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83年陈云接见瞿秋白女儿,闲聊中问:你母亲杨之华什么时候去世的

0
分享至

引言

2021年11月26日,刚刚荣获“七一勋章”、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病逝于北京,享年100岁。她精彩而又辉煌的一生也正式落下了帷幕。


图|瞿秋白、瞿独伊与杨之华一家

01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

1935年秋天的某天,瞿独伊和儿童院的同学一同来到乌克兰的德涅伯比特罗夫郊游。在一张《共青团真理报》上,她偶然得知了父亲瞿秋白已经牺牲的消息。一时间,她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坍塌,忍不住失声痛哭。

1934年,瞿秋白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劝降,他视而不见,视死如归。1935年6月18日,他留下绝笔,整理好衣襟,旁若无人地唱着国际歌奔赴刑场。随后,他便背靠着青石,从容就义。去世时,年仅36岁。

从此,瞿独伊失去了爱她疼她的爸爸。值得一提的是,瞿独伊虽然姓“瞿”,事实上她并非是瞿秋白的亲生女儿。

而事情要从瞿独伊的母亲杨之华说起。杨之华是浙江萧山人,出生于1900年,是当地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曾经在浙江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美人。


图|瞿秋白和杨之华

20岁左右,杨之华认识了沈剑龙。沈剑龙才貌出众,喜欢诗词格律,是浙江著名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但他立志自谋生活,不依靠家人。

很快,两人便相爱成婚了。但是沈剑龙和朋友一同来到上海后,逐渐在灯红酒绿、十里洋场中迷失了自我,逐渐堕落了。此时,杨之华已经于1921年生下了女儿,为其取名为“独伊”,寓意着只生你一个。

1922年,杨之华也来到上海。在这里,她结识王剑虹、向警予等人,参加了妇女运动。1923年,她还报考了上海大学,成功被社会学系录取。

当时,瞿秋白是社会学系主任,主要教授社会哲学和社会科学概论。在学校,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优雅的风度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而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程,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学校,杨之华学习很努力,还热心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当时,她还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妇女部工作。杨之华工作踏实、热情,给中央妇女书记向警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图|瞿秋白照片

当时,向警予在学校没有职务,便向上海党支部书记瞿秋白推荐了杨之华。渐渐地,瞿秋白认识到杨之华有着卓越的组织才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坚强女性,便决定当瞿秋白的入党介绍人。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两人之间的友情发展成为爱情。没想到,瞿秋白和沈剑龙一见如故,还成为了好友。

不及,他们便在邵子力主办的《民国日报》中刊登了三条启示:第一是杨之华和沈剑龙的离婚启示;第二是杨之华和瞿秋白的结婚启事;第三是沈剑龙和瞿秋白结为好友的启示。

1924年11月7日,杨之华和瞿秋白在上海结为夫妇。新婚当天,沈剑龙还亲自登门庆贺。此后,瞿秋白和沈剑龙之间经常会有书信往来,互相送诗唱和。

为了纪念两人的结合,瞿秋白还专门在一枚金别针上面刻了“赠予我生命的伴侣”这七个字,送给妻子杨之华。


图|1930年7月,瞿秋白和杨之华在莫斯科的合影

对于杨之华的再婚,家里人非常反对。最糟糕的是,沈家的长辈不仅将独伊带走,还不让她前去探视。夫妇俩经过许多努力和周旋后,才将女儿接到自己身边。

02 “好爸爸”和“小独伊”

对于独伊,瞿秋白视如己出,把她当作自己亲生女儿一样看待。在独伊三岁那年,瞿秋白让她跟了自己的姓,瞿独伊也将瞿秋白视为自己的亲生父亲来看待。而对于自己的亲生父亲沈剑龙,瞿独伊其实没有什么印象。

在瞿独伊儿时模糊的记忆中,父亲面容清瘦,性格温和。母亲杨之华还不让她喊瞿秋白爸爸,而是喊“好爸爸”,瞿秋白也亲切地唤女儿“小独伊”。

后来,瞿独伊不止一次说道:“我的父亲,的确无愧于‘好爸爸’这个称呼,他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温暖。”

