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189篇文章
《内经》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气化之常也;人体亦然,应时而动,顺时而养。”此语道出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和谐共生之道,也揭示了寒冬时节为人体进补的黄金时期,故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之说。随着寒风渐起,万物收藏,中医理论中的滋补理念再次深入人心,各类名贵膏方与药膳纷纷登场。然而,在众多滋补佳品中,有一种食材以其平和的药性、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显著的滋补效果,赢得了历代医家的高度赞誉,它就是被誉为“平价滋补佳品”的山药。
薯蓣山药,源远流长
山药,其正式学名乃薯蓣,为薯蓣科薯蓣属的缠绕藤本植物,人们通常食用与药用的是其地下根茎。其名称变迁颇具趣味,最早可追溯至《山海经》中的“藷藇”,而后逐渐演变为“薯蓣”。这一变化被认为与地域语音差异、字义演变及民间俗字使用有关。至于“山药”之名,则源自古人的避讳文化,因“薯蓣”二字分别与唐代宗李豫、宋英宗赵曙之名谐音,为避免冲撞圣讳,遂先改为“薯药”,再更名为“山药”,并沿用至今。
药效价值,千古流传
山药不仅出现早,入药亦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被列为补虚上品。而《本草纲目》中亦记载其可“治诸百病,疗五劳七伤”,山药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益肺滋肾,气阴双补的多面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虚咳嗽、脾虚泄泻、肾虚遗精等各种虚损症状。而大家熟知的滋阴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其组成中就有山药来健脾补虚、固肾益精。
谈起山药的补虚增益之功,这里还要和大家分享一则轶事。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慈禧、光绪出逃西行,惊吓劳顿,直到山西平遥才终于狼吞虎咽饱餐一顿牛肉。谁知到半夜又吐又泻,导致慈禧和光绪帝浑身无力虚软,如得大病,随行太医束手无策,而当地名医就给他们熬了一碗山药粥。两人吃后,腹中顿感舒坦滋润,半个时辰后,感觉体力恢复不少。慈禧太后慢慢起身行走,觉身轻气爽,光绪帝病殃殃的身子也仿佛突然强壮起来,连声称赞这是神药。
现代研究也证实山药富含粘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具有调节胃肠运动、增强免疫、延缓衰老等多种作用。常言道“冬食山药赛人参”,其药用价值可见一斑。
山药美食,温暖人心
山药的品种相当丰富,据统计,我国山药品种数量约有60种左右。如广山药、麻山药、水山药、紫山药等众多品种。这些品种在形态、口感、营养成分以及药用价值上都有所不同。其中入药经典款还数是怀山药,尤以河南焦作地区的铁棍山药闻名。铁棍山药不仅入药是上选,还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软糯细腻、微微带甜的口感,深受大众的喜爱,无论是蒸食、煮粥,还是制成各式佳肴,都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尤其在这寒冷的季节,一碗热气腾腾的山药排骨汤,不仅暖身暖胃,更添一份家的温馨。
材料
排骨500g,山药150g,姜、葱、黄酒、盐各适量。
做法
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段后蒸制2分钟,去除多余滑腻汁水;排骨洗净,放入砂锅,加水煮沸,撇去浮沫;加入姜片、葱结及黄酒,转小火慢炖一小时;拣去葱结,放入山药,中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继续炖煮半小时;最后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再炖半小时至山药与排骨酥烂入味,即可享用这道美味佳肴。
山药虽为滋补佳品,适合大多数人日常食用,但因其具有一定的收敛止泻作用,且淀粉含量较高,故便秘或大便干燥者不宜多食。
作者:海军军医大学中医八年制(博士一贯制)2020级 石慧雯
指导: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中药方剂教研室 张慧卿
项目资助:第一轮上海市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专项(JKKPYC-2022-10)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