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抓捕最后一位军统北平站长!潜伏北京多年,因一台彩电暴露

分享至

1983年,最后一位军统北平站长被抓捕归案!他潜伏在北京多年,结果却因一台彩电而暴露身份。

1983年早春的某个清晨,北京宣武区的一条古老胡同里骤然警笛呼啸。数位便衣警察悄然而至,无声无息地将大耳胡同39号院围了起来,随后一位看似平平无奇的老人被带走了。这个老人名叫李家琪,在左邻右舍的眼里,他不过是个透着几分神秘的富裕老者,还常常邀邻居到家中观赏他那台稀罕的进口彩电呢。可谁能料到,这个面容和蔼的老人居然是潜藏了30多年的军统特务。更让人惊愕的是,他并非普通特务,而是军统北平站的最后一任站长。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是靠什么手段继续潜伏的呢?他又怎么会因为一台彩电而暴露身份的呢?在他的背后到底还隐匿着哪些秘密呢?



一、年少投身军旅(1927 - 1943)



1927年,在河北省深州县的一间平平无奇的杂货铺之中,李家琪诞生于这个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他的父亲李德山操持着一家规模不大的杂货铺,母亲则在铺子里搭把手。虽说这生意谈不上兴旺发达,可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还比较安稳。



1934年的春天,日本在华北地区的军事活动愈发频繁起来,李德山敏锐地察觉到局势变得很糟糕。他心想,为了能让年纪尚小的李家琪接受更好的教育,必须得有所行动了。于是,一家人果断把自家的杂货铺变卖了,然后全家搬迁到了北平。到了北平之后,李德山租下了一个小小的店面,重操旧业,继续做杂货生意。他把家中的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一心就为了供李家琪读书。



李家琪就读于北平育英小学的时候,接触到了大量的进步思想。那时的北平,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地里早已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学校里那些进步教师,常常会在课堂上讲述抗日英雄的故事,这些故事宛如一颗颗种子,播撒在李家琪幼小的心田,让爱国的情怀在那里生根发芽。



1941年的秋天,年仅14岁的李家琪经同学引荐,加入了“华北铁血锄奸团”。这可是一个由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所组建的地下团体,其主要职责便是收集日军与汉奸的相关情报。由于李家琪年纪尚小,组织便把他安排在较为外围的位置,让他负责在街头留意日军和汉奸的活动情况。每天放学后,李家琪就在父亲开的杂货铺里帮忙,同时悄悄地观察着往来的行人。



1942年的夏天,李家琪立下了首桩大功。他留意到有个常来铺子采购东西的顾客,每到傍晚就鬼鬼祟祟地在日本宪兵队进进出出。李家琪经过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后,发觉此人原来是为日本特务机关效力的汉奸,专门刺探抗日组织的情报呢。正是这一发现,使得组织成功躲过了一场大规模的搜捕。



此次成功使得李家琪在组织里初露锋芒。1943年年初,他被调进锄奸团的核心小组,从而开始涉足更为重要的情报工作。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超棒,又由于有在杂货铺帮工的经历,还练就了在市井之中探寻消息的拿手本事。



就在这个时候,这个年轻有为的情报员被军统给盯上了。1943年6月的某一天,军统的人找到了李家琪,还向他发出了加入军统的邀请。对一个满心渴望报效国家的少年来讲,这简直就是一个充满巨大诱惑的机会呀。就这样,年仅16岁的李家琪便正式加入了军统。



在军统的培训过程里,李家琪的表现相当出众。他把各类情报搜集以及传递的技巧都掌握得妥妥当当,密码的使用和无线电相关知识也学会了。靠着在街头巷尾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敏锐观察力,李家琪迅速在军统体系里崭露头角。



二、沦为特务的岁月(1943 - 1949)



