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震,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开垦南泥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字眼,王震在革命战争时期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军中拥有很高的地位。
1991年的一天中午,王震吃过午饭之后刚打算进行午休,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警卫员打开门后,一名邮递员将一封信递给了他。
“副总理,您的信,湖北寄来的。”王震将信将疑地接过了信,“我之前一直都在新疆工作,在湖北也没有熟人啊?”
王震打开信后,第一行字映入了他的眼帘:“您还记得那1000担救命粮吗?”这封信的字数并不多,王震很快便看完了,当看到了落款是“马希良”后,他的脑海里马上回忆起了解放战争个初期的那段往事。
“马上去查一下马希良的联系方式,我要与他进行通话。”读完这封信后,王震毫无困意,恨不得马上与马希良进行会面。
一、雪中送炭
1944年之后,无论是在太平洋战场还是中国战场,日军表现出了全面的颓势。很多人都已经预料到不出一两年,日本便会宣布无条件投降,到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将会转变为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为了削弱我军的力量,蒋介石多次密令地方部队制造摩擦,双方互有伤亡。毛主席从“皖南事变”中吸取了教训,于是在11月命令王震率领359旅前往湖北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
抗日战争结束后,重庆谈判虽说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但是“双十协定”的签订至少保证了中国短时间内的和平。但是我军的所有指战员都枕戈待旦,他们心里很清楚,国共两党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这种矛盾不可能通过谈判来解决。
后来美国的对华政策转变为了“扶蒋反共”,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大规模换装美式装备。1946年6月,蒋介石打响了内战的第一枪,派遣部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359旅在王震的带领下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损失惨重。战斗一直持续到了1946年冬天,359旅始终未能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更让王震头疼的是,寒冬将至,部队的余粮已经消耗殆尽,经过几个月的战斗,队伍中有大量伤员,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根本不需要国民党出手,359旅便会饿死在深山老林中。
359旅曾是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的先锋队,曾用手中的锄头为延安军民开辟出了一条自给自足的生存之路。王震也曾号召全体官兵弘扬“南泥湾精神”,在深山中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东西。
但是冬天的鄂北比南泥湾的环境更加恶劣,整个大山被白雪覆盖,毫无生机,偶尔能看见几棵光秃秃的树干,找不到任何能吃的东西。
为了解决部队的温饱,王震只好派后勤部长马希良与当地的特派员李实联系。李实非常希望帮助359旅渡过难关,但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百姓们收成普遍不好,再加上正处于寒冬时节,百姓们也拿不出多余的粮食。
正当马希良想要沮丧的离开时,被李实叫住:“我知道谁家有粮,但是人家不一定借给咱们,当地有家姓廖的地主,家境殷实。”“不管人家借不借,先问问再说。”于是李实带领马良希前往了廖家。
廖家的基业主要由廖友湘、廖复初父子建立,父子二人靠着盐矿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廖家虽为地主,但是却深明大义,抗日战争时期经常给予抗日武装经济援助,在湖北一带活动的新四军也曾经得到过廖家的支援。
李实和马良希来到廖家后,廖氏父子正在盐矿工作,家中由廖友湘九十岁的母亲毛老太太主事。毛老太太这辈子活的很通透,她早已看出国民政府贪污腐败,终究不能战胜共产党领导的部队。
于是毛老太太很慷慨打开了家里的粮仓,吩咐家仆清点出1000石粮食交给了李实,李实十分感动,当场写下了一张欠条,并对她说:“老太太,这批粮算是我们向廖家借的,等革命胜利了,一定偿还。”
没想到毛老太太接过欠条后将其撕了个粉碎:“这批粮是廖家赠送给你们的,贵党无需偿还,但是有个条件,全国解放了要善待廖家的老老少少。”
李实一口答应了下来:“廖家是359旅的救命恩人,党和人民会永远记得你们的。”临走前,毛老太太还吩咐家仆杀了几头猪羊,和1000石粮食一并送到359旅驻地。
廖家的这批粮食对于359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1946年8月末,王震顺利率领部队中原突围,返回了延安,假如没有廖家这批粮食,359旅恐怕很难看到革命胜利的曙光。
随着廖友湘的年龄不断增长,他逐渐把家族企业交给了儿子廖复初,然而廖复初并没有守住廖家的基业,这不是因为廖复初的能力不行,更多的是受到了时局的影响。
二、含冤入狱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利用通货膨胀压榨全国人民,廖复初看着父辈留下的资产不断贬值,自己却无能为力。
为了打压民族企业,实现市场垄断,蒋介石不惜花高价从国外进口物资,民族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很多产业都落入了“四大家族”之手。
但是廖复初却始终坚守父辈用汗水换来的基业,多次拒绝国民政府的“诏安”,这也让他成为了国民政府眼中的一根刺。
