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
这几年很多人的体感都是觉得钱不好赚,并且也舍不得花钱,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从一份中国消费市场调查报告《中国消费市场的真相》来看看,大家是不是都不花钱了,如果花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作者:泽沛达(Daniel Zipser)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亚洲零售与消费品业务负责人。
问题一:消费信心不足,是真的吗?
答:是的!
确实很多人对消费的信心没有以前那么足了,但其实该开销的东西一样没少,只是提前消费的部分减少了。记得年初的的似乎和朋友聊过对未来预期不足的这个问题,后来我们的答案是,有没有可能现在觉得没那么好过,是因为以前太顺利了。并且,我们身在趋势里面顺风顺水,把平台当能力。或许现在才是回到正常频道,回到真正检验自己的选择、眼光和实力的时候。
以我个人为例,可以说职业生涯的前面将近20年都在自己的舒适区,我可以想换城市就换个城市工作或生活,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策划和创意),拒绝让我不愉快的同事,和不合拍的老板,甚至我一直在自主选择自己愿意深耕植入的行业。后来心心念念转进了以前最喜欢的日用品品类行业,谁知道迎来了日用消费最低迷的时候。应该说,不是消费者不消费了,而是他们除了物质价值,也在乎情绪价值。
但老牌企业,很难扭转这个思路,因为他们始终觉得,产品发给经销商,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或者仓库里面随便找个员工,开始直播卖货,就假装自己跟得上时代了。
问题二:中国消费面临危机了,没人消费了,只会越来越差,是真的吗?
答:假的。服务业的增长依然是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今年的黑马是:电动汽车。
虽然人们有所担忧,但中国GDP增速仍然保持在5%左右。鉴于中国经济体量庞大,这一宏观增长率已经相当可观;不过,微观层面的情况可能各有不同,并非所有行业和企业都能感受到增长。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常见的消费品类其实都还是增长状态,并且国内不可能是通胀引起的增长,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更担心的是通缩。
我们可以看到,食品、餐饮零售、民航客运量、食品、的销售额增长都是超过GDP增速的,电动汽车的销售量更高达32.8%。
也就是说,人们不是不消费了,而是消费更趋于理性了。回归到生活享受和品质的提升。还有一个大家一看就能懂的例子:今年上市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仅在Steam平台的销量已达到2200万份,销售额超过10.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3.04亿元。
另一方面:经合组织OECD公布的各国经济成长状况凸显了100年来前所未有的全球危机,只有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和俄罗斯四个国家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3.2%),G7等发达国家,均低于这一水平。
问题三:消费信心不足,不愿意消费是广泛存在的现象吗?
答:不是!不同的人群其实消费信心具体表现其实是不一样的。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线城市,消费信心最高的是中老年(58-65),然后是Z世代(18-25),接着是是中年人(42-57%),最主流的混网络的网生(26-41)一代消费欲望反而最低。他们这时候的主要需求是婚姻和育儿,所以会减少个人开支。
二线城市:仍然是最爱上网的网生一代(26-41岁),最没有消费欲望;总之二线城市消费欲望普遍低迷。
三四线城市又不一样了,花钱的主力军是年轻人(18-25),这应该也是餐饮旅游行业销售额增长迅猛的原因,从经济压力来说,这群人中,一部分人在读书,属于消费者,另一部分刚就业,还可以啃老,经济压力不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消费欲望不一定和消费信心有关系,而是关乎一个人生活中的实际状态,不管在几线城市,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档,始终是最谨慎消费的。
另一方面,一线城市因为接触外界的新闻,以及互联网上各种真真假假不利好的传闻更多,因此消费更谨慎得多。
问题四:中国消费者信心不足,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呢?
答:和世界各国相比的话,中国的消费者信心仍然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沙特、阿联酋这种世界级的富豪国,印度这种一亿人在顶层的特殊构架,中国的消费信心位居第四,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并且,即使很多人感到近期消费预期不足,但几乎所有的人对中国的未来预期都是相当乐观的。这一点不管是网络表现出来的趋势,还是身边朋友的表现都一致。
问题五: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消费失去兴趣;
答案是:否!因为其他国家货币贬值等原因,海外采购奢侈品反而增加了很多!
事实上,因为贸易战和金融战导致周边国家,特别是日韩货币贬值严重,很多中国的消费者都选择去日韩采购奢侈品了。我们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见特别是2024年5月和6月,全球免税购物回复率达到120-120%。
随着海外消费的增长超过国内,品牌把资金从新店扩张转移到市场营销投入。各品牌纷纷暂停了扩张计划,2024年上半年新店数量从2023年同期的150家减少到111家。与此同时,各品牌选择加码市场活动,例如线下活动和艺术展,2024年上半年,这类活动数量从去年同期的36场增加到53场。
问题六:外企正在撤出中国?
答案是: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海外资本操控舆论的结果。
上图的天猫top20品牌表现,外资品牌在运动服装领域依然占据接近60%的市场份额。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数据:
2024年1月至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893家,同比增长11.8%;实际使用外资额为6932.1亿元人民币。此外,2024年10月,境外上市中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录得人民币1115亿元的净流入,截至月末规模达到人民币8180亿元,单月增幅为9%。这些数据显示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持续兴趣和投资增长。
另外: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不仅限于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还包括高技术制造业。2024年前10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01.8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1.6%,较2023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这表明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结构正在向更高端的技术领域转移。
在外资来源地方面,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实际对华投资有所增长,分别7.5%、6%、4.4%。这反映了多国对中国市场的积极态度和投资增长。
以德国为例,据德国央行的数据,受汽车工业巩固在华投资的驱动,2024上半年德国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达到73亿欧元,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64亿欧元。
富士康和苹果的印度工厂也将要把部分产能转移回中国。这一转变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在供应链稳定性、技术熟练度、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的优势,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曾表示,对于苹果的供应链来说,没有比中国更为重要的地方了。此外,富士康的回归并非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与中国制造业生态系统的深度融合。
其实我本人也是这样,从开始关注国际新闻才发现,中国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被外资或有心媒体解读为“利空”,就算是好的政策,有心人士也可以通过扩大预期来累积失望。渲染更悲观的情绪。所以这时候才需要我们回到事情的本源,回到最理性的思维去看自己,看世界,然后决定自己身处其中的态度和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