李家琪投身军统之后,仕途就像搭上了顺风车,一路顺遂地往上升。1944年年初的时候,他得到了任命,成为军统沂蒙组特别行动队的副队长。在当时的军统北平站里,他可是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呢。这个所谓的特别行动队啊,乍一看似乎是冲着打击日伪势力去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变了味,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一支专门用来对付进步人士的特务队伍。



在北平城内,由李家琪率领的特别行动队展开了一连串的行动。1944年的夏天,他们打着“清查地下党”的幌子,于北平西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50多名无辜市民遭到抓捕并被审讯。这里面有好几位在北平大学任教的进步教授,还有不少参与学生运动的青年。



1945年春,在军统上层的撑腰下,李家琪着手于北平城区设置据点。他把特务们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这些小组分别潜入到各个工厂、学校以及商业区。这些特务们白天乔装成普通的工人、学生或者商贩,在暗中搜集情报,专门对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进行破坏打击。



时局不断变化,李家琪的工作重心渐渐朝着对付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方向偏移。1946年的时候,他一手主导了著名的“北平印刷厂案”。有一家地下印刷厂,就因为印刷进步书刊而被他察觉到了,结果十几名工人遭到逮捕。在审讯期间,李家琪手段极其残忍,最后致使两名工人不幸身亡。



1947年4月的时候,军统获取了一则情报,情报显示共产党在鲁中南解放区构建起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网络。于是,李家琪就被派去执行一项机密任务,那就是乔装成乡村教师,秘密潜入解放区收集情报。为了能更好地隐藏自己的身份,他特地留起了长长的胡须,穿上了破旧的长衫,还戴着一副又厚又重的老式眼镜。



然而,这一行动没过多久就陷入了困境。在解放区,李家琪伪装成穷苦的教书先生,可他长久以来养成的优越生活习性哪能那么轻易就改变呢?他在村子里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出手阔绰,说起话来的腔调也和当地农民有着天壤之别。这些不寻常的表现,让当地群众心生疑窦。



1947年6月的某一天,李家琪正打算给军统发报呢,结果被村民一下子就给抓住了。在搜查他的住所时,搜出了精密的无线电设备,还有好多军统的密码本。接着,他就被押解到了当地的看守所,后来又被转送到解放区的军事法庭接受审讯。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家琪由于其军统时期犯下的罪行,被判处15年的劳动改造,随后被押送至青海的一个劳改农场。在那儿,他看似乖乖接受改造,可实际上呢,无时无刻不在寻觅东山再起的时机。就在这期间,他与另一个特务分子陈之斌结识了,两人在暗中谋划着新的行动。



劳改之时,李家琪老是背着管教人员偷偷与其他反动分子取得联系,妄图构建地下反革命组织。他们借着农场劳动的契机来传递消息,甚至企图策反那些思想有所动摇的犯人。在1958年的时候,这些行径最终被发觉,李家琪的改造期限也因此被延长。



三、秘密联络(1975 - 1980)



在青海的劳改农场服刑的日子里,李家琪和同样身为军统特务的陈之斌有了紧密的联系。陈之斌以前可是军统上海站的情报员呢,1949年之后就逃窜到香港去了。1975年的时候,陈之斌经由特殊的途径知晓李家琪还在劳改农场,于是就着手策划营救的行动。



1975年接近尾声的时候,陈之斌差遣了一位化名为“老张”的联络员前往青海,其名义是探访亲戚。这位联络员顺利与李家琪取得联系,而且凭借事先约定好的暗号证实了自己的身份。农场工人轮班的空当儿,他们就在玉米地里首次交接了情报。老张带来了一套特制的隐形墨水和密码本,这些玩意儿都被巧妙地隐匿在寻常日用品里。



李家琪为防止引起他人怀疑,动起了农场给犯人订阅的报纸的歪脑筋,利用其来传递信息。他会在报纸的特定字下面做上特殊标记,而这些标记经过化学处理后,密文便会显现出来。就这样,他将农场防卫部署的众多情报传递给了香港方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