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迁都了!前天,2024年11月19日,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东南亚第一大国、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印度尼西亚国会通过法案,正式取消雅加达作为首都的地位并将其设为特区。
印尼国会副议长卡迪尔在国会全体会议后说:“雅加达的地位不再是首都,而是一个特区。我们已将首都迁至努山塔拉。”
印尼内政部长卡尔纳维安表示,雅加达将经历从首都向特区的地位过渡。尽管雅加达不再是首都,但仍将是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并将保持其在国家事务中的战略吸引力和重要地位。
印尼迁都示意图(请把手机横过来看)。图据“地球知识局”公众号
印尼新首都努山塔拉,名称有“群岛”之意,位于东加里曼丹省的北佩纳占巴塞县,目前仍在建设中。印尼政府计划于2025年初开始将公务员迁往新首都。
为纾解首都发展面临的难题、推动国家平衡发展,印尼政府2019年宣布把行政首都从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一处森林腹地。新首都努山塔拉建设工作于2022年年中正式启动,分五阶段开发,定于2045年完成建设,预计建成后人口将超过200万。
10月20日,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左一)和副总统吉布兰出席就职仪式
无独有偶,2021年12月,另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埃及,正式将首都搬迁到开罗以东45公里处的沙漠中。
印尼、埃及为什么要迁都?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又有哪些著名的迁都?我总结、盘点了近现代世界各国迁都的四种类型。
一、大城市病型
代表国家:印尼、埃及、巴西、尼日利亚
印尼和埃及之所以迁都,根本原因就是一个词:“大城市病”,所以要疏散首都功能。印尼的爪哇岛、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都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另外,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还包括:中国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日本的关东、阪神地区,印度的恒河平原,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等等。爪哇岛面积仅占印尼全国的6.6%,人口却占全国的约55%,GDP占到全国的58.98%。尤其是首都雅加达,市区人口已超过1200万,大雅加达都市圈人口已超3000万。尼罗河三角洲以埃及2%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50%的人口,仅首都开罗的人口就有超过2100万人,就占到了全国人口的近1/4。雅加达和开罗都是世界上的超大城市。
埃及首都开罗市区的一座清真寺。(本人摄于2016年3月23日)
雅加达自从荷兰殖民时代起就开始开发,到1945年印尼独立时,已经是一座东南亚的大都市。拥有首都和大城市光环的雅加达,吸引了诸多年轻人的目光。大量人口的不断涌入,让这座城市享受到巨大的人口红利,进而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体现着这座都市的现代与繁华,现在已经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然而,在人口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经过几十年城市化进程,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从最开始的崭新完备,变为如今的不堪重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雅加达以每年平均17厘米的速度下沉,是世界上下沉速度最快的首都之一。其实,从荷兰殖民统治时期起,雅加达就是一个地势非常低洼的地方,这几十年的城市化让它更加下沉了。我很好奇荷兰人选的地方,为什么总是低于海平面,是为了展示他们会修防波堤么?
繁华的印尼首都雅加达市容。
2022年1月23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城市风光。图据新华社
2022年1月23日,人们在印尼雅加达史纳延公园空中步道欣赏城市风光
另外,雅加达还成为世界上最堵车的首都之一,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贫富差距巨大、遍布的贫民窟、环境污染等也让雅加达“减负”迫在眉睫,迁都计划也被提上了日程。
印尼首都雅加达的堵车。(同事摄于2013年11月27日)
