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由于美军空中封锁,加上我军运输手段传统,以致后勤补给遭遇极大困难。
战时岂能没粮草?为此我国紧急动员,呼吁民众为志愿军制作干粮,尽量弥补后勤缺口。
全国都在动员,其中一人格外引人注目。
这人年近五十,各种疾病缠身,让在咬牙坚持,挥动大铁锹翻炒米面,散发着爱国热情。
可有谁能想到呢?此人竟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遥想解放战争时,杜聿明兵败被俘之际,试图多次自杀,也不愿向我党诚心投降。
为何两三年后,他会带病为志愿军炒制粮食,还主动出谋划策呢?
到底发生何事,杜聿明当年怎么被捕,为何心态发生巨大转变,所提战争策略又是什么?
如果您也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呀。
1904年,杜聿明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家是封建地主家庭,其父杜良奎是清末举人。
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能文善武还会经商,二十岁时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的学员。
最初他的表现并不突出,直到1932年长城抗战中,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当时关麟征负伤,部队失去领导时,杜聿明站出来指挥战斗,这让他赢得了蒋介石的青睐,从此仕途一飞冲天。
仅仅五年时间,他就升至国军第一支装甲兵团团长,最终成为国军第五军的军长。
这是国民党首支机械化部队的第五军,是精锐中的精锐,意味着杜聿明彻底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和亲信将领。
在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大显神威,不费一兵一卒,将云南省从龙云手中夺回,使其成为国民党统治区域之一。
再加上其他战功,杜聿明一直平步青云,自然觉得再无对手。
直到淮海战役爆发,他遇到了大将粟裕,自此便兵败如山倒。
当黄百韬和黄维先后兵败,当三十万军队覆灭,国民党早已军心溃散,无法形成有效抵抗。
面对无力挽回的局面,杜聿明做了一个决定。
他带领十名副官和卫兵,连夜逃离战场,直到逃出河南陈官庄,进入了浙江萧山,才敢稍微放松。
可是他没有料到,本以为逃出生天,却是自投罗网,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逃离之后,打算找老百姓换掉军装,试图伪装蒙混过关。
当到了张老庄时,他们看到迎面有一个村民走来,便上前求换两件衣服。
为了让村民相助,杜聿明让手下给村民一枚金戒指。惊得村民两眼冒光,连连点头说回去拿衣服。
可是谁也没想到,杜聿明没等来衣服,却等来了解放军。
他们连反抗都做不了,就已经被带进了收容所,接受所长审讯和调查。
这时杜聿明才明白,这是村民看到金戒指,觉得他们是国民党大官,所以就向解放军举报了他们。
杜聿明开始有些慌张,直到被审讯时,才谎称自己是兵团里的军需官。
谁知道所长并不相信,甚至拿出一张纸,要求他写下兵团领导的名字。
杜聿明终于慌了,他素来身在高位,哪记得小小兵团将领名字,慌忙下不由自主拿出一包美国香烟。
他继续在口袋翻找,取出了几袋牛肉干,才找到一支派克金笔,开始在纸上涂涂写写。
可是他没有料到,他终究暴露了。
无论是戒指或牛肉,无论是香烟或金笔,这些昂贵且稀少的贵重物品,岂会是小小军需官能拥有的?
所长开始严厉逼问,你到底是谁?
高文明终于醒悟,自己暴露太多漏洞,脸色立刻变得苍白,接着开始装聋作哑,坚决不再透露任何信息。
可他的手下难以承受压力,终于暴露了他的身份,正是国军高级将领杜聿明。
直到这时,杜聿明心都凉了,认为难逃一死,担心会遭受严刑拷打,还有非人的折磨,就像他们对待俘虏那样。
他逐渐生出绝望,趁无人注意时,捡起一块石头,用力砸向自己的头部,导致头部受伤,血流不止并晕倒在地。
杜聿明打算很直接,宁愿自我了结保持尊严,或许还能赢得美誉,让蒋介石照顾他的家人。
但他的自杀并未成功,仅受了轻微的外伤,不久后便康复了,转而被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
这个地方,那就是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功德林占地近百亩,关押着国民党高级官员和将领,但他们尽管沦为囚徒,最初依然不轻易屈服或者承认错误。
有些人认为,自己会成为囚徒,不过是因为战败罢了,绝非信仰价值出现问题。
他们反动思想根深蒂固,而且作为高官将领素来傲慢,因此改造过程异常艰难。
杜聿明宁可选择自杀,也不愿成为俘虏,不学习改造课程,不进行自我反省和批评,表明他同样难以接受改造。
既然他态度这般强硬,最终为何又会转变呢?
