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硬科技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出海”正成为硬科技企业的关键词之一。
近日,在中国硬科技产业链创新趋势峰会上,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海外市场视为业务增长的重要方向。
E维智库高级咨询师李晓延谈道:“在分析4000家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后,发现53%的企业披露了海外收入,这一比例较去年年底的45%显著上升,显示出企业对国际化布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拥有海外收入的企业,其平均营收增长率达到10%,未涉足国际市场企业则约下滑5%。同时,民营企业贡献了31%的海外收入,成为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重要推动力量。”
但他也强调,出海并非盲目行动,而是需要精准战略与长远规划的指引。从直接建立据点到与当地伙伴合作,企业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
作为出海经验丰富的企业,中兴通讯汽车电子战略规划总监赵苏指出,企业在海外拓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强大的科技实力,还应重视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避免陷入无谓的内卷式竞争。其内部的策略是,在国内建立稳固的市场地位,利用规模效应提升整体实力,为海外扩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强调在决策过程中进行冷静思考的重要性。
尽管硬科技出海带来机遇,但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以汽车领域为例,赵苏提到,汽车行业则属于重资产投资领域,一旦整车制造商决定出海,其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整合,还意味着整个供应链网络的迁移,“尽管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欢迎外资在当地设厂,但其背后的实质是希望外企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建立本土产业链。面对这样的机遇,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抓住。”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充分掌握,也有必要了解不同行业出海后的经验教训。赵苏举例道,“近期一些企业在印尼的投资经历揭示了该国制造业所需的注册资本门槛,即至少150亿印尼盾存于银行,并且公司须有两个以上股东,每位股东的投资额需达到1500亿印尼盾。这些具体要求在公开的投资报告中鲜有提及,只有亲历过类似挑战的企业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艰辛。”
出海不只是企业的战略选择,更是大势所趋,随着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硬科技企业出海进入新阶段。
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周生明表示,“不出海便出局”成为了许多企业被迫接受的现实。所谓机遇,更多是在危机中催生的机会,通过出海实现产业布局的完善。
而对于将国内的竞争压力转移到海外市场的观点,周生明认为:“这并非建设性的解决方案,甚至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对中国企业产生反感。相反,我们更应倡导将自身产业融入到外国的产业链中,遵守当地的规则,使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就如同外资企业在中国实现本地化一样。通过了解并适应当地的政策,雇佣当地员工,并遵循当地的劳动法律,而不是延续国内的工作模式。”
尤其针对半导体产业链出海的问题,在他看来,应当避免简单的抱团行为,这种做法不利于长远发展应该融入当地社会,按照当地规则运作,才能将我们的企业和产品转化为真正的国际化品牌。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硬科技企业在实施出海战略时,不应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而应以全球视野和长远规划为指引,逐步实现本地化运作。通过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品牌,中国硬科技企业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