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粟裕最初不赞成出兵越南,为何后来有人认为他功劳巨大?

分享至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中国古代就已很清楚地表明,战争是非常可怕的。影响不单单是在战场之上,还囊括了背后的方方面面。因此当战事将起时,决策层往往很难达成一致。

比如我们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最初党内是反对出兵的声音居多的;还有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还在世的开国老帅、老将也有一部分人不赞成展开军事行动,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粟裕将军。

粟裕在战争年代做出的贡献是极其耀眼的,相信不少人都对他非常敬佩,那么他最开始为何不赞同对越自卫反击呢?还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是,在战争结束解放军凯旋后,有很多人都称他的功劳不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粟裕为何一开始不赞成出兵?

中国与越南的关系从古代开始就特别密切,到了近现代也曾有过一段肝胆相照的日子,新中国刚成立时,越南还在进行着抗击西方侵略者的斗争。

淋过雨的人,总想着给别人撑伞,同样被侵略过的中国非常同情越南的遭遇,因此即便自己都不富裕,还是提供了大量物资给越南。甚至是抗美援朝这样的艰难时期,中国依然派出了陈赓、韦国清等优秀军事人才去指导他们作战。

在我国的帮助下,越南成功打跑了法国人。本以为越南从此可以过上安心的日子,结果没想到,美国为了自己的亚洲策略再次使越南燃起了战火。在越南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又一次雪中送炭,金钱、装备、生活物品等等大批量地运送过去,而且是无偿的。



另外中国还派出了铁道兵、工程兵、高射炮兵等部队进入北越,帮助其建设工程、对抗美军,也有英雄牺牲于他乡。

整个越南战争期间,中国累计派出了32万人参战,流了那么多血,可是没有换来越南人的感恩。

胡志明在位时两国的关系还不错,但黎笋继任后其就选择了亲苏反华的路线,可叹越南古代一直都是华夏文化辐射圈内的国家,不懂知恩图报就算了,反而还要恩将仇报。

之后越南在苏联的怂恿下不断地在中越边境制造摩擦,其国内也是进行了很多排华事件。对于这些,我国起初还是保持了克制,希望越南能够幡然醒悟,重修于好。没想到换来的却是越南的一再得寸进尺。



于是,我国就不得不思考下一步的动向了。打还是不打呢?军委为此特别召开了会议,众多高层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开始还是反对出兵的人较多,其中又以叶剑英元帅和粟裕大将为代表,他们会是如此态度主要在于两个原因:

首先是解放军已经多年没打仗了,承平日久军备已有所荒废,而越南是正好相反一直在打仗,连装备精良的美国人都被拖了那么多年,这么一对比,贸然开战的话我方的损失可能会比较大。

而且如果真的打起来,越南都不算啥,可怕的是苏联,1978年11月苏、越两国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里面有条内容是若其中一方遭遇军事打击,另一方必须无条件提供支持,这其实就是为中国而设的。



要是中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时,苏联在另一边南下,那腹背受敌的处境就太难受了。基于这两点,粟裕才会持反对态度,当然,他的出发点是为国家安危着想,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没什么问题。

不过有句话叫“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越南当时已经出兵侵略柬埔寨,如果真的被他侵占中南半岛,那中国才是真正的腹背受敌,南北两条绵长的战线光是布置防备力量就会耗尽国力,更别提什么发展了。

于是邓公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决定速战速决,对越南施以惩戒性打击后就立即回国,这样苏联即便想插手也来不及。

事实也证明了的确如此,苏联只是进行了口头上的恐吓,但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我国这一战保卫了南疆的安全,也使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扩大!



为何很多人称粟裕在对越反击战中功劳不小?

话说回粟裕大将,虽然他一开始不赞成出兵,但组织作出的决定他是绝对会拥护的,并没有把自己置身事外。战争的准备阶段,他就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见、参与制定了很多作战方案。

战端一开,他就更忙了。据一些当事人回忆,那时候的粟裕每天几乎都不回家,就住在设于北京西山的地下指挥所。有不少迂回穿插打出的胜利,背后就有他的功劳,主管作战部署的副总长王尚荣多次对粟裕的军事水平表示赞服。

并且粟裕还时刻关注着北方的动向,解放军夺取谅山北市区后,作战部为避免苏联做出过激的举动,就先下令停止进攻。不过苏联也只是发表声明谴责,并没有动武,粟裕看出了其外强中干,便向总指挥部提出应该同意前线作战将领继续扩大战果的请求。

于是,解放军很快又一鼓作气拿下了谅山南市区,吓得黎笋当局直接在河内进行了动员,其再也不复当初的嚣张气焰。



当然,我国并不是为了攻占越南的领土,而是施以惩戒,以武促和,这个战略目的达到后便凯旋归国,做得光明磊落。

仗打完了,粟裕依然没有闲着,他想到在战争中解放军也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造成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伤亡,心里非常难过。

他想要把这些东西总结出来,让后人可以从中借鉴,于是他写下了《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发表在军事科学院,里面有很多他自己独到的分析,对军队的建设很有启示意义。

所以说,粟裕虽然没在战场,但战场上依然有他的身影,他为国家做的这一切,当然会得到很多人称赞,也值得我们称赞!



粟裕将军战功赫赫,他真的是把这一生都献给了革命、献给了中国,1984年2月5日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后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工作人员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三块残碎的弹片。战争年代留下的痛苦,竟伴随了他大半生!

84年粟裕逝世,萧劲光怒道:人都没了,还不肯放过他吗?

1984年2月5日,一代战神粟裕病逝,许多老战友、老同志为之难过不已。与他关系极好的萧劲光闻讯几欲落泪,立即决定做一件事。

仅仅过了一天,萧劲光为粟裕的悼念文章就已完成,感情真挚充沛,满怀思念之情。

随即萧劲光让秘书拿去找相关报社发表,没想到两天后得到回复,说文章里有敏感内容,只有删改后才能见报。

这句话让萧劲光气得大声道:粟裕是好同志,现在人都没了,还不愿意放过他吗?秘书站在一旁感同身受,可也没办法帮助首长。

那么,所谓文章里的“敏感内容”到底是什么?萧劲光说的“不愿意放过”又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粟裕跟萧劲光是真正的革命友谊,早在1931年,二人就已相识于红军学校。1933年1月红11军成立后,他们又双双调入,萧劲光担任政委、粟裕担任参谋长。

同年10月,红七军团成立,萧劲光担任军团政委,粟裕不久后担任军团参谋长,他们的配合相当默契。

萧劲光在回忆录中就说过: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