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据说此联由清代一秀才所作,旧时茶亭、现今茶楼里常见此联。
“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而“皆空”则是说这些元素都是无常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大致意思为:地、水、火、风,一切皆空,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行色匆匆的赶路之人不妨坐下片刻,喝一盏茶;东、西、南、北,两头都是路,你来我往,喝完一杯茶,大家又各奔东西了。
此联禅意十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就像茶亭的两端都有路一样,人们在这里短暂相聚后,又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有缘千里来相逢,且珍重,且惜缘;但也不要因为缘之将尽而难舍,缘尽挥手惜君去,且洒脱、且飘逸。
2
心有佛,世无佛,茹素念经,借佛洗心心即佛;
铜是钱,纸非钱,酬恩报孝,将钱买纸纸成钱。
此联是清代李元度与一寺僧共同写成的。据说,寺僧出上联,李元度对了下联。此联僧俗两重天,但各自达到了了不起的境界。
上联说的是,真正的佛性并不在外部世界,而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自己要成佛就要茹素念经,茹素是为了净身,念佛是为了净心,通过修行和内省将世俗意欲洗净之后,人们可以认识到自己内在的佛性,从而达到觉悟的境界。
下联意为:铜可以铸成钱币,而纸本身不是钱。但如果人有感恩报孝的诚心,用铜钱购买祭祀用的纸钱,这些纸钱成为表达孝心和敬意的一种方式,因此具有了超越物质的价值。
3
休作恁么猜,小牯牛何曾有影;
会得来个意,柏树子随处生春。
此联出自云南宾川寂光禅寺内联。
禅宗文化里常见象征性运用,如将小牯牛比为修禅之心、牧牛比为修行、牧童比为禅师自身。上联意思是,让未开悟的人不要这么猜测,修禅之心哪里有什么形影?这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对事物进行过度的猜测。禅宗修行中,强调直接体悟和顿悟,而非通过逻辑推理和猜测来领悟真理。
下联中的“柏树子”也是禅宗常用的典故,代表着禅宗修行中的某种智慧或觉悟,也就是物我一如、天人合一的状态,心身与眼前柏树子浑然一体。当我们的内心真正达到这种境界时,就像春天的气息一样,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4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此联为明代蒋涛与一武官游佛寺时所对。武官指着殿上三尊大佛曰:“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请少年蒋涛对上联。少年自幼聪慧过人,思考片刻曰:“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此对十分工整,很有趣,也显示了少年的才智。
此联中的“三尊大佛”,分别指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意为释迦三尊。他们的座下分别是狮子、大象和莲花。
世人都想攀龙附凤。桂子则与科举夺魁有关,夺得桂冠亦称折桂,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之事。上联中的“攀凤、攀龙、攀桂子”看似世俗,但不乏自嘲、嘲人的谐谑意味,从中可见很多事有时是不得以而为之,谁也不能真正超脱。
5
自在观,观自在,无人在,无我在,问此时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
如来佛,佛如来,有将来,有未来,究这生如何得来,已过来如见如来。
此长联为清人钟祖棻所题,四川江津石门大佛寺内亦可见此联。
上联的意思是,真正的自在和自由来自于内心的观照和觉悟,而不是外在的条件。当一个人能够超越自我,认识到自己与宇宙万物的统一,他就能够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无我、无执的境界,这种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夕,如此之状便是怡然自得的自然自在。
下联是说,佛也就是显现出人的如来本来的真实面目,只不过有的即将悟到,有的还未悟到。此生究竟如何才能得到这种境界,需要我们去体验自己天然的本真性情,也就如同见过如来,得道成佛了。
6
狭路转身难,东西尽是山;
行人不到处,风定花自闲。
上联表面上描述的是,山路狭路,四周被山峦环绕,以至于无法转身;但其实是在说,开悟之道非常狭窄,因为求道之人往往向外寻求,而忽视了向内寻求(求己)的重要性。
下联表面好像是说,行人到不了的地方,风静温恬,花儿自由自在地开放;实则意为,修禅者以禅智看世界,定然能达到“风定花自闲”的虚静空灵的境界。
陷入绝境左右为难之时,不妨试着改变思路。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结果;行动的目标已定,达到目标的时间则是由思路而决定,思路乃是成败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