廖家曾经给359旅提供援助的消息传到国民党高官的耳中之后,这也腐朽的官员便打起了廖家的主意。他们以“通敌”为由,没收了廖家大量资产,廖复初也曾被国民党关进监狱,全国解放前才被释放。
经过国民政府的这番折腾,廖家基本已经没落,再加上当时出现了更为先进的采盐技术,廖家的老本行也受到了冲击。
好在组织并没有忘记当年廖家的恩情,我党始终把廖复初视为是开明人士,还多次邀请他参加当地盐矿生产的会议,在当地混的依然风生水起,还多次受到过政府的嘉奖。但是廖复初的命运在1951年发生了转折。
廖家过往的一些经历被翻出,廖复初曾经担任矿井警卫队队长,所谓的矿井警卫队,本质上和私家保安差不多,主要是为了保护盐矿能够在乱世中保持运营。
国民党决定打压廖家产业之后,收编了矿井警卫队,这支部队进入了国民党军的战斗序列,所以廖复初的这段经历在建国后受到了影响。
而且廖复初的爷爷曾经率领家族武装与红军段德昌部进行过对抗,这让廖复初更解释不清楚了。廖复初曾经是警卫队的大队长,但是他的手上并没有血债,反倒是曾经救过我党的地下工作者。
当时地下党成员许涤非曾经被特务逮捕,廖复初以重金贿赂典狱长,成功的将许涤非等三名共产党员救出,假如没有廖复初的努力,可能许涤非等人早已在敌特的枪下牺牲。
当廖复初被五花大绑的押上法庭后,他极力为自己辩解,但是面对着指控,廖复初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最终廖复初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妻子之后也改名换姓,含辛茹苦的把他的后代抚养成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监狱中看望自己的丈夫。
三、恢复名誉
虽说遭到了冤屈,但是廖复初在监狱中积极接受改造,监狱多次对其进行减刑。终于在1990年6月刑满释放,此时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这让刚出狱的廖复初有些不适应。
廖复初被释放后,第一时间订了一张前往武汉的火车票,打算与妻儿团聚,但是当时他的户口还在老家,所以在武汉生活会有很多不便。
由于当时他的档案上依然有不光彩的历史,所以当他打算把户口迁往武汉时,结果被拒绝。后来廖复初便开始了申诉之路,但因为能够为他证明清白的李实已经在几年前病逝,所以此事并没有什么进展。
直到他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由李实口述,马希良记录的一篇名为《我为359旅筹军粮》的文章,文章中对于廖家当年的慷慨解囊有详细的记录,于是廖复初看到希望。
他通过种种途径与359旅的老兵马希良取得了联系,并在信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经历。马希良得知情况后心中五味杂陈,他已经退伍多年,当时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
马希良虽说离开部队多年,但是始终怀念在老部队359旅的日子,对老部队有一定的感情,于是他当即提笔为自己的老上司王震写了一封信。
“廖复初的问题实际上是我359旅和群众关系的问题。廖家曾经在我旅危难时期慷慨解囊,后来饱受冤屈,如今却申诉无门,在政治上经济上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作为您的老部下,有责任向您反应这一情况,应该给予廖以赢得的待遇。”
这封信被寄出后,马希良马上前往了廖复初的住所看望他。在汉口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马希良见到了曾经的民族资本家廖复初。
此时的廖复初脸上写满了沧桑,瘦弱的身材依然掩盖不了他那儒雅之气。马希良满怀歉意的主动走上去与廖复初握手,自从1946年中原突围之后,359旅的救命恩人便淡出了人民的视线,马希良原以为廖复初和其他人一样会融入人民群众,从此过上平凡的生活。
但是了解完廖复初这几年的经历之后,马希良眼含热泪的说:“对不起,同志,是我来晚了,这些年让你受委屈了。”
廖复初则表示,当年廖家向359旅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需要过度弘扬,但是现在他只有一个要求,希望组织为他恢复名誉。
临走时,马希良还给廖复初留下了100元钱,当时那个年代,100元足够一家人生活一个月,廖复初连忙拒绝,马希良却说:“当年359旅处于困难时期,你们廖家慷慨解囊,如今你遭遇困难,作为359旅的老兵理应给予你帮助。”
马希良与廖复初分别后不久,王震便看到了这封信,王震感慨万分,作为359旅的旅长,一直对当年那1000石粮食印象深刻。
王震马上拨通了当地政府的电话:“请再次对廖复初案进行核实,并将核实报告转送给我。”
当地政府马上与廖复初取得了联系,经过走访调查,最终得出结论,当年对廖复初的判决不属实。王震亲自对调查报告进行了批示,要求当地政府马上为廖复初恢复名誉。
1991年10月,蒙受冤屈四十年的廖复初终于等到了法院的判决书,法院撤销了四十年前对廖复初的判决,宣布他无罪,并给予补偿,这让廖复初喜极而泣。
恢复名誉不久,廖复初便把户口迁往了武汉,从此便和家人团聚。马希良再次登门为廖复初道喜,两人把酒言欢,畅谈往事。
廖复初受到了冤屈,但是他并没有过多的抱怨,而是积极改造,这也让我们看见了当一个人面对逆境时的平和心态和豁达,党和人民终究不会忘记那些对革命做出贡献的人,最终给予廖复初应有的补偿和待遇,让他安享晚年。
有人曾问廖复初在受到冤屈时,他是怎么想的?廖复初则很坚定的回答:“我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实事求是给我圆梦!今天这一刻让我再次确认,我的信仰是值得的,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人,感谢中国共产党。”
从红军和廖家的故事也可以看出,在革命困难时期我军正是依靠人民才最终走向革命的胜利,人民军队取得胜利后也是积极回馈保护人民,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这种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应该代代相传,让后辈知道我军的奋斗史, 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