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技术为王,带动产业逐绿向新

0
分享至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技术为王,带动产业逐绿向新

今年,沧州市坚持技术为王,全力推动绿色化工、管道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转型发展,培育壮大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3D打印”堆焊技术

让高科技管道订单供不应求

11月10日,走进位于沧州经济开发区的沧州隆泰迪管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在“3D打印”焊接管道智能化生产线,长达12米的钢管正在进行“3D打印”堆焊加工。

记者通过防护面罩向钢管内部望去,只见一把氩弧焊枪深入管道内壁,通过生产线设定的“3D打印”程序,自动将焊丝精准焊接到管道内壁,逐步形成镍基合金材料。数小时后,这些钢管将变身为双金属复合管,走下生产线。

“一根长12米、管径219毫米的毛坯碳钢管,在其内壁焊接3毫米厚的镍基合金材料,就成了一根双金属复合管。这根钢管进厂价格约1万元,加工后则可以卖到数万元。”在生产线巡检的公司技术部副部长刘景阳指着正在加工的钢管说,价值增长的秘诀,就在于企业研发的“3D打印”堆焊技术。

“管道装备是沧州市的主导产业,产业基础雄厚,我们要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坚持技术为王,抢占新赛道,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沧州隆泰迪管道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涛说,“经过充分市场调研,我们锁定市场需求强劲的国际石油天然气管线市场,在国内业界率先开发了兼备耐高压和耐腐蚀性能的双金属复合管产品。”

双金属复合管产品采用高强度、耐高压碳钢管道,同时在管道内壁采用镍基合金材料。为将制成镍基合金材料的焊丝精准焊接到管道内壁,他们创新研发了“3D打印”堆焊技术。采用这种技术,能够扩大管道的加工范围。同时,与采用传统的复合钢板生产的产品相比,用这种技术生产的产品焊接层厚度更加均匀。

这是一条智慧的生产线。刘景阳说,他们开发出的自主源代码程序,给“3D打印”堆焊技术装上“大脑”,可自主生成“3D打印”操作程序,解决了堆焊过程中主管与支管连接处的相贯线焊接问题。这一程序还能保证电源稳定性,确保生产线全天生产不断电。

“现在,我们的双金属复合管产品供不应求。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超4.7亿元,同比增长18%左右;利润近8700万元,同比增长20%左右。”张涛说,今年他们供应市场的产品达11个系列50余个品种,预计产值在10亿元以上。

今年,沧州市持续推动管道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时,把链条塑造作为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命线,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在此基础上,坚持科技赋能,用好京津创新资源,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管道装备产业向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型。

沧州市着眼于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逐步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实施创新平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芯片血液”本地造

绿色化工向高端化迈进

11月9日,在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沧州华宇特种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电子特气项目进入试生产,现场一派繁忙生产景象。

在公司偌大厂区,一座80多米的精馏塔正在稳定运行。数个巨大罐体连通密密麻麻的管道,和数座高塔以及车间共同构成厂房主体。

电子特种气体被称为“芯片血液”,应用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薄膜沉积等环节,对集成电路的性能、集成度和成品率都有较大影响,是晶圆生产中的关键材料。电子级硅烷气是一种高纯度的电子特种气体。如果把芯片微观世界比作一座“大楼”,电子级硅烷气形成的薄膜,就是“大楼”的“楼板”。

发力新赛道,沧州华宇特种气体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1月开工建设了年产5000吨电子特种气体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8亿元,建设的硅烷气生产装置国产化率达80%,成为全国单套产能最大的硅烷气生产装置。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5000吨电子级硅烷气,可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3.2亿元。

“电子级硅烷气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伏、显示面板、动力电池等行业。”沧州华宇特种气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立勇说,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加速我国电子级硅烷气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该项目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企业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反应精馏歧化技术。该技术以三氯氢硅为原料,在精馏塔内,将三氯氢硅反应为硅烷气和四氯化硅,同时通过精馏塔将未反应的三氯氢硅、反应产物及时分离,保证了反应的连续进行,形成了完整的物料循环,降低了生产成本。应用该技术,生产过程安全又环保,产出的电子级硅烷气纯度高。

“你看最粗的那座塔,气提塔、反应塔和精馏塔三塔合一,这是硅烷气生产装置的最大亮点。”在项目现场,指着远处高塔,徐立勇说,三塔合一,让电子级硅烷气生产中蒸汽的消耗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两成到三成,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基地为目标,加速构建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化学品、高端涂料、绿色农用化学品5大产业集群,以及新能源电池材料、氢能综合利用等8个特色产业链条的发展格局,构建起“科研+小试+中试+生产”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

今年,为高质量提升现代产业层次,沧州市深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关键领域,加快推进中石油华北石化“油转化”、博航新材料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绿色化工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

隔膜越来越薄

膜产业龙头作用不断强化

厚度只有4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里面却有无数纳米级的微孔。在位于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沧州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一张锂电池隔膜,靠着越来越薄的厚度,越来越均匀的孔径,展示着神奇能力。

11月10日,记者来到该公司,在长达800米的无尘车间,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卷卷形如白色“塑料布”的锂电池隔膜陆续走下生产线。

锂电池隔膜作为锂电池的四大核心材料之一,对于锂电池的重要性,堪比瓣膜之于人体心脏。

“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隔膜是越薄越有‘锂’、有孔才有‘锂’。目前,我们量产的锂电池隔膜最薄的已经降到了4微米。”沧州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刘乘志说,这些隔膜的表面,布满了纳米级的微孔。这些微孔,既能把电池正负极分隔开,防止短路,又能保证锂离子自由通行,让电池正常充放电。

小小隔膜,制胜法宝何在?

面对记者疑问,刘乘志告诉记者,秘诀就在于他们自主研发的湿法双向同步拉伸工艺。沧州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采用该技术的锂电池隔膜制造企业。

在公司正在运行的锂电池隔膜生产线,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条丝带般的白膜进入同步拉伸设备后,在纵向进行拉伸的同时,也在同步进行横向拉伸。经过这两道工序后,一幅更薄、更均匀的隔膜出现了。

“湿法双向同步拉伸工艺,可以将膜片在纵横两个方向同时拉伸,让隔膜上的微孔成形规则,如同筛网一般。这样的方法可以让隔膜的孔径大小更均匀,从而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稳定性。”刘乘志说。

因为湿法双向同步拉伸工艺的技术突破,锂电池隔膜实现了“沧州造”,且价格只有进口隔膜的1/20。目前,该公司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少数几家同时掌握干法单拉隔膜、湿法双拉隔膜和涂布改性隔膜3项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年产6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

如今,在沧州,膜产业加速聚集。沧州正全力打造“龙头引领、链式发展”膜产业特色集群,该市已拥有沧州明珠、东鸿制膜等膜相关企业千余家,产品覆盖锂电池隔膜、食品包装膜、水处理膜、气体分离膜等多个品种。

今年,沧州市持续培育壮大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抓好总投资1426亿元的279个重点项目。同时,该市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实施20个省级重点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推进华北智算中心建设。此外,该市还发挥沧州明珠膜产业龙头作用,加快年产12亿平方米湿法锂电池隔膜项目建设进度,筑牢优势产业、做实风口产业、布局未来产业。

依靠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发力新赛道,沧州制造逐渐迈向高端。(记者戴绍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环球网资讯
环球网资讯
环球网,了解世界,融入世界
1010753文章数 26862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