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台规则不改变,流量套路不停息。
日前,一名小学教师离职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起因是这位教师给一名爱在课堂上随意讲话的学生戴了扩音“小蜜蜂”,以此引导学生保持安静,并将课堂内容录成视频发到网上。短短两周,这段视频引发了巨量的关注、转发与讨论。近日,当事老师发布最新视频公开道歉,并表示自己“已迫于各方压力选择离职”,而这又引发了新的争论。
事实上,针对老师给学生戴“小蜜蜂”纠正课堂纪律的操作,最初网络上是赞同者居多。该视频发布于11月5日,视频中学生忘记自己戴着“小蜜蜂”而把自己吓一跳的场景,把很多网友都逗笑了,以至于当时很多网友认为这位老师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维持了课堂纪律。基于这种方式有趣、好玩,随后几天,抖音平台上还陆续出现了不少同类“老师让学生戴上‘小蜜蜂’”的视频。
然而,随着视频转发量不断增加,评论的风向发生了转变,陆续有专业人士指出,这位教师的做法涉嫌侵害学生的肖像权和隐私权。伴随着这类质疑的发酵,涉事教师删除了原始视频,发表了道歉言论,并表示自己“已经迫于各方压力选择了离职”。如此结局,又给公众留下诸多疑问:教师能不能给孩子戴“小蜜蜂”整顿纪律?教师能否将上课内容公开发布?如果不能,屡屡见诸视频客户端的众多课堂视频,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笔者发现,历时两周的“小蜜蜂事件”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事件一波三折的发展均来自当事老师的讲述,而这位抖音平台上IP地址显示为甘肃、网名为小邓同学(小蜜蜂老师)的邓老师,媒体至今尚未查实到对应的学校。鉴于至今并无其他信源交叉论证,小蜜蜂老师的视频究竟是基于真实课堂拍摄,还是为了博流量而上演的情节摆拍,目前还不能给出定论。在这样的情况下,事情有必要一份为二来看。
如果这是真实事件,公众对于教育方法和教师去留的探讨当然是有价值的。毕竟,近年各种课堂视频充斥于各类短视频平台,很多老师把自己与学生互动的内容拍成视频发到网上时,并不曾意识到学生的权益问题。老师作为个体,有权在平台上开设账号发布视频内容,可一旦内容涉及课堂和学生,能不能私自发布,发布时是否要对学生肖像做专业处理,这些都是老师应该与学生家长提前沟通和约定的内容,也需要由所在学校、短视频平台为教师的这类行为划定边界、设置规则。毕竟,教学课堂不是教师的个人私域,基于课堂的视频创作内容也就不能任由教师个人随意发挥。
如果这是一起虚构剧情的摆拍,不得不重提平台的监管责任。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曾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明确网站平台要求“自媒体”对其发布转载的信息真实性负责、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但很多平台的应对之策,只是要求创作者在视频中标注“虚构/演绎作品,仅供娱乐”等文案,以免被平台禁言、封号。从创作者们屡屡“顶风作案”的实际操作中可见,目前剧情摆拍的违规成本实在太低,以至于对自媒体并无实质性的约束力可言。
对于这样一条引发广泛关注的短视频,当务之急是搞清事实。无论是依旧在更新的“小蜜蜂老师”本人,还是发布视频的抖音平台,都应该给公众一个明确的定论,避免他们在事实不清的状况下继续无休止的争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