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COP29已进入尾声,焦点议题仍未有突破。阿塞拜疆意为“火之国”。巴库则是“风之城”。过去不到两周的时间内,阿塞拜疆的“火”与巴库的“风”一直在相互撕扯,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
11月21日,巴库奥林匹克体育场外。新京报记者 谢莲 摄
阿塞拜疆是产油大国,历史上第一座工业化油井,就位于阿塞拜疆。20世纪初期,阿塞拜疆的石油产量几乎独占世界一半。正是这样一座依靠石油发展的城市,承办了致力于推动温室气体减排、能源绿色转型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有居住在巴库的中国人对记者说,巴库的空气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她甚至觉得,里海表面都浮着一层黑色的石油。
当然,阿塞拜疆也在想办法。过去几年,阿塞拜疆在太阳能、风能、绿色氢能等方面加速布局。有阿塞拜疆人告诉记者,巴库正在建设一个名为“白城”(White city)的区域,就是在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也是试图改变此前因为石油开采和工业活动带来的“黑城”之名。
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分裂是鲜明的——总有人高声疾呼,警告地球已经濒临崩溃;也有人无动于衷,不为所动,甚至斥之为骗局。或许只有那些亲身经历过气候灾难的人,才最为触动。一位来自加勒比岛屿安圭拉的参会者对记者说,受飓风影响,他最长时间曾有92天无电可用。
阿塞拜疆显然想将这场大会定位为一场团结的大会。在会场内外,到处都有“团结共赴绿色世界”的标语。关于加速减排行动、保住1.5摄氏度、增加气候融资的标语也随处可见。但口头的团结能否转化为各方的妥协,从而确保大会达到预期目标,仍是未知数。或许正如许多接受采访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所说,和往届COP大会一样,本届大会也是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有结果。COP29记者手记|在巴库,感受风与火的撕扯
上万户村民家中天然气停气,竟是因为天然气公司违规供气?天然气不能“野蛮”下乡。做好燃气下乡,要注重因地制宜,把好源头的规范关。
资料图:天然气管道。图/IC photo
“停气几个月了。”说起家里用了4年多的天然气,温大爷就来气。因为,停气是常事,气压小得连热水器都用不了。温大爷家住四川资中县狮子镇李子园村,据红星新闻记者采访获悉,资中多个乡镇上万户村民家也存在类似情况,他们都是丰灿天然气公司的用户。
对此情况,资中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丰灿天然气公司无燃气经营许可证,已在几个月前停止经营。为解决该公司遗留问题,即10003户用户的用气问题,当地政府目前正重新安装供气管道,预计离县城较近的地区下月逐渐恢复供气,其他地区力争在春节前恢复供气。
明明安装了天然气,却时而停气,时而气压不足,连“年夜饭都没法煮”,现在更是已彻底停气数月,这对当地上万户村民而言,无疑是一件十足的糟心事。更让人意外的是,为村民供气数年的燃气企业,竟是“无证经营”。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启动了对乡镇燃气市场的整合,一些“小乱散弱”的供气企业只能面临淘汰。其实,这也就是对过去无序发展状况的一种必要的善后。对那些乡镇燃气市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地区来说,推动燃气下乡,就应该在更高起点上,做好市场的引导和长远发展的谋划,避免重蹈一些先期发展地区的“覆辙”。违规供气致万户村民停气,天然气不能“野蛮”下乡|新京报快评
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接受了新京报记者采访,回答了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热潮”等问题。
郑庆华正在进行主旨发言。新京报记者 罗亦丹 摄
当前,不少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支持的产品应用到了教育领域,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教学或答疑的例子。郑庆华指出,学生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决不能满足于人工智能推送的现成答案。
对于AI对传统教学的改变,郑庆华对记者表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评、管、研、服,是一个必然趋势,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目前渗透和融合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所以无论是老师教、学生学、学校管,都要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时期教育改进赋能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方法来推进。从目前来看,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学、怎么评这些问题,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近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各大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也迎来招生热,更多学力强劲的学生涌向人工智能专业,分数也水涨船高。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行业在产学研的结合上依然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
对此,郑庆华表示人才缺口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技术虽然此前也在发展,但快速发展和产业变革是近10年的事情,所以人才是缺的。不过在他看来,现在学生们都去盲从人工智能,也不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行为,当前需要人工智能的专业人才,但更多的是需要人工智能跟各行各业结合的人才。乌镇专访郑庆华院士:不要盲从人工智能专业 现实更需AI+人才
近日,受“炸弹气旋”影响,美国、加拿大多地出现大规模断电、水陆交通受阻以及人员伤亡。“炸弹气旋”是什么?影响有多大?
当地时间11月19日,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多地遭到“炸弹气旋”袭击,造成大规模断电和水陆交通受阻。根据美国电力跟踪网站数据,19日晚,美国华盛顿州有超过10.6万用户断电,俄勒冈州超过11万用户断电,加利福尼亚州断电用户接近12万。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2日,3U3859航班乘客小华(化名)称,11月19日飞机曾三次尝试降落未果,随后又紧急拉起,因为持续的突然下降和拉升,导致机舱出现严重颠簸,包括机上工作人员等多人出现呕吐。11月22日,川航相关工作人员回应,11月19日,3U3859成都天府-温哥华航班于北京时间22:56起飞,在飞行途中因天气原因出现颠簸(未受气旋天气影响),机组严格执行飞行标准、按程序处置,航班已于当地时间19日18:46安全抵达温哥华国际机场,经询问无人员受伤。
“炸弹气旋”是什么?“炸弹气旋”和炸弹一点关系都没有,也不是传说中的气象武器,而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中纬度地区的一种极端天气过程,具体来讲,如果一个气旋系统的中心气压在24小时降低24 hPa(气压单位,百帕),这个气旋就是“炸弹气旋”。“炸弹气旋”在西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以及南大西洋地区比较常见,在北半球比在南半球更常见。
尽管“炸弹气旋”这个名称听起来有点浮夸,不过其影响确实很恐怖。与“炸弹气旋”相对应的天气现象为狂风、严寒和暴风雪,进一步引起海水倒灌、树木房屋倒塌、停水停电、航班延误,整个地区完全陷入灾害应对和灾后重建模式。比较起来“炸弹气旋”要比飓风难熬一点,飓风多发生在热带和夏、秋季节,而“炸弹气旋”专挑冬季最冷时刻,伴随有暴风雪和严寒天气。新闻多一度丨致多地断电,袭击北美的“炸弹气旋”到底是什么?
编辑 贾聪聪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张彦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