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电视剧《故乡的泥土》播出至第13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包产到户之后的沙窝村实现了粮食大丰收,继而,出现了农民们去粮站卖粮的时候,粮站只能打白条的问题。这个大情节,是较为真实的,应该给剧作点赞。显然,编剧是经历过那个年代,并且对那个年代进行了一定量的观察的。当然,我认为,编剧的观察依旧不够细致,浮于表面。
其实,各地农民,也都有自己储存粮食的方式和方法,青年观众们不用担心。中国农民自己存粮食几千年了,早就是熟稔得很。部分比较贫困的农村,其实还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便是粮食大丰收了,农民们都不卖粮啊,而是自己储存起来,等第二年的粮食已经大丰收了之后,才卖上一年的。中国农民饿怕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因此,粮站打白条的事情,只是短暂出现。
那位问了,咱们中国当下,北方小麦的最高亩产,能实现多少呢?平均亩产上八百斤,应该不太难,最高亩产,有过千斤的。咱们当下和曾经比,粮食增产,确实翻了好几番。粮食为什么会增产呢?这里边,有很多原因,《故乡的泥土》在处理这个“原因”问题上,又显得编剧肤浅了,没有深入生活了。同时,49年之后,滹沱河流域也开始修水库。日本鬼子占领华北之后,就开始修水渠了。现在华北平原上的那个石津总灌渠,前身就是日本鬼子搞的。他们当年想要把那个灌溉渠修成两用的,一边灌溉,一边航运。航运的目的,就是把河北井陉的煤矿运到天津港去。49年之后,石津总灌渠依旧发挥着灌溉的作用。同时,60年代,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相继修建,虽然造成了滹沱河下游没水,但石津总灌渠水源充足了,灌溉更充分了。有水灌溉,就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状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