1928年,瞿独伊跟着父母一同来莫斯科。当时,杨之华忙着工作,没时间照料小独伊,便将她送到一所孤儿院中。


图|瞿秋白就义前,摄于中山公园凉亭

刚来孤儿院时,小独伊不会讲俄语。一个比较调皮的小男孩见她长着黑头发,还以为她是犹太人,对她非常歧视,好在孤儿院院长老布尔什维克待她非常好。尽管如此,小独伊还是无时无刻牵挂着父母。

同年6月,莫斯科举行了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会上,尚还年幼的瞿独伊跟着父母一同来到会场,为代表们作掩护。休会时,她还作为代表为大家表演。

杨之华没时间照顾女儿,但瞿秋白非常疼爱女儿,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接送她,还手把手教小独伊画画写字。

后来,瞿独伊又来到莫斯科一所比较远的幼儿园。只要周末一有时间,夫妇俩就会坐上一整夜车去探望女儿。

一次,瞿秋白带着瞿独伊来到附近的森林中玩耍,这也是他们一家人最愉快和幸福的一天。这天,瞿秋白彻底放下了工作,尽情享受天伦之乐,和妻女一起玩耍。


图|瞿独伊和母亲杨之华的合影

夏天,他们一起在树林中采蘑菇,瞿秋白会给女儿折纸和画图。到了冬天,地上铺满厚厚的雪,瞿秋白会把女儿放在雪车里跑。

不久,瞿秋白因病住进列宁疗养院。自己虽在病中,瞿秋白却依然牵挂着女儿,还经常会给写信。一次,收到女儿的信,瞿秋白高兴地回复:

小独伊:你会写信了,我非常之高兴。你不病,我欢喜了。我很念着你。我的病快要好,过三个星期我要回莫斯科,那时要来看你,一定来看你。我的小 独伊。再见,再见。

好爸爸

二月十四日

后来,瞿秋白得知女儿所在的学校规定学生一律都要剃成光头。怕小独伊伤心,他便立即写了一封信安慰:

独伊:

我的好独伊。你的头发都剪了,都剃了吗?哈哈,独伊成了小和尚了。好爸爸的头发长长了,却 不是大和尚了。你会不会写俄文信呢?你要听先 生的话,要听妈妈的话,要和同学要好,我喜欢你,乖乖的小独伊,小和尚。

好爸爸


图|瞿秋白和妻子1925年在上海合照

收到父亲的这封信,瞿独伊倍感温暖,也可以更加安心地在学校读书了。

一次,瞿秋白给女儿寄了一张印着一架大飞艇的明信片,上面写着:将来小独伊长大了,也要为祖国造一架这样的大飞艇。后来,当记者采访瞿独伊,问到你和爸爸在一起学到了什么,她毫不犹豫的回答:“爱祖国!”

细微之处,瞿秋白不仅对女儿饱含着殷切的期望,更对她给予了厚望。瞿独伊内心也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发誓将来一定要报效祖国。

但瞿独伊没有想到的是,她再也看不到自己亲爱的好爸爸了。1930年,瞿秋白夫妇取道欧洲秘密回国。没想到,此次分别竟是女儿和父亲的永诀。

03 瞿独伊代替父亲见证了新中国成立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瞿独伊在母亲杨之华的带领下来到莫斯科。没想到他们刚到新疆时,却被当地军阀盛世才无端逮捕了。在审讯中,敌人诱惑瞿独伊获得共产党的情报,还许诺给她找到一份工作。


图|新疆难友全体合影局部 (二排左一:瞿独伊,右五:杨之华)

瞿独伊却愤怒地反击:“我绝对不会给你们工作,绝对不会单独出狱,我们是无罪的,请你们立即将我们无罪释放,把我们安全送回延安。”

就这样,瞿独伊和母亲等150多人关进了监狱。在牢中的生活非常艰苦,他们住在一间又阴暗又潮湿的破庙里,每天吃的都是清水白菜汤、菜里没有油,馒头掺着沙子。

当时,和他们关在一起的除了过路人员外,还有一些来自八路军办事处新疆的工作人员,还经常会开展党组织生活。在四年的监狱生涯中,瞿独伊目睹并听闻了许多革命家的故事,懂得了更多革命道理。此后,“为共产主义奋斗”便成为了她终生的信仰。

