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解放战争到了这一个阶段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自1946年下半年开始,解放战争刚刚打响的时候,解放军还是处在一定的劣势之下的,即便解放军在正面战场上也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但相比较国民党军庞大的基数,解放军仅有国民党军三分之一的部队数量,这一场人数不对等的战争显然未来会非常之叵测。
只不过在1948年的时候,解放军以及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的转折点已经开始出现,而究竟能够抓住这一个转折点,那就是决定谁能获得这场战斗最终胜利的关键。
毛主席对于这一个转折点的想法,乃是让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渡过长江,趁着国民党军主力在追击中原野战军的时候,立即发动渡江战役,直接威逼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逼迫他们后方大乱,从而不得不收缩前方战线,如此一来,就能打乱所有国民党军的部署,只不过,对于毛主席的想法,粟裕没有立即执行,而提出了另一种办法。
在1948年的西柏坡会议上,粟裕向毛主席以及周总理、朱德老总等中央领导人提出了发动一场中原战役的想法。他主张不渡过长江,而是继续留在中原,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这一场的目标是为了消灭国民党军8到10万的敌人,以此来打乱国民党军在目前所存在的兵力优势。
对于粟裕的想法,中央军委的领导人在一开始都表示反对,因为粟裕的想法太过于冒险,当时的解放军在中原地区严格来讲并没有达到与国民党军发动中原决战的实力。但是粟裕多次讲述他的思路、过程以及立下了军令状。
在深思熟虑之后,毛主席决定答应粟裕,然后为粟裕做担保,允许粟裕发动这一场中原战役,这一场战役便是著名的豫东战役。这一场战役也被毛主席称为解放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毛主席说,解放军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如果用爬坡来形容的话,那么在豫东战役结束之后,解放军就开始了下坡,解放战争走上了非常轻松的阶段。当然,豫东战役的整个过程是相当艰险的。
粟裕在晚年的时候曾表示,他这一生指挥过压力最大的战役并不是淮海战役,而是豫东战役。在豫东战役之中,战局时刻出现着变化,每一个关键节点都需要粟裕做出非常冒险的决定才能扭转过来,回想起豫东战役,粟裕大将始终都是无比感叹。
在1947年的时候,山东野战军以及华中野战军进行合并,变成了华东野战军,由陈毅以及粟裕率领着华东野战军在华东战场上多次挫败国民党军,并且歼灭了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华东战场的辉煌战绩也让国民党军加大了对华东野战军的围堵追击。
除此之外,蒋介石为了对我党中央施压,于是便派遣胡宗南率领25万大军直接奔向陕北延安发动了突袭,蒋介石想要一举将我党中央彻底摧毁,从而令前线的解放军失去中央指挥,然后发生混乱,所以蒋介石在1947年初所进行的这一个战略部署,也被毛主席称之为哑铃战术。
毛主席自然知道蒋介石的这一个战术是非常之毒辣的,但任何战术都不是百分百完美,而且是没有缺点的。蒋介石的这一个哑铃战术,在毛主席看来也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哑铃的两头太过于重,但中间的那一条杆很容易被折断。对此,毛主席便想出了命令,中原野战军从晋冀鲁豫军区调集十几万部队南渡黄河,而后挺进鲁西南地区。
当中原野战军过河之后,站稳脚跟,在直接进入大别山地区,直捣国民党的政治以及经济核心腹地,因为这一块地区就是国民党的心脏,为了配合蒋介石的哑铃战术,国民党的核心腹地的军队早已经倾巢而出,所以,一旦被十几万中原野战军部队挺进那里,国民党军后方将出现巨大危机,国民党大军的军心必然会大乱。
