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影响;
2.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
师: 上课前先展示小学语文课文《草船借箭》,跨学科融合,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语文课文,引出《三国演义》 。
生: 回顾《草船借箭》的内容,温故知新。
师:带领学生阅读92页的16课序言,引导学生辨析《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的异同,进而引出“真实的三国是什么样子的”,开始本课学习。
真实的三国是什么样子的呢?东汉末年分三国,州郡割据、战乱不已;三国鼎立魏蜀吴,天下英雄数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知道《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的关系,开始本节课学习。
二 、讲授新课
学习 1 : 官渡之战
师:展示东汉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表,带领学生温故知新,了解东汉中后期的宦官外戚交替专权,与前面的13课建立联系,更好地理解本课的历史大背景 。
生: 回顾东汉的宦官外戚交替专权。
师: 展示黄巾起义地图,带领学生温故知新,回顾黄巾起义对东汉的影响。
生:温故知新,回顾黄巾起义的影响 。
师: 展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图,展示本节课的历史大背景。
生: 了解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师:以东周的诸侯争霸和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做对比,以齐桓公称霸的“尊王攘夷”为提示,引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生:通过对比,了解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师:创设情景,以曹操的征询为情景,引导学习自主学习,了解曹操发展过程中的措施。
生:阅读教材,了解曹操发展的措施。
师:紧接上部分内容,展示曹操观沧海的图片和诗歌,带领学习了解曹操“诗人”的一面,跨学科学习,接着提出问题,通过《观沧海》的诗歌背景,引出官渡之战的学习。
生:朗诵《观沧海》,了解诗人曹操。
师:展示地图,创设情景,以曹操问计为情景,引导学生梳理官渡之战的历程,完成官渡之战的学习。
生:阅读教材,梳理官渡之战的历程,为曹操出谋划策。
师:展示曹操袁绍,创设对话,引导学生总结官渡之战。
生:总结官渡之战。
师:扩展学习,通过《世说新语》的一个内容,介绍曹操和袁绍的少时关系。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追枳荆中,绍不能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具免。——《世说新语》
曹操袁绍这对少年损友,终是在乱世反目,你死我活之间,曾经意气风发的天下楷模袁绍死了,而曹操,将继续他的征程……
生:了解曹操和袁绍的关系,准备下一阶段的学习。
学习 2 :赤壁 之战
师:创设情景,通过曹操的内心独白,揭示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目的,通过曹操的问计——“同学,请认真阅读课本93-95页,继续为孤出谋划策,统一天下!”引导学生自学赤壁之战。
生:阅读教材,预习赤壁之战。
师:展示央视版《三国演义》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截图,简单介绍曹操与刘备二人。
生:了解曹操与刘备。
师:借助央视版《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内容,介绍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还是借助《三国演义》的截图,简单介绍面对曹操的大兵压境,诸葛亮如何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生:认真听老师讲三国故事,了解三国历史。
师:展示雄姿英发的周瑜截图,创设情景,以周瑜问策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孙刘一方思考赤壁之战。展示《三国志 周瑜传》中的内容,与教材内容对应,给学生提示。
生:从孙刘一方思考赤壁之战该如何取胜。
师:创设情景,以周瑜和曹操的对比,突出赤壁之战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赤壁之战的内容。
生:总结赤壁之战。
师:展现《三国演义》与曹冲称象,对比文学与史书的不同,辨析史料类型。
生:了解文学与历史的不同与联系。
学习 3 :三国鼎立
师:创设情境,展示《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的临终画面,以回忆的方式,总结二人的一生,回顾历史的同时,展示历史发展的情况。
生:看图听故事,了解三国历史。
师:对于孙权,以得意回忆的方式,展示东吴的发展历程。
生:看图听故事,了解三国历史。
师:以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国鼎炉局面的形成。
生:总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师:通过东汉统一与三国的对比,以“大一统远去,政权分立来”为标题,揭示三国鼎立的本质——大一统的结束和政权分立的开始。通过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图与三国鼎立的对比,揭示三国鼎立的积极意义——三国鼎立局面是一种局部统一,相比于东汉末年的州郡割据,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生:通过地图对比,直观感受三国鼎立的本质和意义。
师:介绍诸葛亮治蜀和曹魏发展经济。
生:了解三国中魏蜀的发展。
师:以地图展示的形式,介绍东吴230年访夷洲。
生:了解230年大陆和台湾的交流
师:总结三国鼎立的积极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是一种局部统一,相比于东汉末年的州郡割据,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生:再次确定三国鼎立的积极影响,加深印象。
师:展示一幅遮挡好国号的地图,以“三家归一是必然,那么将会归于谁呢?”为结束语,结束本课学习,为下节课学习的三家归晋做准备。
学习 4 :总结与练习
师:通过时间轴,总结本节课的大事件和重要知识点。
生:通过时间轴,直观感受三国大事件。
师:通过几道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更多练习,通过练习学案的方式进行。
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郾城大捷
2.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走向局部的统一。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下面文本框的内容摘自《历史襄阳》。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人物是
A.诸葛亮 B.徐庶 C.皮日休 D.米芾
4.仔细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代表“曹魏”政权区域的是( D )
5.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里的“大陆”当时最主要是指
A.魏
B.蜀
C.吴
D.晋
课后作业
1.阅读课本97页课后活动1中曹操的诗句,完成所提问题,并结合语文所学《观沧海》,说说你眼中的曹操。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刘备劝诫儿子刘禅的话,搜集资料,谈谈你对刘皇叔的看法。
3.观看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诸葛亮治蜀》,搜集资料,试着品一品诸葛丞相这位千古智慧的化身。
4.或者你也可以自选三国人物,分享一下你对他的认知。
内容将持续更新,
实时更新不迷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