此前,瞿独伊的中文水平很差。在狱友的帮助下,她还学会了中文。1945年,瞿独伊终于得以被释放。此时,和他们一起进来的150多人只剩下130多人,这些人不是牺牲,就是病死、叛变了。

瞿独伊出狱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10日,他们从监狱中释放后,分别被十辆大卡车送到延安。7月10日成功抵达后,党中央特地为他们召开了盛大的欢迎会,先后受到朱德、林伯渠等领导的亲切接见。


图|1983年春节陈云接见部分在京烈士后代(前排右二:瞿独伊)

最让瞿独伊高兴的是,毛泽东还特意请她和母亲家中做客。不久前,毛泽东还特意邀请他们来家里吃饭。交谈中,毛泽东郑重地对他们母女说道:“中央已经作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瞿秋白同志的问题也已经解决了。”

1946年,是瞿独伊非常幸福的一段岁月。母亲杨之华担任晋冀鲁豫中央妇委书记、党中央妇女委员,而她也和新婚不久的丈夫李何一同被分配到新华社通讯社工作。

起初,他们住在清凉山,后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夫妇便随着新华社先后在各地转移,终于迎来了全中国解放的那一天。

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而瞿独伊担任为苏联文化友好代表团团长法捷耶夫一行人的俄文翻译。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国内缺少俄文翻译。所以只要有代表团访苏时,常常会让瞿独伊来担任翻译。

值得说道的是,瞿独伊还当过周恩来总理的翻译。最早一次是在1949年,当时她因为觉得自己的中文不如俄文,难免有些紧张。周恩来似乎看出了这一切,便贴心地安慰她不要紧张。


图|1946年瞿独伊在延安

1957年,瞿独伊再一次在克里姆林宫给周总理当翻译。让她没想到的是,周总理竟然还亲自给她倒水,这让她非常感动。

更值得骄傲的是,瞿独伊还在开国大典那天,用一口流利的俄文广播了毛主席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听着毛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告新中国正式成立的消息,她的心中也是流下了泪水。在她人生的记忆中,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热烈的场面。

04 父母亲人接连离开,瞿独伊坚强面对

瞿独伊在开国大典的出色表现很快引起了廖承志的注意,便推荐她到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1950年,瞿独伊和丈夫来到苏联筹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他们也成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批驻外记者。

3月12日,正在赴任途中的瞿独伊和李何正在开往莫斯科的火车上。恰好赶上第三届最高苏维埃选举投票日,他们便立即对同行的苏联乘客进行采访,而他们发布这条消息,后来也成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发到国外的第一条新闻。


图|瞿独伊和母亲杨之华合影

夫妻俩刚来到莫斯科,分社只有他们两个人,日常工作不仅要写好稿子,还要将其翻译成俄文,将其送到苏联外交部送审才能寄回国内,成天忙得团团转,更别提过周末。

这段时间,他们身兼数职,不仅是记者和通讯员,还是打字员、会计、译电员、大师傅、采买员、抄写员、翻译。不过,好在两人能苦中作乐,他们还戏称自己是“八大员”。

在工作中,瞿独伊不仅厉行节约,生活中也同样非常俭朴。单位为她定薪水时,瞿独伊自己还主动要求减去700卢布。当时,记者站用的收音机、电视机和照相机都是她自费购买的。

住院期间,她花费的费用要比普通公民高三四倍,但从来我没和公家报销。在苏联工作期间得到的稿费,她也大部分都交了党费。


图|瞿独伊和丈夫李何

1957年瞿独伊夫妇从苏联回国,改行来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64年,丈夫李何因患了不治之症去世,享年44岁。过了半年,正在哈军工读大学的儿子李克林也因病去世。短短一年之内,瞿独伊便先后遭受了丈夫儿子去世的双重打击。

即便如此,她还是一个人挺过来了。上天还是仁慈的,为他留下了一个女儿。

一次,瞿独伊参加活动时,遇到了聂荣臻。说起了往事,聂帅对她讲道:“你母亲杨之华和你爸爸瞿秋白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为此,你爸爸还专门用两人的名字刻了一枚名为‘秋之白华’的图章,以此见证两人之间的爱情。”听完这件事后,瞿独伊不由得被父母之间的爱情打动,陷入了儿时的回忆中……

没想到,瞿独伊的母亲杨之华也于1973年去世。杨之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女儿瞿独伊和孙女李晓云说道:“你们一定要永远乐观,要随时迎接更大的考验!”

