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本文共2762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前言
关于清朝的评价,其实一直都存在多种观点,有人把清朝说的一无是处,也有人给了清朝本不应该得到的过高赞誉。在批判清朝的声音中,有些人关注清朝的暴政、满洲民族对汉族的统治以及文化上对传统中华文明的破坏等问题。他们认为清朝的统治者并没有真正为中华文化的延续做出积极贡献,甚至认为清朝对中国的破坏比其发展的成就更为显著。
而那些赞美清朝的人则倾向于强调清朝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扩张的成功等方面。他们认为清朝带来了中华历史上最大的统一,经济和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甚至认为清朝的文化积淀比明朝还要深厚。
其实每个朝代或者国家都有他自己的成就,也有很多被人所诟病的地方,今天老达子就来给大家简单讲讲对清朝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清朝大事年份表
先来看下清朝的大事年份表,不感兴趣的朋友直接滑过去~
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十五日,皇太极正式宣布改国号为“大清”。
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军队征讨朝鲜,迫使其臣服,朝鲜自此成为清朝的藩属国。
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极决心夺取锦州,突破了辽西的关隘,粉碎了关宁的防线,为未来入主中原扫清了障碍。
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率大军自河南、山西一路攻入北京。之后在山海关战败之后退出北京,清军才入主北京,但此时的清朝还只是在华北平原这一小块。
顺治二年(1645年),多铎领军攻陷史可法守卫的扬州,弘光政权最终灭亡。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南明永历帝在缅甸被吴三桂所杀(即“咒水之难”),标志着南明政权的灭亡。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攻占云南,吴三桂之子吴世璠在昆明自尽,三藩之乱平息。随后的乌兰布通之战(1690-1697年),清军击败噶尔丹,确立了多伦会盟,稳定了喀尔喀蒙古的局势。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攻杀拉藏汗,并占领拉萨。经过多次战斗,最终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胤禵指挥清军驱逐侵略者,协助达赖七世回藏,由拉藏汗旧臣接管藏区政务。
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明确塞北边界。
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朝与准噶尔达成协议,约定以阿尔泰山为界,西北边疆趋于和平。
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去世,准噶尔内部权力纷争。乾隆帝趁机派遣阿睦尔撒纳为降将,班第将军领军平定准噶尔,攻占伊犁。
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军在金川遭遇重大挫折,战局艰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第二次金川之战爆发,大小金川的诺木与僧桑格背叛清朝,清将温福战死,阿桂将军经过长时间的战斗,直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方才平定金川叛乱。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清军在安南西山朝与黎朝、郑主、广南国之间的冲突中出征,虽成功击败西山军,协助黎愍宗复位,但途中遭遇伏击,史称“清越战争”。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朝派遣福康安与海兰察出征西藏,成功平定廓尔喀,不丹与锡金等地也成为清朝的藩属,加强了驻藏大臣的权力。
嘉庆元年(1796年),川楚地区爆发教乱,经过八年之久的镇压,最终由清军平定,领导人王三槐被处决。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国与英国爆发了鸦片战争。
关于清朝的几点想法:
1、清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十分重视,毕竟其本身就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因此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既谨慎又积极。清朝在民族治理上可谓是运用了多种手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控制体系,可以说是封建王朝中在此方面表现最为出色的。
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正是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这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还是栽在了这上面。因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非由汉族建立,而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最后是有始无终,让华夏主体民族少了一次自我纠偏,自我提升的机会,多少有点遗憾。
2、清朝全是心理学高手。女真族本是渔猎民族,其社会形态甚至比游牧民族还要低一些,但却能迅速登上封建王朝的顶峰。能够适应农耕帝国的统治方式,并且稳坐皇位,堪称历史的一个意外奇迹。
习惯了游牧和渔猎生活的胡人,突然间需要管理一批深受儒学熏陶的官僚,而且还能将这些官僚控制得当,这无疑展示了相当非凡的政治才能。无论是剃发易服,还是依赖地主阶级的支持,或是通过暴力手段镇压叛乱,任何单一的手段都不可能维持276年的统治。
清朝统治者对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身份认同来调整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既施恩又施威,通过政治管理制度维持国家的稳定。只要反叛的成本超过了现状的收益,民众往往会选择忍耐,而不是冒险推翻现有秩序。
即使是太平天国那样的大规模起义,最后带来的也不是彻底的制度变革,而是一批通过内政恢复而崛起的中兴名臣。虽然今天我们提到曾国藩时常会谈到他的“曾胡语录”,但有谁再关注当年洪秀全如何带领天王读书呢?
现实中,只有刀光而没有蜜糖。或许这听起来有些刺耳,但这就是清朝的政治本质:一个注定要通过不断交换、妥协来维系统治的朝代。最终,清朝通过一纸退位的协议,交换了自己最终的命运。
3、清朝皇权的高度集中,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戚、勋贵、宦官等权力集团的干扰,避免了像明朝那样的皇权分裂。尤其是在满汉隔阂的背景下,清朝在皇权和军权上增加了多重保障,似乎使得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在这方面处理得尤为到位,有些像是部落酋长制的管理模式。
然而,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力却日益显现,导致了清朝后期的政治腐化。皇族和亲贵之间形成了复杂的权力鄙视链,底层旗人的生活十分困苦,特权阶层的享乐并未能改善他们的处境。而且清朝的禁农禁商政策使得旗人难以谋生,很多人只能靠贪污或阿谀奉承来维持生计。
这样一来,统治阶层逐渐空心化,国家的政治体系逐渐瓦解。与此同时,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割裂越来越严重,民众对上层的虚弱感知增强,社会动荡也逐步加剧。
4、说实话,清朝的成就并不值得过多吹嘘。与明朝相比,虽然明朝有过像王阳明这样的哲学巨匠,出现过一批数学、天文学、医学、农业等领域的杰出人才,还有像戚继光这样的军事英雄,但清朝的文化成就相对较为贫乏。
政治上,清朝虽有一段长时间的盛世,但也只是“过日子”而已,缺乏创新和进取的精神。道光之后,清朝的皇帝普遍软弱,朝政日益妥协,逐渐放弃了对内政的有效管理和对外挑战的应对能力。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清朝未能进行及时的改革和自我更新,最终也付出了长时间的沉沦代价。与其说清朝是一个民族的统治,不如说它是一个封建政权的延续。
换句话说,当时的统治者所关心的是祖宗基业的保卫,失去政权被视为大罪,面对外部的挑战,他们无法做出有效的回应,因为历史上从未有过类似的遭遇,根本没有“经验”可供借鉴。
老达子说
清朝这276年的日子,其实一点也不美好。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现代人可能面临的困境:如果你仅仅固守在某种体制或舒适区内,只关注眼前的局部利益,而不思进取、不求改变,那最终只能陷入停滞不前的漩涡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