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一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郑,Zhèng,多民族多起源。周宣王姬静(宣王中兴)之弟姬友,封地郑国,是为郑桓公(姬姓,郑氏,名寤生,郑国第3位君主),后迁都于郑(今河南新郑),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郑桓公之孙)时国力鼎盛。战国时期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郑姓族人散落河南各地,百姓为纪念故国也纷纷改姓郑氏。
郑氏三公
商朝君王武丁(子昭,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西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今陕西宝鸡凤翔区),周武王封姜太公(吕尚,即姜子牙)之少子井叔统治子姓郑人,称西郑,建都陕西凤阳(今陕西宝鸡凤县)。周穆王姬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天子)夺西郑为陪都,姜姓郑国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另有朝鲜新罗国模仿汉朝分封授信,其中珍支部被封郑氏,蒙古族赐姓、哈尼族改姓、满族郑佳氏等改姓为郑姓。
参考文献:《史记·郑世家》: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於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得姓始祖:郑桓公姬友
发源地:郑国,今河南新郑
迁徙路线:
先秦时期,郑姓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以郑国为主,郑为国姓,郑桓公为开国君主,也是郑姓得姓始祖,其孙郑庄公率先在春秋时期称霸,号称“天下诸侯,莫非郑党”,民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淡泊名利,经济发达、法制健全,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
郑国地处中原要道,周边诸侯国林立
战国时期,郑康公姬乙时被韩国所灭,灭国后郑姓族人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等地,为纪念故国,郑国百姓相继改姓为郑姓。其中,山东郑姓源于邴地(今山东费县),为原郑国派驻人员的后代。郑姓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动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形成中原人口向南迁徙。西晋怀帝永嘉时期郑庠,曾任吴国车骑将军长史、平南将军,后出任东安太守,镇守丹阳(今江苏江宁县)。郑庠次子郑昭为东晋龙骧将军,封开国侯,率兵入闽,称“入闽始祖”,郑庠长子郑平,其后代郑成功在明末清初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称“国姓爷”。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唐朝末年,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郑姓先民定居于福建,郑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
历史名人:战国时期水利专家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明朝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明末清初著名将领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书画家郑板桥(扬州八怪、三绝)、当代作家郑渊洁(童话大王)、香港影星郑少秋等。
郑和下西洋
祠堂: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大涌村郑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370多平方米,为三开四进清朝风格建筑,因拆迁时流传口号“谁敢拆就把谁买下来”,被称为中国最牛祠堂,为福田区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汕头潮阳文光街道亭脚路西门头青龙门郑氏宗祠,名“孔安堂”,始建于南宋时期,建筑面积840平方米,最初为讲堂,后为祠堂,解放后作为校舍使用,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宁波镇海区澥浦十七房村郑氏大宗祠,称郑氏十七房,又名通德堂,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非常完整的明清古村落,已成为浙东文化瑰宝。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郑营村郑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占地1452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歙县郑村镇政府对面郑氏宗祠济美堂,又名“师山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占地1838平方米,徽派建筑之精品,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家规家训家风:
《郑氏规范》节选:
第十八条 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家长度其不可容,会众罚拜以愧之。但长一年者,受三十拜;又不悛,则会众痛箠之;又不悛,则陈于官而放绝之。仍告于祠堂,于宗图上削其名,三年能改者复之。
第三十二条 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厥中。凡子弟,当随掌门户者轮去州邑练达世故,庶无懵暗不谙事机之患。若年过七十者,当自保绥,不宜轻出。
第七十三条 婚嫁必须择温良有家法者,不可慕富贵以亏择配之义。其豪强、逆乱、世有恶疾者,毋得与议。
第八十六条 子孙器识可以出仕者,颇资勉之。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任满交代,不可过于留恋;亦不宜恃贵自尊,以骄宗族。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八十七条 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怃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有申理者,哀矜恳恻,务得其情,毋行苛虐。又不可一毫妄取于民。若在任衣食不能给者,公堂资而勉之;其或廪禄有余,亦当纳之公堂,不可私于妻孥,竞为华丽之饰,以起不平之心。违者天实临之。
第八十八条 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被诬指者则不拘此。
第九十四条 宗人若寒,深当悯恻。其果无衾与絮者,子孙当量力而资助之。
第一百一十八条 子孙自八岁入小学,十二岁出就外傅,十六岁入大学,聘致明师训饬。必以孝悌忠信为主,期抵于道。若年至二十一岁,其业无所就者,令习治家理财。向学有进者弗拘。
第一百三十条 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俭素是绳是准。唯酒器用银外,子孙不得别造,以败我家。
第一百三十二条 棋枰、双陆、词曲、虫鸟之类,皆足以蛊心惑志,废事败家,子孙当一切弃绝之。
第一百三十三条 子孙不得畜养飞鹰猎犬,专事佚游,亦不行恣情取餍,以败家事。违者以不孝论。
第一百三十四条 吾家既以孝义表门,所习所行,无非积善之事。子孙皆当体此,不得妄肆威福,图胁人财,侵凌人产,以为祖宗积德之累,违者以不孝论。
现分布:郑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吉林、台湾等地,其中广东分布最多。
常见单姓分布:郑姓主要分布在广东
总人口:郑姓约1280万人,全国排名第21,郑姓在百家姓中位列第7。
郑氏家族被明朝朱元璋赐“江南第一家”称号,足见郑氏之名望、品德和孝义,据传,郑氏一族明代无一贪官。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创下不朽功绩,永记历史。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