埃及从1952年“七月革命”建立共和国起,长期由军人掌权。军人也就成了这个国家的特权阶层。掌管国家经济命脉的垄断企业,都是由军人掌控的。这些军人垄断企业设在开罗,有资金、有市场、好办事,附属企业与员工自然会向开罗集中。与此同时,埃及的军队和公务员阶层都在迅速膨胀,人们都想抱军队、公务员、国企的“铁饭碗”,开罗的人口和城市规模就像摊大饼一样,越摊越大。开罗的“大城市病”也愈发明显,由于近代化开始较晚,导致开罗大片地区缺少科学的市政规划,土地利用不够集约,历史建筑区往往化身贫民窟。开罗贫民窟陷入了拆不动又难以改建的僵局。“脏乱差”是很多到过开罗的人对这座城市最大的印象。
埃及首都开罗市容。(本人摄于2016年3月23日)
埃及首都开罗解放广场。(本人摄于2016年3月23日)
埃及首都开罗解放广场。(本人摄于2016年3月23日)
印尼的迁都还有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意图。爪哇岛是印尼三大城市雅加达、泗水、万隆的所在地,其面积仅占全国的6.6%,人口却占全国的约55%,GDP占到全国的58.98%。而包括加里曼丹岛在内的印尼中东部岛屿,地广人稀,经济落后,面积占比超60%,GDP贡献率仅17%。“大城市病”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发现,“大城市病”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病”并不突出。因为发达国家内部区域发展相对均衡,小地方的人不用削尖脑袋往首都和大城市里钻,也能过上很不错的生活;而发展中国家往往区域发展极不平衡,首都和大城市占据了最好的资源和最多的财富,落后地区的人们自然想往首都挤,“大城市病”就像恶性循环一样愈演愈烈。人口拥挤、堵车、脏乱差、贫民窟,几乎成了很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首都的标配。
2023年7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拍摄的迎宾纪念碑。图据新华社
印尼旧首都雅加达和新首都努山塔拉位置示意图。
与此类似的,1960年巴西把首都从东南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到中部内陆高原的巴西利亚,1991年尼日利亚把首都从南部沿海的拉各斯迁到中部内陆的阿布贾,也是既有缓解原首都“大城市病”、疏散首都功能,又有带动内陆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意图。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巴西议会大厦。
二、改革图强型
代表国家:沙俄、日本、土耳其
纵观古今中外,迁都往往是改革派执政者避开守旧势力阻挠、推行改革变法的常用手段。因为旧都往往是守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大本营,而新都则较少保守氛围。比如秦国商鞅把首都从雍城迁到咸阳、北魏孝文帝把首都从平城迁到洛阳,都是这种情况。近现代世界历史上,俄国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日本明治天皇把首都从京都迁到江户(东京)、土耳其凯末尔把首都从伊斯坦布尔迁到安卡拉,更是如此。俄罗斯、日本、土耳其的迁都,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成功的三次迁都,都直接促使这三个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这三个国家的这六座新旧首都,我有幸全都去过。
先说俄罗斯。1703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君主在波罗的海边的沼泽地上“画了一个圈”,圣彼得堡从此建都,俄罗斯也由此从一个内陆国家变成海洋强国、海权强国。年轻的彼得一世从西欧微服私访返回俄罗斯,这位身高两米的君主迫不及待地想要改造整个俄罗斯民族,他剪掉了俄罗斯人的大胡子、穿上最时新的德式西装,教贵族和大臣说外语。为了让这个大陆国家变成一个海洋帝国,他不顾一切地与瑞典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为了摆脱反对力量的掣肘,他甚至敢于在战争的前线选址建立新的首都。为了进行西化改革富国强兵,也为了夺取通往欧洲的出海口,彼得大帝离开保守势力强大的莫斯科,在沼泽地上硬建了新都。于是一座石头城市从涅瓦河口的沼泽和丛林中生长出来,这就是圣彼得堡。在北纬60度靠近北极的“不毛之地”,有着这么一座皇家气派的绝美“北方水城”,不得不说这是人类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晚上9点多的俄罗斯圣彼得堡。(摄于2017年5月2日)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容。(本人摄于2017年5月4日)
清晨的俄罗斯圣彼得堡。(摄于2017年5月3日)
清晨的俄罗斯圣彼得堡。(摄于2017年5月3日)
再说日本。正是由于在明治维新中,迁都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京都和东京,一座故都、一座新都,是两座气质很不一样的城市。建都上千年的京都,是比现首都东京更能代表日本文化的城市。作为千年古都,角角落落都是美,京都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金阁寺、银阁寺、清水寺、二条城、平安神宫、祇园艺伎街……一句话:京都,最日本!
