三大法宝,这是中欧高歌猛进的信心和底气所在。”汪泓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第一是学校的品牌和美誉度;第二,学院有一支世界级的教授和师资队伍,教授队伍是一所学校的强校之基、立校之本。目前中欧已建成一支由120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世界级教授队伍,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第三,中欧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家校友。校友网络是衡量世界级商学院的重要指标之一。中欧目前共有30000多名校友,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中国引进西方经典管理知识的先行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通过借力国际教育资源、采取高起点高质量的办学模式,为中国商学院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成长道路,实现了“不出国也能留学”的目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开创了中国管理教育史上的多个“领先”:率先开设全日制全英文教学MBA课程;率先开设EMBA课程;率先与海外商学院建立学生交换项目;率先签约引进哈佛商学院教学案例……这些都为中国教育改革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汪泓认为,作为一所由中国政府和欧盟联合创办的国际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使命是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中欧的愿景是融合中国与世界的教育、研究和商业实践,促进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国际商学院。历经近30年的砥砺奋进,中欧从全球16500余所商学院中脱颖而出,稳居世界第一阵营,不仅建成了一所亚洲顶尖、全球一流商学院,也构筑了中国和欧洲乃至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

2023年,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学院理事罗马诺·普罗迪(Romano Prodi)教授到访中欧时曾高度评价了其所获得的成就:“中欧是难以置信的成功,超越任何想象,是人类美好未来的一份保险。”

持续推动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合作

三十年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始终以前瞻眼光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商界人才,以勇开先河的气魄引领中国管理教育的创新浪潮,以融通中外合作的使命搭建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桥梁,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管理教育进步、促进中国与欧洲和世界的合作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体制优势,不仅建立了国际一流的师资队伍,还积极开展与国际顶尖商学院的合作,比如曾联手哈佛商学院、西班牙IESE商学院推出“全球CEO”课程;联手瑞士EHL酒店管理商学院推出了HEMBA课程;先后与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等全球著名商学院交换学生、合作研究或开设合作课程。广泛的国际合作与良好的国际声誉,也使得中欧学生能更多地“走出去”,许多海外学生也慕名前来求学。

近年来,逆全球化兴起,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对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交流、师资招募和国际招生带来了较大挑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将坚持国际化办学,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贡献。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教育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在中欧课堂上,企业家们可以研读和学习到来自世界各国的丰富企业案例,为企业家学员们呈现了真实的商业决策及背景,帮助中国企业家了解全球商业模式,建立全球视野,归纳反思、走向国际。

与此同时,中欧自建院以来,就非常重视高质量中国主题案例的自主开发和应用。中欧领衔建设与运营了“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ChinaCases.Org),收录规模达到3000余篇,现已成为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主题案例库。“学院在国际化推广方面,尤其是我们的案例推广非常好。一方面,我们从海外引进案例;另一方面,我们也把中国企业的案例输送出去。海外市场现在很需要我们中国企业的案例,第一他们要跟中国人做生意;第二他们要研究中国企业为什么发展的那么快?”

汪泓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将推动中国与欧洲的合作交流作为天然使命,跨文化交流每天都在这里发生:从中外籍学员到中外籍教授之间的交流,从上海校区到学院“三洲五地”校区的交流,从与国际顶尖商学院交换学生到开展合作研究,从管理领域交流到中西方文化交流。“学院始终走在中外交流的前沿,形成了‘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独特定位,也凝聚形成了独特的‘合’文化,并不断发扬光大。”

AI开始改变商学院教学模式

除了短期的政策的效应之外,经济学者认为人类经济长周期背后的动力主要是颠覆式的科技创新。所以人类下一步的增长周期的开启,就是因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

汪泓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和商业运作模式。在中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在2023年的增加值已超过了22.4亿元,相当于GDP占比17.7%。而在全球,前沿科技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估计,仅生成式人工智能一项,未来十年可推动全球GDP上升7%。

“当前,我们身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之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以此为背景,全球商学院都面临着剧烈变革,包括范式创新和模式转型,以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和需求。”汪泓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商学院除了传授传统和经典的管理知识,也要适应变化、紧跟形势,进一步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化的大趋势之中,置身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链条之中,从而取得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像AI技术,你给它的知识容量越大,它反馈给你的东西就越多越好,这就需要我们的教授和学院考虑,如何用AI技术赋能新的管理课程。AI不仅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和商业运作模式,同样也改变了商学院的教学模式与课程。目前,我们已经增加AI的技术课程,要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思维的企业家。”

据汪泓介绍,在学院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确立了“2+4+X”跨学科研究高地,其中包括中国与世界、ESG、AI与企业管理和卓越服务四个研究领域,并建立了AI、大数据、5G等领域的国际化教研队伍,挖掘跨学科研究优势,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和决策咨询价值的研究成果。

未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将继续推进学院长期发展的八大战略,提升学院的品牌美誉度和全球影响力,从而实现“融合中国与世界的教育、研究和商业实践,促进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国际商学院”的宏伟愿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时代在线网
时代在线网
时代在线
19192文章数 3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