除此之外,中原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区,同样也会对国民党军在华东以及陕北两个地方所投入的兵力有所缩减。毛主席的这一个战略,就是逼迫国民党军抽调国民党的兵力往中原地区回访。
于是,在1947年的6月末,中原野战军的两位首长刘伯承以及邓小平率领着十几万部队渡过黄河,并且发动了鲁西南战役,成功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策略的第一步。
当中原野战军渡过了黄河之后,国民党军队感到非常之惶恐,于是,蒋介石下令在华东地区追击华东野战军的国民党军队立即抽调一大部分兵力来包围中原野战军,避免中原野战军继续南下大别山区,这也就造成了中原野战军在南下大别山的过程之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虽然中原野战军挺进大别山这一招策略可以说是非常之巧妙的,但同样的,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国民党的核心地区,所以他们也会招来国民党最强的火力追击。而中原野战军在四大野战军的队伍中,不管是兵力人数还是武器装备,都是要逊色于东北野战军以及华东野战军的,华东野战军在1947年初应付国民党军将近50万的兵力都显得非常的吃力,更何况中原野战军整体实力不如华东野战军。
所以,为了完成挺进大别山的这一个任务,刘伯承以及邓小平决定让中原野战军的各部队将重火炮以及各种大型的强力武器纷纷在半路中炸毁。这一个决定乃是为了保证部队整体的行军速度,而这么做的结果自然是削弱了中原野战军本身的火力和战斗力。
所以,中原野战军的削弱也是毛主席在1948年让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渡过长江,直接发动渡江战役的根本原因。因为只有华东野战军渡过长江,牵制国民党部队往长江以南地区回防,这才能保证中原野战军不被国民党军完全吞掉。但粟裕并不是这么想的。
在豫东战役进行的时候,粟裕就有着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打掉国民党的邱清泉兵团。即便不能吃掉整个邱清泉兵团,那么都必须要打掉邱清泉的核心部队国民党第5军,这是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之一,全部队用的都是德国装备,战斗力非常之强大。
所以粟裕在豫东战役的第一阶段,就让陈士榘以及唐亮率领着陈唐兵团先对开封进行了包围进攻,而在短时间内,陈唐兵团立即将开封城解放,这一情况就让蒋介石方寸大乱。
于是,蒋介石便立即调动邱清泉率领着刘汝明以及区寿年兵团立即前往开封救援,与此同时,粟裕命令山东兵团的许世友以及谭振林在山东的兖州地区牵制黄百韬兵团。粟裕的这一个战略目的就是为了引动邱清泉来救援开封,然后在他们途经的路上打一场漂亮的运动战,最终吃掉邱清泉的第5军,而整个战场也与粟裕所想象的一样,邱清泉率领着部队立即从山东方向往开封方向进行支援。
只不过粟裕没有想到的是,邱清泉早就知道粟裕等的就是他了,所以邱清泉在行军的时候有着非常刻意的安排,比如走在最前面的刘汝明,邱清泉并没有要求他与大部队保持同样的行军速度,而是让刘汝明加快速度前往开封城。因为邱清泉担心在开封地区还有着解放军在那里打伏击,所以邱清泉的想法就是让刘汝明先去开路。
同样的,走在后面的区寿年兵团刻意减慢速度,让邱清泉以及刘汝明打头阵,邱清泉也没有刻意提醒区寿年,反而让他继续减慢速度走在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粟裕反而不好对邱清泉的第5军下手了,整一个战局反而最好去包围他,乃是区寿年兵团。粟裕也毫不犹豫,当即做出了改变,命令华东野战军全部包围处在杞县以及睢县一带的区寿年兵团。
区寿年万万没有想到粟裕会掉过头来打他,这也成为了豫东战役的核心关键。数万人的区寿年兵团被粟裕快速歼灭。蒋介石得知情况后,立即让黄百韬放弃山东,南下救援区寿年兵团。
但当黄百韬赶到的时候,区寿年兵团已经在龙王殿一带即将全军覆没了,黄百韬率领主力和华东野战军又来了一场生死对决,最终两败俱伤。若不是邱清泉趁着华东野战军防御空虚,派出部队攻打薄弱防线,华东野战军也能在此战中吃掉黄百韬兵团,但迫于局面,只能暂时撤退。
但不可否认的是,豫东战役的最终歼敌将近10万,达到了粟裕的预期目标,也给解放战争制造了重要的转折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