日本京都金阁寺。(摄于2015年5月29日)
日本京都祇园艺伎街。(摄于2015年5月29日)
如果说京都传承了传统的日本,那么东京则代表了现代的日本。不同于京都的古朴、宁静,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亚洲第一大城市东京呈现出国际现代大都市的气派,真有一种“纸醉金迷地,繁华帝王都”的景象。
日本首都东京银座,世界奢侈品牌云集。(摄于2015年5月31日)
日本首都东京银座一角,LV的标志赫然醒目。(本人摄于2015年5月3
繁华的日本首都东京市容。(本人摄于2015年5月31日)
日本首都东京夜景。(本人摄于2015年5月30日)
最后说土耳其。一百年来,安卡拉一直被笼罩在千年古都伊斯坦布尔的光芒之下。跟世界名城伊斯坦布尔相比,安卡拉虽为首都,却没有什么存在感。因为伊斯坦布尔简直太有名了,而安卡拉又太默默无闻了,所以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甚至是到土耳其旅行的游客都把伊斯坦布尔误认为土耳其的首都,而不知道今天的首都安卡拉。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国时,土耳其国父、开国总统凯末尔将军把首都从欧洲海滨的伊斯坦布尔迁到亚洲内陆的安卡拉。安卡拉从两三万人口的小城镇发展到今天几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虽然安卡拉的名气远不如伊斯坦布尔,但安卡拉的城市建设漂亮大气、干净整洁、现代时尚,显示出共和国新都的勃勃生机。如果说伊斯坦布尔留下了帝国时代的千年气派,那么安卡拉则打上了共和国时代的百年烙印。
夜幕下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本人摄于2018年3月25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老城区的老街。(本人摄于2018年3月26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小街小巷。(本人摄于2018年3月26日)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容。(本人摄于2018年4月2日)
沙俄、日本、土耳其三国的迁都,都是近代世界上的落后国家为探索本国近现代化道路而进行改革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通过西化改革实现近代化的典范:沙俄通过彼得大帝改革,他以自己的野蛮终结了俄罗斯的野蛮,使俄罗斯跻身欧洲强国行列;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的科技和经济,打着“文明开化”的旗号,“求知识于世界”,经过上百年努力,从一个偏安东亚一隅的“蕞尔小邦”一度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土耳其通过凯末尔革命,建立了伊斯兰世界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走上了现代化、民主化、世俗化的中东强国之路,实现了从“西亚病夫”到中东强国的脱胎换骨和历史性飞跃。
三、战略意图型
代表国家:苏联、缅甸、哈萨克斯坦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几百年来一直是俄罗斯永恒的“双城记”话题,它们一个代表东方,一个代表西方;一个代表保守,一个代表革新。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而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认为圣彼得堡太靠近边境和沿海,没有战略纵深,又把首都迁回莫斯科。今天的俄罗斯双城仿佛彼此调换了位置,不知道下一次轮回将在何时。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古姆商场。(本人摄于2017年5月5日)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容。(本人摄于2017年5月6日)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缅甸。很多中国人还想当然地以为缅甸的首都还是仰光。其实2005年缅甸就已经从仰光迁都到了内比都。当年缅甸迁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美国为敌的缅甸军政府为了避免遭到美国的军事打击,于是秘而不宣地把首都从南部沿海繁华的大城市仰光迁到中部密林中人烟稀少的内比都。但是,缅甸迁都,却成为世界上最失败的迁都。时至今日,内比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鬼城”,面积跟北京差不多,人口却只有90多万。
缅甸仰光市容一角。(本人摄于2018年10月22日)
缅甸仰光市容一角。(本人摄于2018年10月22日)