从此,她再也没有了家人,但瞿独伊记住了母亲最后的临终遗言,坚强地度过了今后人生的风风雨雨。


图|1957年,瞿独伊为周总理当俄语翻译

之后,瞿独伊四处奔波,忙着《回忆杨之华》和《忆秋白》这两本书。从找人撰写、组稿到图书的出版发行,无一不浸透着瞿独伊的心血。此外,她还筹划参加了《瞿秋白文集》的出版工作。

1978年,瞿独伊再度回到新华社,被分配到国际俄文组工作,她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轨。1982年,她正式从工作岗位上退休。

1983年春节,陈云在京接待了瞿独伊、蔡博等几位烈士子女。见面之后,陈云亲切地招呼大家坐下,瞿独伊则紧挨着陈云坐下。

接着,陈云和大家说道:“他们和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新中国。今天的每一项建设成就都有他们的功劳。我们活着的人没有忘记他们,也不会忘记他们。我相信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会忘记他们!”

此外,陈云还亲切的询问瞿独伊今年是不是62岁了,她母亲杨之华是哪一年去世的。谈到过去的往事,瞿独伊和陈云的眼圈都红了。


图|1955年6月18日,瞿秋白烈士遗骨安葬仪式在北京举行

05 荣获七一勋章,享年100岁

1985年7月18日,这一天是自从瞿独伊家人去世后最高兴的一天。这天,党中央在中南海召开了瞿秋白就义50周年纪念会。

会上,中央对瞿秋白作出了高度评价,称他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宣传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听到这些,瞿独伊既激动又兴奋。她含着眼泪告慰已经在九泉之下的爸爸妈妈:女儿深深地怀念你!党和国家永远怀念你们!你们安息吧!

退休后,瞿独伊的业余生活依然很充实丰富,平时会学国画、学钢琴。早上还会出去散步,去学游泳。不过,她只喜欢的还是跳舞。71岁这年,她还在北京中老年交谊舞比赛中荣获了老年组第一名。

对于社会教育工作上,瞿独伊也尽力尽心。小学生来家里做客,瞿独伊还会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给他们讲上一代革命老前辈的故事。


图|瞿独伊晚年照片

晚年,瞿独伊身边只有一个女儿李晓云。说起自己的女儿,她言语中充满自豪:“她一个人在美国。”李晓云和母亲一样是个坚强的女性,她刻苦攻克了英文这个难关,独自来到美国读书,成为了一名数学博士,毕业后来到计算机公司任职,最后回到中国报效祖国。

2021年5月23日,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提名建议人选,正式公布了29位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的建议人选。

对于这次荣誉颁授,中央组织部非常重视。5月12日,相关同志还专程向她传达了提名的消息。6月29日的授勋仪式现场,大家并没有见到她本人的身影。

原来,瞿独伊此时已经病重。这年年初,她体温失控,送到医院治疗。通过电视台转播,人们捕捉到她插着鼻饲管。在“七一勋章”授勋仪式上,介绍词中说道:

“瞿独伊,浙江萧山人,1946年8月入党。她是赓续红色基因的革命先烈后代……瞿独伊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向党伸手,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


图|瞿独伊照片

虽然这段介绍词只有短短163字,但却是对瞿独伊人生最全面的总结和肯定,而她也无愧于“瞿秋白女儿”这个称呼。

11月26日,就在瞿独伊的100岁生日不久,她离开了人世。父亲瞿秋白虽然没有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但瞿独伊却亲眼替父亲见证了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看到先辈们的流血和牺牲没有白费,瞿独伊终于能响应爸爸的召唤,将中国的盛世告诉他了,一家三口终于能团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青梅御茗 incentive-icons
青梅御茗
品生活,看百态
351文章数 15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