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更加频繁,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11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下称《指南》),提出此次未成年人模式的功能升级主要体现为“三方联动”和“三个优化”。
“网信中国”发文
《指南》要求,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之间通过必要接口和数据共享,实现三方联动。具体表现为,在移动智能终端一键启动/退出未成年人模式后,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自动同步切换;未成年人模式支持家长或未成年人用户在多个移动智能终端进行统一设置。
“三个优化”则指未成年人模式将实现时间、内容、功能三方面管理升级,包括由移动智能终端统一控制总时长,解决单个应用程序分散计时、总时长不可控的问题,以及持续扩充专属内容池,分年龄段推荐适龄内容等。
手机端开启未成年人模式后,APP均自动切换
《指南》明确,其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有关规定而制定。
《指南》共7章,主要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下称“应用程序”)、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下称“分发平台”),提出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总体方案,为企业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提供指引。
南都记者注意到,《指南》将未成年人模式建设范围由当前的应用程序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三方联动”。
具体而言,未成年人模式具有自动切换功能,在移动智能终端一键启动/退出未成年人模式后,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自动同步切换。未成年人模式支持家长或未成年人用户在多个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同一厂家的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多个移动智能终端)进行统一设置。
除上述通用规范外,《指南》还对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的未成年人模式建设分别提出要求。
对于移动智能终端,《指南》要求未成年人模式的入口设置应当确保最简化原则。用户可通过开机提醒、桌面图标、系统设置等至少3种方式进入未成年人模式。模式入口应当在醒目位置、便捷易寻,方便用户一键切换。移动智能终端应允许设置多个未成年人用户。
如果要退出未成年人模式,需要家长进行验证同意。《指南》要求移动智能终端在符合个人信息保护的前提下,提供密码、指纹、人脸等单一或复合验证方式。
互联网在扩展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容易诱发沉迷风险。为避免上网总时长不可控等现象,《指南》对时长设置进行优化,要求移动智能终端应当为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使用时长管理服务。当超过每日推荐使用时限,除特定必要应用程序和家长自定义豁免的应用程序外,其他应用程序默认暂停使用。
比如,在面向不满16周岁用户的未成年人模式中,默认推荐使用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在面向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用户的未成年人模式中,默认推荐使用总时长不超过2小时,同时均为家长提供豁免操作。未成年人模式下连续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时长超过30分钟,终端应当发出休息提醒;每日22时至次日6时期间,移动智能终端默认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如今,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指南》规定,在有关主管部门备案的,为未成年人提供网课等教育服务的产品和服务,不受上述使用时长和时间段限制。
《指南》还要求未成年人模式具有防绕过功能。进入未成年人模式后,移动智能终端需在家长验证并确认后才能执行退出未成年人模式、恢复出厂设置等操作。移动智能终端应当确保未成年人模式图标始终保持在桌面醒目位置,不被卸载、冻结和隐藏,进程不被强制结束。未成年人模式下无法修改系统日期和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智能手表、早教机、智能音箱等儿童智能设备,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可穿戴设备也被《指南》囊括在内。在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时,上述设备应参照《指南》有关要求,规范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时段、时长、内容和功能等设置,确保信息内容安全可控,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首提分龄推荐标准,防范外链信息内容风险
内容池的丰富程度影响着未成年人模式能否真正发挥效用。今年9月,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发布《未成年人暑期上网行为调查报告(2024)》。报告指出,92%以上的受访未成年人表示知道未成年人模式,但仅有三成会主动设置该模式。其中的原因或与内容分级有关,有受访初中生留言吐槽未成年人模式:“内容太幼稚,请区分青少年模式与幼儿园模式。”
从当时实测情况来看,内容分级不到位的APP不在少数。有的细分不足,打开未成年人模式后,可选择的年龄仅有0-1岁,1-3岁;还有的APP分级标准宽泛,可选择年龄为0-13岁。要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多样化的优质内容需求,仅仅给出专属内容池是不够的,青少年群体内部还需继续细分。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指南》首次针对应用程序提出了分龄推荐标准。在未成年人模式下,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为未成年人打造专属内容池,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推荐适龄优质内容。
对于不满3周岁的用户,应推荐儿歌、启蒙教育等亲子陪伴类内容,建议以音频为主;3周岁以上不满8周岁的,应推荐启蒙教育、兴趣素养、通识教育等内容;8周岁以上不满12周岁的,应推荐通识教育、知识科普、生活技能、具有正向引导意义的娱乐性内容和适合本年龄段认知能力的新闻资讯等;12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应推荐通识教育、学科教育、知识科普、生活技能、具有正向引导意义的娱乐性内容和适合本年龄段认知能力的新闻资讯等;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推荐适合本年龄段认知能力、健康向上的内容。
同时,应用程序需进一步完善功能限制。《指南》明确,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需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外链信息内容风险。在未成年人模式下默认关闭陌生人私信功能,并提供便捷的设置屏蔽陌生用户或者特定用户、本人发布信息可见范围等防护选项。
对于分发平台,《指南》提出其应提供未成年人专区,鼓励教育、益智、科普、读书、音乐、体育等有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应用程序在该专区中上架;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提供优质适龄的应用程序。
此外,分发平台还应按照法律法规等相关要求,对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申请上架和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审核,科学评估应用程序适龄范围,并在显著位置标注应用程序推荐年龄。同时,建立完善上架审核、日常管理、应急处置等管理措施,对违规应用程序依法依约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采写·综合:南都记者樊文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