与苏联、缅甸类似,哈萨克斯坦1997年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也是出于战略意图考量。但与苏联、缅甸都是把首都沿边或沿海地区迁到内地相反,哈萨克斯坦却是把首都从内地迁到边境。在苏联时代,俄罗斯和哈萨克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把俄罗斯南部的5个州白送给哈萨克,表面上是壮大了哈萨克的实力,白送给哈萨克这么多土地和人口,实际上是往民族里掺沙子,改变了哈萨克的民族结构。在苏联时代,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境内的俄罗斯族一度占到3/5,哈萨克族只占2/5,俄罗斯族反客为主,而原先的“主体民族”变成了“少数民族”。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北部俄罗斯族聚居的地方,就自然有分离的风险甚至并入俄罗斯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毅然决定把首都从南部靠近中哈边境、气候相对温暖的的阿拉木图迁到北部靠近俄哈边境、气候严寒的阿克莫拉,并改名为阿斯塔纳,“天子守国门”,让本国的政治影响力辐射到俄罗斯族占多数的北方地区,震慑北部潜在的俄罗斯族分离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哈萨克斯坦迁都示意图。
哈萨克斯坦位置图。
阿斯塔纳本是靠近哈萨克斯坦北部边境的“苦寒之地”,是世界上冬天第二寒冷的首都,寒冷的程度仅次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但经过20多年的建设,阿斯塔纳已经建成一座经济发达、市容美丽整洁的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城市,也带动了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得不说,纳扎尔巴耶夫当年的迁都之举,无论从国家战略意图考虑,还是从经济发展着想,都让人不得不佩服纳扎尔巴耶夫的长远战略眼光。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美丽的街景。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地标式建筑——“巴伊杰列克”纪念塔。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另一地标式建筑——“可汗之帐”。
四、经济聚集型
代表国家:印度
还有一种类型,是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座人口和经济聚集的大城市,最典型的如殖民时期的印度。莫卧儿帝国后期的首都是德里。在英国殖民者踏上南亚次大陆之前,加尔各答只是莫卧儿帝国孟加拉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而早在1600年,英国国王就已经批准了东印度公司对东方的贸易活动,而这正是印度沦陷的开始。1608年,首批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抵达印度海岸,受巨额利润的刺激,此后源源不断的英国商人涌向了这遍地香料的东方。为了扩大贸易规模,英国人开始在南亚次大陆沿海地区建立据点,而加尔各答正是其中一个。如果说新德里的地位相当于北京,孟买相当于上海,那么加尔各答就相当于广州。当年英国人就是通过著名的东印度公司从加尔各答进入印度的,正如英国人最早在鸦片战争时就是从广州进入中国一样。尤其是当一代代英国人对加尔各答加以改造之后,印度境内更没有哪座城市能够与之相媲美。熟悉海洋的英国人,自然喜欢加尔各答这样的沿海城市当首都。如此一来,加尔各答便被确立为英属印度的首都,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11年。所以加尔各答保留了众多维多利亚式殖民风格建筑,包括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纪念堂,甚至还有一座特别像英国伦敦大本钟的钟楼。
印度加尔各答,维多利亚女王纪念堂。(摄于2019年3月19日)
印度加尔各答,维多利亚女王纪念堂。(摄于2019年3月19日)
印度加尔各答钟楼,极像英国伦敦大本钟。本人摄于2019年3月25日
印度加尔各答市容。(本人摄于2019年3月19日)
后来,由于加尔各答所在的孟加拉地区爆发民族独立运动,1911年前后,英国商品遭到大规模抵制,英国人愈加觉得当地不够安全,加尔各答偏居一隅,无法承担起震慑和管理印度内陆地区的职责,于是英国殖民当局为更好地掌控印度内陆地区,又把首都迁回莫卧儿王朝时期的首都德里。
我们中国人习惯把印度的首都叫做“新德里”,其实印度人把自己的首都就叫做“德里”,新旧德里其实是一个城市,只是新旧两个城区而已。以印度门为界,这座城市被分为新德里和旧德里。新旧德里两重天。旧德里到处是狭窄破旧的街道,密密麻麻挤着简陋的建筑,拥挤不堪的人群随时能让交通瘫痪,遍地的垃圾污水和粪便。而新德里建造于1911年,英国殖民当局于1912年从加尔各答迁都到这里。所以新德里融合了欧洲和印度多种建筑风格,既有古典色彩,又富有现代艺术。新德里,将西方工业文明和印度本土文化结合于一体。尤其是总统府附近的高官住宅区,街道两旁是风格别致的住宅、草坪青青的绿地、视野开阔的板球场,人口密度也不大,俨然一座现代化花园城市,市容整洁,街道宽阔,绿树成荫。花园洋房与高楼大厦高低交错,井然有序,环境优雅。而且新德里的轻轨系统很发达。雄伟的印度门如同一个城市地标,新旧德里的分界线,左面古城,右面新都,传统与现代,贫穷与富裕被标注被放大。
印度首都新德里,印度门,新旧德里分界线。(摄于2019年3月24日)
印度首都新德里市容。(本人摄于2019年3月24日)
印度首都新德里市容。(本人摄于2019年3月24日)
世界各国的迁都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缩影版的世界史。它折射着王朝政权的兴衰,诉说着世事国情的沧桑,讲述着经济重心的更替,演绎着历史格局的变迁。用大学同学的话来说:“迁都,归根到底还是权力的再分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