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打假某“铺子”零食的博主发视频称拿到了调查报告之后看了很寒心,举报了那么多,一个都没有成立,反而被反咬了一口!
11月19日晚,一则公告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武汉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及良品铺子先后发声,针对此前网红打假举报的良品铺子两款产品,给出了明确结论。多地监管部门展开了大规模的抽检协查行动,涉及多批次产品,而最终的检测结果显示产品全部合格。
这次针对网红所举报两款产品的调查堪称全面且深入。在当地,检查人员进行了无死角的抽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同时,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还与生产所在地监管部门紧密合作,协查调查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经过三地监管部门的齐心努力,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最终形成了产品全部合格的公开通报。
良品铺子在澄清公告中也展现出了十足的诚意,详细地列出了送检产品以及检查批次。其中甚至包括了打假网红之前所举报的同个生产日期的产品,这些铁证都表明产品并无质量问题。这本应是让消费者安心的消息,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良品铺子方面表示,打假网红散布的不实舆论,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给品牌声誉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公司已固定相关证据对恶意造谣者报案处理,并将同步提起诉讼。
官方通报发出后,网络世界瞬间沸腾,争议和质疑声此起彼伏。许多网友对这份通报并不买账,他们认为企业所在地监管部门的通报存在猫腻,甚至直接怀疑是出于属地利益关系,才得出这样的结果。在他们眼中,似乎这份官方联合报告远不如打假网红的报告可信,他们更愿意站在网红那一边。
这就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一个是多地官方经过严格调查后发出的联合报告,有着政府信用做背书;一个是个体职业打假人申请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当二者产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抉择?
从常理来看,官方的调查过程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参与其中的都是专业的监管人员,他们代表着政府的公信力,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结论都需要经得起检验。而职业打假人,他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着自己的专业检测渠道,但毕竟是个体行为,其动机和检测的全面性也可能存在瑕疵。
类似的案例在市场中并不鲜见。就拿去年 3 月发生在某知名化妆品品牌的事件来说,当时一位网红博主声称该品牌的一款口红铅汞超标,并且拿出了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此消息一出,引起了轩然大波,消费者们纷纷恐慌。该品牌所在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联合生产地以及主要销售地的监管部门,在一个月内对市场上不同批次的该款口红进行了抽检。检测过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涉及多个专业实验室的协同工作。最终结果显示产品完全符合质量标准,官方发布了详细的通报。但即便如此,网络上仍有大量消费者质疑官方结果,他们坚信网红博主不会说谎,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抵制该品牌,导致该品牌销售额大幅下降,品牌形象受损严重。
无独有偶,今年 6 月,一家知名食品企业也遭遇了类似情况。一位职业打假人举报该企业生产的一款零食含有过量的防腐剂,并且公布了自己的检测报告。当地监管部门立刻启动调查程序,与多地监管部门协同,对该企业仓库、生产线以及市场上的产品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抽检。结果所有批次产品均合格,但部分网友依然不相信官方通报,他们觉得职业打假人是在为消费者谋福利,更愿意相信他们的说法。这种现象让企业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不仅要承受经济损失,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挽回声誉。
职业打假人在市场中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他们像市场中的啄木鸟,时刻盯着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对企业有着强大的震慑作用。他们的存在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规范生产流程,不敢轻易触碰质量红线。
然而,职业打假人所提供的报告是否能完全代表事实,他们的行为是否完全出于公心,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在一个个类似的个案中,职业打假人所代表的个体力量与官方所代表的集体公信力相互碰撞,而最终的裁决者或许应该是市场本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