当时杜聿明不愿接受改造,隐藏全身各种疾病,以及一个肾被切除的事,想要自暴自弃,任由疾病摧毁着身体。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功德林管理人员发现,在杜聿明的棉裤里,藏着六十多颗安眠药。
这些行为足以表明,杜聿明依旧执迷不悟,宁愿随时准备自杀,也要保持所谓气节和傲骨。
可他做好了受虐准备,却发现事实完全不同。
杜聿明原以为,一旦被俘,将遭受身心的双重苦难,最终难逃一死,然而他却体验到独特的优待战俘政策。
在被关押期间,他的饮食相当不错,每餐都有三菜一汤,还有鸡蛋牛奶肉,甚至比解放军战士的还要丰盛。
而且在定期健康检查中,杜聿明试图隐瞒的疾病,也全部被医生发现。
为了治疗他的疾病,医务人员不惜花费巨资,四处购入大量的特效药物,甚至还为他定制石膏模具来养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通过亲身了解,对我党的认知逐渐加深,不知不觉被感动到了。
他最终心悦诚服,是在1951年。
那一年,杜聿明循例作拔高,提交了敷衍的认错材料,不料被管理员召见单独谈话。
在去办公室路上,杜聿明心神不宁,以为管理员终于受不了,要对他采取严厉措施。
可是他没有料到,管理员却语重心长,嘱咐他要真实还原历史,并特别强调:
“只有昆仑关血战,加上淮海战役的总和,才能代表杜聿明!”
在抗战期间,中国首次胜利的攻坚战,正是昆仑关血战!
杜聿明是主要指挥官,带领部队英勇作战,将日军十三万兵力,削减至仅剩七百人。
这不仅是杜聿明显著的战功,也是他军事生涯中的辉煌时刻。
管理员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让杜聿明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温暖。
他从来没想过,共产党不仅宽宏大量,善待他们这些战败者,还如此重视他们曾经的努力和贡献。
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肯定和尊重。
在那一刻,杜聿明完全理解了我党为何能赢得人心,为何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也被深深打动了。
与我党不同的是,蒋介石竟下令,停止杜聿明长子每年的助学贷款,这对他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离开办公室后,杜聿明严肃告诉战犯,他终于承认被俘,对共产党心悦诚服。
从那时起,杜聿明积极投身于改造中,广泛阅读了毛主席的众多著作,深入学习共产主义思想。
就在此不久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尽管双方实力悬殊,但志愿军的无畏勇气和精神,给杜聿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深感敬佩。
杜聿明想起了自己,尽管曾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爱国情怀不逊色于任何人,身上的伤疤便是最好的证明。
他决心要采取措施,为抗美援朝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年杜聿明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正国民党首支机械化部队,装备的也是美国的军事设备。
他们的日常训练和作战行动,大多采用美国的战术和战略,因此他对美军颇为了解。
杜聿明精心撰写一份建议材料,想为志愿军出谋划策。
在这份材料中,他明确指出,美军的装备既是最大的优势,也可能成为致命的弱点。
为什么有这个结论?
因为美军长期以来,习惯了奢侈的作战方式,倾向于采用大规模轰炸的战术,并在行军时极度依赖坦克和装甲车辆。
换句话说,美军通常沿着主要公路直线推进,缺乏灵活性,如果能利用山地建立防御阵,就能限制美军的作战能力。
杜聿明的行动显示,他的立场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真诚希望志愿军和中国取得胜利。
除此之外,尽管身体不适,杜聿明依然努力,为志愿军准备炒米和炒面,制作各种干粮,想尽量减少战士们的饥饿。
1959年12月4日,新中国进行首次特赦,杜聿明名列其中。
杜聿明选择留在了大陆,担任文史资料研究会文史专员、全国政协委员等重要职务。
即使在1981年病重时,杜聿明仍嘱咐妻子留在大陆做贡献。
杜聿明的经历证明,我党赢得战争胜利并非偶然,更是因为宽大为怀、为国为民的初心,因此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关注留言评论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