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香料论英雄,印度洋沿岸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是妥妥的赢家,位于印度洋东岸的马来西亚就是其中的一个。其饮食无香料不欢,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也极具特色。
椰浆饭是马来西亚人最熟悉的一道美食。据统计,马来西亚90%的家庭每周至少吃一次椰浆饭。从这道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国民食品中,就能一窥马来西亚人对香料的偏爱。
椰浆饭在马来语中被称作“Nasi Lemak”,其中“Nasi”意为米饭,“Lemak”的意思是油脂,在这里特指椰浆。不过,正宗的椰浆饭却不只是椰浆拌米饭,还包括干煸江鱼仔、油炸花生米、黄瓜、煮鸡蛋以及秘制辣酱叁巴酱(Sambal)等配菜和酱料,大体可以视其为套餐。
浸透了椰浆和香草味道的米饭颗粒饱满,香味浓郁却并不甜腻;炸江鱼仔和花生米干爽酥脆,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叁巴酱鲜辣可口,搭配黄瓜清爽解腻,构成了最正宗的马来西亚味道。
传统椰浆饭用木桶蒸煮,过程中不仅要加入水和椰浆,还要加入斑斓叶、香茅、姜等香料以及适量的盐、橄榄油等调味品,这样蒸出的米饭饱满莹润,带着椰子的香甜和香料的馥郁。
除了香香的米饭,椰浆饭的灵魂还在于千变万化的叁巴酱。
叁巴酱是一种由各种香料和调味品制成的复合酱料,是当地人必不可少的佐餐佳品。菜谱上说,将辣椒、大蒜、红葱头等材料碾压、剁碎,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再加入虾米、峇拉煎(又称“马拉盏”,是一种用发酵晒干的小虾制成的酱料)、糖、盐和酸柑汁等,小火慢炒,待香味溢出即可。但各家各户实际上都有自己的“秘方”,香料的种类、分量均可以根据喜好调整,于是马来西亚每家店铺、每间厨房的叁巴酱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味道。
除了叁巴酱,马来西亚还有亚参酱、娘惹酱、薄荷酱等多种用大量香料调配而成的酱料。它们有的偏辣、有的偏甜、有的清新爽口、有的鲜味十足,可见“马来西亚味蕾”对香料爱得深沉。
当然,香料的意义从来不止口腹之欲。无论是对香料的独特运用方式,还是由此发展出的卓有特色的饮食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
马来西亚地处热带,香料业一直较为发达。同时,它又位于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是香料贸易的海上交通要道,不同地域的人漂洋过海汇聚于此,饮食文化也在此交融。
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带来了柠檬草、姜、咖喱、孜然等香辛料,与马来西亚本地的胡椒、香茅、椰浆等常用香料结合,产生了多变的风味。例如,马来西亚咖喱采用黄姜、香茅、香叶、丁香、八角、孜然、豆蔻、胡莞荽等30余种香料,有20多种烹调方法,有的地方还会加入椰浆等材料,使口感更为丰富。
中餐中常用的煎、炒、烹、炸、焖等烹饪技法也在当地落地生根,并与当地食材结合,演化出了“娘惹菜”这一风格独特的菜品。中国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不仅促进了商贸往来,也促成了人口和文化的流动。不少华人与本地人联姻,生下的男孩称为“峇峇”,女孩称为“娘惹”,娘惹文化和饮食习俗逐步形成。
娘惹菜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对香料的运用。据说,一个典型的娘惹厨房里会备有至少20种香料,如小葱、大蒜、蓝姜、黄姜、香茅、香花菜(姜花)、辣椒、薄荷叶、亚参膏、峇拉煎、肉桂、兰花、酸柑、班兰叶等。娘惹菜同样包含各种秘制酱料。娘惹菜的代表“娘惹叻沙(Laksa)”便是以其汤底香料之复杂和处理之精细闻名,叁巴酱其实也是娘惹菜系中的传统辣酱。
香料的加入令娘惹菜异香扑鼻,中餐理念的融入则使其更加注重保留食物的原味,无论是鱼虾还是肉类,都能与各种香料相得益彰。
随着现代烹饪技术的发展和饮食观念的变化,人们对香料的使用也在不断创新。料理机的普及简化了娘惹菜系处理香料的复杂步骤,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商业生产也使叁巴酱走向全球。尤其是为适应现代人越来越健康的饮食习惯,各大品牌纷纷推出了低糖、低油、低脂的改良版酱料,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更好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
伴随着世界旅游业复苏,越来越多游客进入马来西亚,这一股独特的香味正给更多游客带来惊喜。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赵 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